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这样的感受了,就是觉得做什么都无意义,做什么都没意思。事实上,上周末我刚去听了一场让我有所触动的分享会。事实上,上周还实现了一个对于我来说比较重要的小目标。我应该欢呼雀跃,高喊哈利路亚。现实是,实现小目标的兴奋只是刹那;触动我的分享会,带给我更多焦虑。
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也许真的就象杨绛先生所说,“你的所有问题,不过是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这几天,有在读书,可不在状态。太阳底下并无新事,没什么事非忧伤不可,也没什么事值得人高兴。却渐渐地心情DOWN到谷底,甚至萌生了结婚的冲动。赶快找个合适的人嫁了吧,不必这么辛苦漂泊。可如果心一直在流浪,嫁给谁又不是在漂泊?
对工作,对人,对环境,都逐渐失去耐心,有一种想逃离的冲动,想打破现状的冲动,想搞破坏的冲动。象一种莫名其妙的低潮期,对什么事情都失去兴趣,对什么关系都懒得维系,只想隐遁。听一首普普通通的情歌,也能听到眼湿湿,变得多愁善感。为什么我们不停追寻那些我们终将失去的东西,你所拥有的未必是你所想要的,或许你已拥有的也未必属于你。
仔细想为何最近的状态这么萎靡,不知是不是和没睡好有关。前几日天气燠热,晚上睡觉总是被热醒,半夜醒来只觉得身上四处都在滴汗。晚上没睡好,早上醒来整个人就蔫蔫地,提不起精气神,好象力气被抽走一样,四肢乏力,精神萎顿。
怪不得之前阳志平老师说,没有什么事情是睡一个好觉解决不了的。他鼓励开智青年社群里的同学们,都要先把觉睡好,只有精神好,才能集中力气干事业,做学问。深以为然。
周末二天在家,一边休息,一边学习,一边运动,在做这些事情的间隙,还想了那些悬而未决的事情。检讨自己是不是刻意背负了一些也许根本不重要的事,比如感情。明知不可得,明知没结果,却还想去尝试,最后发现连尝试的必要也没有。在情感上,我就象一只受伤的小刺猬,一边小心翼翼试探,一边又无所畏惧。到最后,不过是一场虚空。在患得患失中,逐渐想要更多。
等真正想明白之后,才领悟到我曾感受到的、体会到的只是幻象,并不真实。对待理想,对待热爱的工作,我象一只不知疲倦、无所畏惧的兽,只知道冲锋冲锋冲锋。在情感的国度里,我不过是一只最擅长逃避的小兵。逃避永远是我的本能反应,尽管明明知道我的内在象埋藏着一座活火山,只要人对时机对时间对,这座火山的岩浆就会喷薄而出。我将会点燃谁?而谁又将成为我的引子?一切都是未知。
没有什么比你清醒地认识到,你所遇到的人和你并非一路人更令人遗憾的了。不是一路人,所以不要浪费时间与精力。所以,越想越丧。主动放弃的人,总是最先体验到无奈和悲伤。虽然理智占了上风,依然会觉得造化弄人,注定擦肩而过。
忽然想起泰戈尔的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而是尚未相聚,便注定无法相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从未得到,又何谈失去,谈到放弃,却依然有种心痛的错觉。不是为了失去而叹息,而是为了只能错过而惋惜。从此以后,心底再无因他人而起的波澜;从此以后,不过是行尸走肉行走人世间。直到有一天,再遇见爱,遇见欢喜。
我想,人都会有一瞬间觉得什么都很丧,想要放弃所有的冲动吧。有那么一瞬间,想要对自己说,不做乖孩子,好不好?只想什么也不做,只是发呆不行吗。以前的我,经常发呆的,在海边运动时,在绿道上徒步时,这样的时刻让我安心,因为什么也不想,只是沉浸在当下。
人一旦静不下心来与自己相处,很容易就心浮气躁,看什么都不顺眼,就象我现在的状态。我甚至不知道把这篇文章PO出去,会有多少个人愿意看这样一点也不励志,纯粹发泄情绪的文章。人的状态并不总是一路一直斗志昂扬,总也有极颓的时候。我愿意尊重自己当下的状态,容许自己的一点小小任性。写文章的过程,先让自己爽,至于其它,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我知道这一切总会过去,我只是如实呈现当下的状态,然后,静待这一切,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