这是一本好美的书,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插图美,文字美,蚂小蚁老师对于家对于生活的理念更是美。
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我的家里应该如何调整。一气呵成,合上书之前看到书后「美好的家之30天养成计划」。第一天的主题是:写下五条关于家的理想。
合上书,我想了一下,此时此刻,我理想的家是什么样的?
第0条理想:看起来空无一物,想用什么东西随手可取(要告别的曾经)
“关于家的理想”,这几个字让我想起,曾经,我很多次对别人说过:看起来空无一物,想用什么东西随手可取。
30岁前,我也曾是个收纳整理狂人。小时候的家、八人间局促的大学宿舍、毕业后的出租房、结婚后的小房子,我会不停的整理、调整。哪怕暂用一下别人的桌子,也要花上几分钟把物品整理一下,留出空旷的桌面,才能坐得下去。
我曾被很多不解的人问过无数次:已经很整齐了,你到底想要整理成什么样?
我总是脱口而出:看起来空无一物,想用什么东西随手可取。
这个看似有点偏激的关于家的理想,要从我小时候的家说起。
我的母亲是个完全没有收纳整理意识的人。
小时候的家,是农村的小院。后面的堂屋,用来养牛,养猪,堆放废品。常年暗无天日,被一股浓烈的家畜味道围绕。对于幼年的我来说,那间房子是个可怕的存在,黑的看不见的地方仿佛有幽灵或者鬼魂。黄昏之后,我绝对不敢靠近那里。
我们一家人生活起居的房间是西屋的两个卧室。大衣柜里永远杂乱无章的塞满衣物,不管还能不能穿,能不能用,也不分季节,不分主人,也没有好好折叠,统统一股脑儿地塞在一起。所有的抽屉,因塞的东西太多而关不上门,常年敞着。这些杂物,没有分类,不管能不能用,所有的物件儿混着灰尘。
每次需要找东西,全凭母亲的记忆力和我们的运气。记不住或者运气不好的时候,找一件东西,她需要用好几天,翻遍家里所有角落。
我很不喜欢那样乱糟糟的家。物品的秩序感、空间的整洁会让我觉得舒适。我只要有空,会去叠好大衣柜里的每一件衣服,分类放好。清理抽屉,把杂物分类分装。每次收拾完,满头大汗,灰头土脸。只是,没过几天,一切又恢复原样。
小小的我无力改变那时候的家,只能叠好我自己的衣服,收拾好我自己的书桌。一股不太舒服的劲儿憋在心里。大学之后才得到释放。每到一处,我会把有限的空间进行规划,尽可能的让自己的物品分类收纳好,好找好放。
30岁之前的居所,大学宿舍住了7年,出租房住了3年,大部分的时间是集体的生活。“家”和“生活”的感觉很弱。那时候所做的一切仅仅停留在“收纳整理”的层面,主体是“物”。
这几年人生动荡,家也随之发生了巨变。生了女儿之后,安静的二人世界变成“夫妻+娃+老人”模式的一大家子。随之而来的是,物品暴增,空间紧张。本来作为家庭收纳整理唯一责任人的我,精力因为工作转行、照顾孩子而无暇顾及。此前“看起来空无一物”的家如今变成了灾难。当我决定要改变的时候,就必须改变。这些日子一边看书,一边思考、规划、画图、选款、处理旧物……那么,收纳整理的理想目标是什么呢?
