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幼儿园里老师教孩子们折纸,女儿回家让我跟她一起做,刚开始很高兴,可是每到第三步的时候她都折得有点糟糕,我指导她说:你看,用一只手按住一边另一只手用力顶这个点很容易就把型折出来了,是不是…可是还没等我说完,孩子已经气呼呼的出去了。
说实话我一看到她这样我就来气,不会就学嘛,有什么大不了?但是我还是忍着气问她:怎么了?如果不想折了,我们就先不折,好不好。
她表示还愿意继续。下一轮折纸再次碰到难过的第三关,她尝试多次后气急败坏得讲折撕掉扔了。
此刻我已经忍受不了了,我说:你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会有什么的呀?你认真的听我说,好好学习不就会了吗?你这样发完一顿脾气就会了?是不是到头来还是不会?
我发现我一说到“不会”两个字的时候她哭的更凶了,还边哭边朝我发脾气。
说实话,我挺心疼孩子的,同时我也很理解她,因为我好像想到了我小时候的样子。任性、倔强还不服输,总想证明自己很厉害的样子。
前段时间读过卡罗尔.德维克的《终身成长》,在书中作者分析了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不同表现和对个人甚至是企业的影响。我很明白,此刻我的孩子就是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症状,总想证明自己很厉害、很聪明,不允许别人说她不行。
今天的她可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我更相信这样的她是我们做家长的一手造成的。平时对她夸赞过多的关注在了结货上,如:“你很棒”“很聪明”“真厉害”,这样的引导让她讲注意力放在了最终的结果上面,于是她不耐烦、浮躁。
后悔吗?后悔,所以从现在开始改变夸奖策略,不在关注她做事情的结果,而是着重夸赞她为一件事情做出的努力和思考。这样给孩子一个好的人格,让她正确对问题和困难、持续向前,这才是为人父母带给孩子的财富。
我记得17年看浙江卫视《我们相爱吧》的时候,前几期有一位素人嘉宾史子逸,其实他也并不是纯正的素人,因为他是咖啡之翼尹总的大儿子。当时,史子逸跟女嘉宾有视频聊天,几个回合下来他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这时候,尹总不像普通的家长那样护着儿子替儿子打抱不平,而是像一个睿智的长者很淡定的对儿子说:如果我是女孩我都不想跟你约会,…她淡定的帮他分析原因。这一点让我感到很不一样,果然有文化的老总育儿也不一般。
这样的教育让史子逸在《一站到底》的舞台上即使被击败也会自信而又不张扬的说“遇到强劲的对手才是最大的财富。”
这是每个人都期待的样子吧。
昨天帮同事预约国际快递,突然发现孩子身上的毛病现在依旧也能从我身上看到。
因为快递软件装在了我的电脑上,所以我经常帮同事预约国际快递。装上软件的时候,快递员就介绍给我说可以直接保存地址等以后再寄相同地址的时候直接调出来就可以,不用重新输入很方便。果然,保存地址后每次直接从地址库里调出来省了不少精力。
但是,系统也有bug,例如有一个土耳其的地址每次都得重新输入否则系统会提示“公司栏(地址栏)不能出现全角和特殊字符”,可是每次重新输入保存打印后,下次还会出现相同的情况,而我不得不删除地址重新输入,邪门的是每次我都认真对几次地址可每次还会出现地址的瑕疵,比方说,这次公司名漏了一个字母,下次地址栏少了一个字母。虽然每次我都相信那是系统识别不了他们国家的特殊地址但是心里的那种膈应一直存在。
昨天又帮同事预约土耳其的客户地址,单据打印出来后递给她,回过头来我竖起耳朵来仔细辨别她是不是对地址又更改的声响,果不其然我听到她拿笔放笔的声音。心想:果然还是出错了。瞬间有种气急败坏的感觉,为什么?为什么每次都会出错?真的是系统有问题还是我有问题?我就不信了!
边生气边打开快递系统重新输入地址再重新对照地址,然后打印出来再对照地址。发现没错!这样一来我更生气了,我气的是到底还是自己不够仔细,为什么还怪系统不识别?到底为什么不能再认真一点?为什么出了问题不会认真思考原因以求得到更正而是总会各种发脾气?
这到底是接纳不了自己的不完美还是接受不了自己不会做这样的事实?
我知道我跟孩子犯了同样的错误,这样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对我没有好处,不会让我进步和成长,所以即使火再大理性也告诉我我必须改变才能成长。
于是我一遍一遍的回忆思索这整个过程,必须面对才会有机会找到原因再进行更改。仔细回忆咀嚼整个过程的时候我好像并没有那么生气了,我在心底告诉自己:还好,我这个认真对待了。既然证明重新输入可以避免地址瑕疵,那下次直接手动输入就好了。
作者卡罗尔.德维克在《终身成长中》也提出了相同的建议:面对它(固定型思维模式)、拥抱它。将它转变成成长型思维模式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