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时候,其实才二十岁。《滕王阁序》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之语,可为佐证。其时,王勃已两次遭贬,在官场屡屡受挫。故虽年轻,心态却有了沧桑感。然而真要跟他提到的冯唐和李广相比,王勃的官场阅历还是简单的,仕途也还是幸运的,最少因为年轻,还有无限种可能。只是可惜,天妒英才,27岁便永辞人间。而他留下的许多千古绝唱,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我们在为王勃英年早逝惋惜的同时,更为冯唐李广的蹉跎人生而感叹。命运似乎对某些人十分垂青,而对另外一些人则特别苛刻。这并不关乎能力和勤奋,而与机遇和运气休戚相关。有些人就是顺风顺水、平步青云,有些人却是命途多舛、怀才不遇。冯唐和李广明显属于后者。
冯唐是西汉时人,历经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三朝。对冯唐其人,不仅王勃在《滕王阁序》由衷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题发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左思在《咏史》中更是深感不平:“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冯唐虽有真才实学,一生却并未得到真正的展示之机。因为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只是个伺候汉文帝的小官,其时年龄已然不轻。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里?”冯唐如实作答。汉文帝说:“我在代郡时,有人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后感叹:“可惜我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就不用忧虑匈奴了?”冯唐说:“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汉文帝反问冯唐:“你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李牧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朝廷从不干预。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后来赵王迁即位,听信郭开的谗言,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被秦人俘虏。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宴请宾客、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可现在,魏尚只错报多杀敌六人,陛下就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我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文帝听了冯唐的劝谏很高兴,当天就让他手持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魏尚担任云中郡郡守,冯唐也被任命为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又被免职。汉武帝即位后,征求贤良之士,众人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90多岁,不能再做官了。冯唐虽有远见卓识,却始终未得到重用,只是做了一次赦免官员的使节,为他人做了一回嫁衣。自己并未立下赫赫战功。年轻时,文帝喜欢用一些老成稳重的人,年纪老了,汉武帝喜欢重用年轻人,冯唐什么时候都没赶上趟,时也?命也?
与冯唐老而无功相比,李广的命运更加凄惨。李广出身武将世家,是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自小就有立功封侯的志向。他经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后人对他充满敬佩赞美之情。李广还是一位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他治军简易,对士兵从不苛刻,尤其是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风,深得将士们的敬佩。正是由于李广这种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咸乐为之死”。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侯。反而因为一次行军迟缓获罪而被逼自刎身亡。李广从弟李蔡无论在人品、才能、名声方面都远不及李广,但李蔡的官名、爵位却在李广之上,他被封为乐安侯,官至丞相。李广的儿子李敢以校尉身份跟着霍去病出征匈奴,“因夺左贤王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李广的部属军吏也有不少以军功封侯。偏偏李广自己军功卓著却一直难以封侯,最后还自杀身亡。 所以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老将行》有两句诗: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确实,李广的运气实在太差了。让一个从小立志立功封侯的人,看着身边的部下小辈个个封侯,而自己功不成名不遂,活着都是一种羞辱。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样的故事历朝历代都会上演,但愿现在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