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婉儿: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逐仙赏,展幽情;逾昆阆,迈蓬瀛。
游鲁馆,陟秦台。污山壁,愧琼瑰。
莫论圆峤,休说方壶。
何如鲁馆,即是仙都。
参差碧岫耸莲花,潺湲绿水莹金沙。
何须远访三山路,人今已到九仙家。
一一婉儿:游长宁公主流杯池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一一婉儿:彩书怨
附: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初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一一李贤:黄台瓜辞
一、决定婉儿命运的人物
大唐才女上官婉儿,史称巾帼宰相。她的出身与人生,与初唐皇室都有渊源:幼年时,是太平公主的闺蜜伴读。少年时,是太子监国李贤的初恋情人。青年时,是大周皇帝的贴身辅宰,手握生杀大权。武则天去世后,她又是主宰武周和大唐命运走向的权要之一。
提起婉儿,似乎都挺羡慕。上官婉儿秀外慧中,不愧一代美才女。做为政治家,她的性情又十分复杂;要说复杂呢,却又是十分单调苦闷的女人。决定婉儿人生命运的五个主要人物是:
1、她的爷爷上官仪。
2、她的主人武则天。
3、她的老师裴炎。
4、她的闺蜜太平公主。
5,她的丈夫唐中宗李显。
以上五人,都在明场。暗场还有三个人物:
1、太子监国李贤。
2、武周国宰武三思。
3、唐中宗的皇后韦氏。
先说上官仪。前几文,曾提到初唐文坛一个文学体裁:上官体;是指初唐宫体诗的代称。所谓宫体诗,是权贵阶层文人用于拍马、吹捧、唱和、迎奉之类的官体应制诗;内容空洞,格调低俗。深为文坛志士所恶。
诗坛的宫体诗,主要流行于南朝后期至唐初时代,多浓词艳赋和靡靡之音。初唐以弘文馆学士上官仪为代表,故称上官体。但上官仪的诗文,并不十分空洞。如王勃、骆宾王的骈体文章,绝非一般骈文可比。
二、婉儿的爷爷上官仪
上官仪,河南三门峡人,贞观初年进士,授弘文馆大学士。大学士的职责,主管皇亲国戚和皇家子弟的教授事务;亦可参与政务改革。唐高宗继位之初,上官仪升迁门下省长官,职同宰相;颇得高宗、武后夫妇赏识。
上官仪文韬武略,宰相任上曾办下一件大事:力主大唐对属国百济开战。他运筹帷幄,遥指东海;以水陆并进之策,打败百济、新罗、日本三国联合舰队,收复百济、新罗两个臣国。啧!难怪有人念念不忘大唐雄风。
上官仪从此加官进爵,深得百官拥戴;权倾一时。但皇帝治下历来的法则,万不可功高震主,否则,性命堪忧。果然,不久之后,上官仪陷入李、武两家宫廷争斗的政治漩涡。
唐高宗执政后期,深恶武后专权;但他被武氏女眷的美女人肉阵俘虏,只能干着急。高宗瞅准上官仪的才识;他们曾密谋:由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向武氏发难。不料,此计被武氏识破,废后之谋从此搁浅,无人再敢涉足。
此举堪令武氏担忧。唐高宗麟德元年,武则天借故诛杀上官仪三族,抄没家产充公。上官一家男子全被正法;女眷入宫为奴。
武后诛杀上官仪的借口,不过还是皇帝治下的诛异通则:谋反。诬蔑异见异党臣子谋反,于皇帝治下百试不爽;不知有多少直臣志士为之殉葬。五百年后,岳飞同样死于此招,谓之:莫须有。
上官仪谋反案的主办者,为初唐著名奸佞文人许敬宗。当时,许敬宗任太子少师,为武氏一党中坚。许敬宗诬告上官仪,助废太子李忠谋反。
李忠,唐高宗长子,母亲是普通宫女。李忠曾被封为太子,武则天二次入宫后被废,贬为梁王。上官仪早年主持弘文馆教授事务,高宗诸位皇子,都是他的学生。许敬宗告发老师帮助学生谋反一说,实难扯其中瓜葛。
这是一桩莫须有的政治阴谋,本质是武氏为以后登基清除异党。此案,李忠被赐死,同时诛杀上官一族。当然,对聪明绝顶的武则天来说,上官仪并非一定就是异党,而是不为所用。上官仪铁心赴死,应该缘于他骨子里的忠君意识。这个话题放下,后面论武氏再说。
三、婉儿如萍的一生
上官仪被杀后,他的孙女婉儿出生。这个可怜又孤单的女子,从出生那时起,就注定一生如萍的命运。刚出生的婉儿,随母亲郑氏一起入宫为奴。当年的大明宫,同时诞生一位决定大唐历史命运的皇家女子: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自幼被当作男孩教养,读书、修道、舞剑。她的伴读闺蜜,有上官婉儿。上官仪身后,皇家子弟的教授事务,由他的学生裴炎担任。裴炎可以照顾上官婉儿学习和生活,以报答安慰恩师在天之灵。皇家子弟中,裴炎最优秀的学生,是高宗和武则天的二皇子李贤。
