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儿子之后,晚上的时间基本上就不属于我了。儿子小的时候,每天下班回到家,家里人就把儿子交给我,我是一边抱娃一边吃饭。我也能理解家里人的不易,对于这份付出我也铭记在心,默默感恩着,因而有空的时候,我都是尽可能帮着做家务,带儿子。
晚上吃完饭,就要忙着给儿子洗澡、换衣服、喂奶,忙完这些,如果儿子还有精力的话,就给他读读故事书,抑或带他在楼道里溜达溜达。我们之前住的是商住两用的公寓,外面有长长的走廊,正是溜娃的好去处。
到了差不多9点的样子,儿子也要睡觉了,抱一抱、哄一哄,等到儿子完全睡着,也都到十点了。然后再快速忙着自己的洗漱,洗完一些小衣服,顺便拖拖地,看着时间,11点也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我自己也是困的不行,赶紧去睡觉才是王道,至于看手机刷剧或者看看书什么的,那已经成了奢侈。除非哪天儿子贼乖,很早就去睡觉了,我才能有些闲暇时间,不过这种时刻随着儿子的长大一年比一年少。
儿子既然是自己生的,再苦再累咱也乐意。看着他从一个小不点,慢慢到会爬会坐会走会跑会跳,你会发觉生命是这么的不可思议,心中顿觉一切的付出都是那么的值得。
孩子是我们基因的延续,随着社会的日益变化,人类的基因也变得越来越强大。所谓优胜劣汰,那些无法适应社会的基因都会被慢慢淘汰,进而衍生出一代比一代更强的基因,所以我们会发现孩子是一代比一代聪明,这也说明,老一代的哺育观念和教育理念也需要不断的修正和改进,这样才能互相匹配。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别人的经验可鉴,科学指导思想也可作为参考,但这些都不能照搬照抄应用到自己孩子身上。每个父母都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找出最适合自家孩子的教育方法。不要随波逐流,什么时髦什么先进都要去追赶,却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倾听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就拿我家儿子来说,很多动作都比同龄人发育的更为缓慢,这可能也是由于家庭环境原因造成的。但是我没有心慌,而是按照儿子的节奏,带着他一步一步成长。随着时间的累积,儿子与同龄人的差距也在慢慢缩小。
昨天是儿子上中班的第一天,老师说要求孩子自己去打饭来吃,大部分孩子都表现的挺好。晚上回来我问儿子,今天学校里有很多小朋友,你应该很开心的吧,不用想,这一定是肯定的回答,儿子最喜欢小朋友多的地方。再问到今天学校要求你们自己打饭吃,那你感觉怎么样啊?儿子说:“妈妈,我不会呀。”听到这个回答,我并没有指责儿子,而是跟儿子说:“不会我们可以学哦,学会了你就可以不用饿肚子了。当然是吃多少就盛多少、不够了我们再去添加一些。”儿子赞同了我的说法,并跟我说:“老师说了,不能浪费食物。”你看,儿子中班第一天就知道复述权威人员的说法,这在以往是从来没有的事情,我自然也是惊喜儿子的进步。
在成长的过程中,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加以强化,慢慢地孩子就会将这闪光点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而对于孩子的不好行为,我们可以选择阻止、抑制、不加理睬或者以身作则,给孩子好榜样,采取什么样的策略端看孩子的不良行为类型。
在教导儿子的过程中,对于儿子不好的地方,我一般都是采用以身作则的方式,给儿子做好榜样。比如我让儿子不要看ipad,首先我自己就要做到不看手机,即使偶尔看手机也是在儿子不需要我的时候,或者我会跟儿子说明,妈妈是在看书或者处理工作上的事情,这样儿子也会理解。再比如:再外面遇到邻居,我会让儿子跟邻居打招呼,儿子有时候配合有时候就躲到我后面不想出来,这个时候我不会去指责孩子,更不会给他贴上诸如害羞、内向之类的标签之,而是做好自己,主动与邻居问候。即使儿子现在在外面碰到大人,偶尔还是会躲起来,但是他碰到小朋友却会主动向对方打招呼,即使对方没有给予回应,儿子也不会有什么挫败感。我想这应该是我的榜样起到了作用吧,做好自己,他人的情绪和反应就不是我们应该操心的事情了。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如果家长抱着一种焦虑的心态,这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
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最后愿你我都能拥有一个健康、快乐、乐观、积极向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