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都是山东人,一个出生于山东菏泽,一个出生在山东济宁。
我父亲与生俱有娱乐和艺术性的特点,字写的好,还自学唱戏,人长的也挺帅,待人温和。长大成人后我就想:如果我不认识父亲,我是很愿意与这种人交朋友的,他身上和善而洒脱的真性情是能够让朋友间快速亲密起来的,我想这也是母亲被吸引到的地方吧。
随着成长我越来越内省,喜欢思考,常常自我观察和反思,发现自己身上早已深深打上父亲的烙印。不管我愿意与否,我都潜移默化的被父亲影响。一是与生俱来继承他的基因,二是长期和他一起生活对他的观察和模仿。前者我无法抗拒,后者依然无法选择。一张白纸的小孩子看到什么学什么,我能学习最多的对象就是朝夕相处的家里人,所以后者我也无法选择。
正因如此,我越了解自己我越了解父亲,也更了解父亲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痛苦。
父亲年轻的时候喜欢打麻将,尤其到了冬季闲暇时间,几乎彻夜不归。有时候也会带着我去,我就乖乖陪着到深夜,听到父亲赢了哈哈大笑我也开心,虽然我困得睁不开眼,但是还是很乖的坐在旁边等父亲结束。我不由感慨,自己真乖真懂事啊,现在的宝宝也好,大人也好,谁还有耐心等另外一个人五六个小时。那个时候没有手机和Pad,就是干等。我也不由感慨,现在科技进步和效率的提升也越来越让我们丧失耐心等美好的品质。
再后来开始有手机,父亲去东北闯过几年,是村里为数不多有手机的人。当父亲夜里去打麻将的时候,母亲就用话机不停的给父亲打电话,开始父亲还是接听的,后来烦了直接关机。这个时候母亲又让我们兄弟俩去人家家里喊父亲,深夜了,人家也把门关的很紧,我兄弟俩有时候只能在门外喊几句回去。受母亲情绪的影响,我也很气愤,甚至说出“狗改不了吃屎”的这种话。其实当时我也没搞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喊父亲回家,我真心觉得玩一玩又怎么了?
因为打麻将这个事情,母亲经常跟父亲吵架,说他不顾家庭。暴力蛮横的沟通方式让父亲痛苦不堪,我眼睁睁看着一个人的艺术光辉被母亲一层一层剥去,我甚至还帮母亲做这种事,后面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不找母亲这样的老婆,太凶了,太累了。
再后来父亲自己从东北带回来很多麻将和扑克牌甚至还有牌九,招呼之前的朋友来家里玩。我万万没有想到,麻将引入家里之后母亲竟然学会了,我们兄弟俩竟然也学会了,再后来母亲亲自上桌玩了,再后来我都替母亲上桌抓牌了,再后来母亲彻底上瘾了,要不和父亲一起出去玩,要不分头作战,再要不在家轮流上桌,他俩至此不再为打麻将吵架了,甚至开始交流起来心得了。
更令我想不到的是,母亲的麻将瘾更大,玩的时间更长,角色开始互换,父亲开始劝母亲少玩一点,劝她少熬夜早点回家,而母亲一整晚一整晚的打,经常通宵达旦。有时候人湊不够,俩个人也能玩一宿,这可是四缺二啊,上瘾程度真是大大超越父亲。在然后两人又开始吵起来了,只不过角色开始互换,之前的“被告”变成了“原告”。
人生如戏,真是太有意思了。
再想想人性,谁又能在禁得住娱乐的诱惑?我们兄弟俩刚开始买了小霸王学习机的时候也几乎是整天整天的玩,到处搜罗游戏卡,掏出自己过年的压岁钱去买,那是All In。
智者言:人性不是用来考验的,人性是用来保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