书中的理念很美。落到实实在在的日子中之后,井井有条又热气腾腾这两个词,满携温暖和美好扑面而来。我喜欢井井有条,那可能是我毕生之追求。而嫁个人,生个娃娃,走进柴米油盐的生活之后,热气腾腾的感觉让我感到安心和踏实。
我想,此时此刻,我理想的家,要承载得住我们的生活。
第1条理想:家要和我们一起动态成长,新陈代谢
当我去分析,为什么我的家会变成现在这样的灾难现场?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我们在成长和变化,家却没有。
不再穿的衣服、鞋子、不再看的书、买来从没用过的物品、不知道哪里来的用不上的东西、大件的不合适的家具、孩子小时候的玩具绘本……这些此时此刻“无用”的物品占去了家里大部分的空间。
堆积的结果造成了系统的崩溃。我的家需要恢复正常的新陈代谢。
我在行动之初,逐步扔掉不穿的衣服、旧被子、用不上的杂物。觉得还是解决不了问题。下一步要扔掉大件的家具。画了规划图,期待家中焕然一新的样子。
我想不只是现在这样灾难后的拯救,我们的家应该也有它自己正常的新陈代谢系统。用山下英子老师在《断舍离》中的话来说,要“流动”和“循环”,要保持出口通畅,随时排出废弃物;要关注输入物的质和量。
第2条理想:家是生活的地方,物品都要有用,并且都要有家,用时随手可以拿到
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希望所居住的空间一眼望过去,空无一物,喜欢那种干净清爽。对于一家人的生活来说,“空无一物”不合理也不可能。
那么,在正常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让留在家里的物品都“有用”,功能上的或者情感上的。
为每一件物品安上家,用时随手可以拿到。
这个理想说起来就几个字,然而,一家人的生活,物品的种类和数量繁多,精简和分类至关重要。物品的分类,空间的分区,配合用心的观察和感受。
第3条理想:家是活动的场所,我们可以窝在一起,也都有各自的独立空间
家中同样有一个4岁多的孩子,我和老公平时工作繁忙,只有周末才会有一家团聚在家的时刻。却因为空间局促,而不得不分散在客厅、卧室或者儿童房。
这是我决定扔掉大家具的原因。
卧室的功能回归到简单的两项:睡觉和衣服收纳。把15㎡的客厅打造成客餐厅一体的休闲区域。
从进门正对开始,逆时针的顺序分别是:阅读办公区(隔断书架将玄关和一体书桌书架隔开),进餐区(不吃饭的时候,餐桌可以用来画画,读书,做手工),沙发区(最后留的一个大件,计划明年夏天换掉),简单的电视柜上一个小电视,茶饮区。客厅和儿童房之间是一排玻璃推拉门。门打开的时候,儿童游戏区和客厅融为一体。
家是活动的场所,我们可以窝在一起,也都有各自的独立空间。
第4条理想:家是温暖的港湾,让每个家人都感到舒服放松
看到书中,蚂小蚁老师为小九布置低矮的儿童房家具,低的花洒、牙刷、毛巾的位置,很受触动。同为四岁孩子的妈妈,真的没有把自己放到那个小小的“我”身上来观察和感受。所以,我立即学起来,观察感受,结合我们家的情况,为小娃布置低的位置,让小娃自由自在的做想做的力所能及的的事情,而不受限于大人的帮忙。
几个月前决定改变家里的环境,首先开启的是几年前的“空无一物”模式,不管怎样,先从扔东西开始。
想扔一个用了五六年的锅底沾满油的炒锅,被老妈阻止;想扔一件老公10年前的衣服,被老公阻止;想扔孩子一岁前的玩具,被孩子阻止……以前为什么可以顺利“空无一物”?因为所有东西都是自己可以做主的。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用了几个月的实验、摸索、反思,我终于懂得,从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开始。眼看着家里一天天变得宽敞、整洁,家人也都加入了整理自己物品的行列。
家是温暖的港湾,不用强迫家人接受自己的想法,给他们自己的空间。是我的家,也是他们的家,让每个家人都感到舒服放松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家。
第5条理想:家是我们共同的此刻和将来的回忆,我们一起养育这个家
书的最后一节好让我感动——家是温暖的人间归宿。
拉我再次回归到最初的问题上,收纳整理的目的是什么?
是要拥有一个舒适的和谐的美好的家。如今拥有多个角色的我,精力匮乏,早已经过了“为了收纳而收纳”的阶段。
那么,何谓美好的家?我小时候的家,虽然凌乱不堪,虽然早已被两层崭新的装修精致的小楼所取代。但是每每说到老家,我的第一感觉居然还是那古老的房子和院子,一家人坐在木头做的餐桌前哈哈大笑的样子。
“究竟是良好的环境改善人与人的关系?还是人与人的关系反过来养育了房子,让也许并不是那么完美的空间变得充满了温情?”
家是我们共同的此刻和将来的回忆,让我们用对彼此的爱和包容,一起养育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