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本书《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里面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与其取悦他人,不如取悦自己!
这让我想起了两个人,张幼仪和朱安。
张幼仪和朱安,都生活在上世纪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她们的人生起点有太多的相似,但是她们的终点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1
或许有人对她俩还不是很熟悉,但是她们身边的另一半确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张幼仪的前夫是徐志摩,朱安的丈夫是鲁迅,徐志摩和鲁迅都是当时中国文学界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对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至于掩盖了他们生活中的不足。
张幼仪15岁放弃学业,按照父母之命,嫁到江南富商的徐家,徐志摩当时就不是很喜欢她,徐接受的是新思想,怎么会接受一段父母安排的婚姻,18岁的张幼仪生下长子后,徐志摩就离开了他们,到欧洲留学了。
无独有偶,同样在浙江,朱安嫁入了周家,朱安性格温顺,颇懂礼仪,是一位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可是鲁迅不喜欢她,新婚的第一天晚上,鲁迅就搬出了房间,朱安对他来说,是母亲送给他的一件礼物,爱情,他无法给予。
2
张幼仪20岁的时候到欧洲与丈夫相聚,她不知道此时的徐志摩正在疯狂的追求陆小曼,尽管张幼仪已经再次怀孕,他还是逼着张幼仪去打胎,离婚。
张幼仪最后选择了离婚,无依无靠,独自一人生下孩子,带着孩子在异国他乡生活。
“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张幼仪当时的心,应该已经彻底死了吧。
朱安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周家人,她觉得是自己不够好,不能让鲁迅满意,她希望能够慢慢地捂热鲁迅那颗冰冷的心。
她说自己像一只蜗牛,一点点的向上爬,即使再慢,终归会到顶。
可是还未等她爬到顶,得到的是鲁迅与许广平在一起的消息,朱安彻底的死心了,只有安慰自己,许广平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孩子。她不在对鲁迅抱有幻想,只想安心的照顾周老太太,这就是她的人生意义了。
3
离婚后的张幼仪被置之死地而后生,她拼命学习德语,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边工作边学习,渐渐找到了她人生的支撑点。
张幼仪将自己的一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去德国以前,凡事都怕;到德国后,变得一无所惧。
回国后的张幼仪,出任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担任了云裳服装公司的总经理,后来还应邀管理了国家社会党的财务,一时风光无限,走上了人生巅峰。 67岁的时候遇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与苏医生携手同行后半生。
另外一边的朱安,没有等待到鲁迅的爱情,婆婆过世后,她也没有了人生的目标,她希望死后能够葬在鲁迅身边,但未能如愿,她伺候了婆婆38年,空守了鲁迅41年,最美好的年华都给了周家,确什么都没有得到。
4
我们有时总是在想着取悦身边的人,像朱安那样,痴痴的等待身边的人能够多看自己一眼,未必能够等待结果。
还不如好好取悦一次自己,让自己愉悦,就像张幼仪一样,在徐志摩过世后,还能够救济他的遗孀,照顾他的父母。
(无戒90天三期训练营 第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