李贤,秉性仁慈,聪明能干;文韬武略,飘逸俊朗。李贤也有一个伴读,就是初唐王氏世家子弟、被世人视为神童的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前已有述,暂且不表。
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同龄,比懦弱的三皇子李显略小,比二皇子李贤更小几岁。婉儿有如此高师和如此少年际遇,又兼天赐聪慧,自幼在文化修养、学问见识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约十四年后,太子李贤监国,才能不让母后武则天。此时的上官婉儿,出落成鲜花一般美丽的少女。她的心中,难免没有一个翩翩少年的影像。据说,聪慧美艳的上官婉儿,让太子李贤神不守舍,发誓要娶她为太子妃。
李贤是性情中人,天赋纯真,意气用事。一国太子,要娶奴婢为妃,岂能由得了你。正当此时,婉儿被武则天相中,免去奴婢身份。
武氏让婉儿陪伴左右,专掌诏命;负责起草、管理诏令。从此,上官婉儿堕入深宫,涉足政坛;掌握武周帝国生杀大权。后世人称巾帼宰相。
约两年后,太子李贤被废,贬为庶人;不久又被秘密处死。不消多言,武周时代,上官婉儿展露才华的同时,迫不得已也干尽许多不得见人的阴谋勾当。
武周向大唐转型的舞台上,主角变幻穿梭,令人眼花缭乱。期间,上官婉儿被复位的唐中宗李显晋封昭容,地位仅次于皇后韦氏。就这样,婉儿在武三思、太平公主、韦氏母女几股政治势力之间斡旋;一边于夹缝中求生存,一边利用手中权力左右逢源。
天可怜见,一介孤单弱女,最后如何能逃出虎狼之口。不料,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李隆基突然崛起;大唐政坛出现难以把握的转机。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清除韦氏一党;终于掌权。
上官婉儿被视作武氏同党,不为新贵李隆基集团所容,当场被斩于旗下;散落一地血玫瑰。可怜一代才女国色,香消玉殒。
杀了上官婉儿,李隆基在太平公主帮助下,清除韦氏、武氏两党余孽;彻底结束武周时代,天下又开始姓李啦。不久,李隆基又逼死曾着力扶持自己上位的姑母太平公主。何其果断呢哈!
四、婉儿诗作风格
上官婉儿位拜昭容,代替懦弱的丈夫唐中宗李显继续问政。她力谏扩大书馆,选派大儒充任学士,并亲临教授;主持一国风雅,品评天下文章。婉儿的诗文,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但因地位的局限,诗文多为应制之作。
所谓应制诗,即公务筵宴聚会场合的奉和诗文;凑兴而已。文前的《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题目就让人头疼。意思是说:某年的立春之日,皇宫举办宴会;庆祝宫内送来许多人工裁剪的宫花,要她作诗凑兴。貌似例行公事。虽如此,仍然掩饰不住她的才华。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前几句就事论事,颂赞宫花裁剪得十分美丽逼真;无论捏枝条、掐花蕊,都不觉虚谬;可乱真之意。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这两句也没深意。意思是说:每年立春之际,工坊照例送来如同真花一般开放的宫花,到秋天也不会凋落。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末两句点题升华,很值得一品。自然而然的一句设问,把诗意提升到真假虚实的角度吟诵,令人回味无穷。并暗寓后宫政事的空洞、无聊和冷酷。思想高度立见。
全唐诗收录最多的,是婉儿的《游长宁公主流杯池》咏景诗,共达二十五首之多。从内容推断,这是一组答酬应制之作。
长宁公主,唐中宗李显与韦氏的女儿,安乐公主的胞姐。武周后期,她与太平、安乐并称大唐三大公主。长宁、太平、安乐,都享有极高封爵;她们卖官鬻爵,强占明夺;穷奢极欲,生活腐化。
长安、洛阳等地,长宁公主建有多处豪宅、别苑和园林;动辄耗钱亿万。婉儿这组诗作所记之流杯池,是长宁公主私建的一处园林式宅院。开园设宴庆贺之日,做为长宁公主母妃之一的上官婉儿,自然要到场入宴、并作诗祝贺。
逐仙赏,展幽情,逾昆阆,迈蓬瀛。所谓昆阆、蓬瀛,是指昆仑山上的花苑、东海中的仙山;都是神仙的居处。
游鲁馆,陟秦台,污山壁,愧琼瑰。所谓鲁馆,是鲁庄公为周王姬出嫁预备的居所;所谓秦台,是指阿房宫一部的骊山宫,相传是女娲居处;或指滨州秦台亭阁。所谓山壁,就是桂林的奇山秀水;典出郦道元《水经注》。所谓琼瑰,就是指美玉国宝。哇塞!长宁的流杯池,还算美吧。
莫论圆峤,休说方壶。何如鲁馆,即是仙都。所谓圆峤、方壶,就是传说东海漂移、失踪的两座仙山。所谓仙都,是指浙江丽水的一处神奇绝秀的自然风光。握草,简直美呆了。
何须远访三山路,人今已到九仙家。意思是说:来到长宁公主的流杯池,就不用再去东海游访三山,因为你已经来到众位神仙居住的地方。
麻德!这处流杯池建成,须葬送大唐纳税人多少血汗。感谢婉儿的诗,不然无法知道大唐太子公主党的家底究竟如何。那些经常上网炫房炫车、炫吃货炫宠物炫干爹的岁月静好们;来来来,跟长宁公主炫炫。
五、婉儿的初恋情结
成就上官婉儿诗坛名望之作,是她的五律《彩书怨》。这是大唐诗坛曾经流行的闺怨、宫怨类诗作,描述深宫一个独守空邸的女子秋夜思君,祈之不见、盼而不来的寂寞惆怅之情。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起句叶下洞庭初,即屈原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变种。婉儿引典《九歌》,以潇湘夫人思念舜帝,最终泪洒竹斑、哭死湖畔之典以自比;开局便有无尽惆怅。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意思是说:秋夜的香衾,被秋露的寒气浸透;孤独的人整夜未眠,眼睁睁看着寂寞的月光,洒落在床前的屏帏。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所谓江南曲,即汉乐府那首: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民间歌曲,历来是象征质朴爱情的杰作。所谓蓟北书,指留守妇女写给边关服役丈夫的书信。蓟北,今之河北与内蒙一带;代指边关。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末尾两句,结的简简单单,只表达两个字:思念。这才最会作诗的结法。婉儿的《彩书怨》,情感质朴而真挚,引典平俗而雅致。若非爱之切、思之痛,就不可能有如此动情的诗作。
婉儿从出生的那天起,除了母亲之外,亲人都被杀尽;根本不会有印象。她自幼在宫中为奴,刚刚懂事,又被召入深宫伴君为政。传说,她后来与许多男人有私,但都是人性欲望的需求;与情无关。
以婉儿的处境、地位和修养,不可能对逢场作戏的男人,产生如此真挚的情感和无尽的思念。即使后来给予她最高地位和名誉的唐中宗李显,如此一个懦弱无能的傀儡帝王,怎可能让她如此动情。
那么,诗中的君,究竟是谁?回顾婉儿一生,正当豆蔻之际,应该真有一位准国君,曾出现在她的身边和梦中。这位君,就是太子监国李贤。
哪个少女不怀春。飘逸俊朗的李贤,应该就是婉儿初梦里的白马王子。可惜,这位真正的白马王子,生逢一个皇帝母亲,并无能力接她回到自己宫邸。
太子李贤监国,仅不足两年就被削去爵位,贬为庶民,发配流放。不久,又被母亲下秘诏鸩杀,客死西南边陲的蛮荒之地。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可怜的李贤,苦吟着自己的《黄台瓜辞》,告别心中美丽的才女上官婉儿,缓缓走向人生的彼岸。
据太子李贤仁慈的秉性、广博的学识和雅致的情怀推断:他应该最值得旷世才女上官婉儿在心中久久地思念和留恋。
上官婉儿作诗寄情,因为这是她做为一个人事初萌的少女;在冷酷寂寞的深宫,曾经有过的、唯一的一次人类正常情感的知觉和体验。
婉儿心灵中闪现的一缕短暂而耀眼的爱情火花,是她做为朦胧少女的最美初恋。如此甜蜜绮丽又灿若云霞般的旷世初恋,因为了诗,才没有随着皇家深宫的血腥而被长埋在三秦渭北大地的黄土之下。
唐都浪子《诗解大唐》:上官婉儿的初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