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被习惯塑造的,优异的结果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行动。”
那么,什么是习惯呢?所谓习惯就是“不依赖意志或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引导到像每天刷牙般轻松的状态”。我们每天早晨起床,不需要考虑要不要去刷牙,如果不刷牙反而会觉得难受。对于大脑而言,没有所谓好习惯或坏习惯的分别。
人为什么会产生习惯呢?因为我们有意识的行为,其实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个行为都有意识的去做,这样会非常耗费精力,所以大脑需要将重复做的事情化为无意识的行动。
产生三分钟热度的“习惯引力”究竟是什么?对于人类而言,保持在固定的状态很感觉比较舒适,变化则会被视为一种威胁。身体对“培养新习惯”的变化感受到了威胁,所以大多数人对于新事物都是“三分钟热度”而无法勤奋地持续,最后就容易导致失败。这就是所谓的“习惯引力”,它有两种功能:抵抗新变化和维持现状。
习惯的三种分类:
1 行为习惯。即每天规律的行为,例如:读书、写日记、整理等。培养习惯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
2 身体习惯。即与身体节奏相关的习惯。例如:减肥、运动、早起等。培养习惯的时间大约需要三个月。
3 思考习惯。即与思考能力相关的习惯。例如:逻辑思考能力、创意能力、正面思考能力等。培养习惯的时间大约需要六个月。
以行为习惯为例,来看看习惯培养的三个阶段:
阶段一 反抗期:马上就想放弃。一般为第1天至第7天,失败率高达42%;
对策一:以婴儿学步开始。重要的是要容易执行,一定要每天持续执行。有两种可行的方法:
方法1 细分时间。
5分钟整理;
15分钟阅读;
3分钟写日记;
15分钟跑步;
方法2 细分步骤:
只整理一个房间;
读一页书;
写一行日记;
走路而非跑马拉松;
重点1 设定容易执行的门槛。
重点2 抛开不足感。一定要每天执行。
对策二:简单记录。也有两种方法:
方法1 思考记录内容(要记录那些项目?)
只记录完成目标⭕️和未完成目标❌;
除⭕️和❌之外,记录行动的内容、数值;
方法2 思考记录的媒介(要记录在哪里?)
纸张(日历、记事本等);
电子媒介(手机、电脑等);
重点1 记录不要过于繁琐。
重点2 一定要每天记录。
阶段二 不稳定期:被预定事项或他人影响。一般为第8天至第21天,失败率高达40%;
对策一:行为模式化。把你像培养的行为化为固定的模式(时间、做法、地点),并认真执行。
方法1 时间:决定星期几、几点开始。例如:每周一、三、五晚上八点开始阅读。
方法2 内容:决定数量与方法。例如:每天华30分钟挺CNN的英语新闻。
方法3 地点:决定地点。例如:在上班途中、办公室、家中等。
重点1 尽量找到不被侵犯的“圣地”。
重点2 考虑一举两得的做法。每天持续行动。
对策二:设定例外规则。
方法1 考虑例外情况。
a 身体状况(疲倦、感冒);
b 气候(冷热雨雪);
c 预定事项(加班、聚餐)
方法2 考虑应对方法。
a 以“婴儿学步”的方式行动;
b 替换。例如第二天加倍完成;
c 设定特别的日子。光明正大的中断一次行动,容易原谅自己。
重点1 假设可能发生的例外情况。
重点2 一边尝试一边变更例外规则。
对策三:设定持续开关。
重点1 了解自己擅长的事。
重点2 不同的习惯有不同的开关。
阶段三 倦怠期:逐渐感到厌烦,一般为第22天至第30天,18%的人会失败。
对策一:添加变化。
方法1 改变内容、环境;
方法2 使用“持续开关”。
重点1 以“一举两得”的角度思考。
重点2 准备多种选择。
对策二:计划培养下一个习惯。
方法1 把目标倒过来计算。
方法2 拟定计划。
重点1 排列优先级。从多个选项中挑出优先级高的习惯。
重点2 就算已经拟好计划也不要执行。尽量一次只培养一个习惯,一旦一个计划完成,马上投入新的计划。
最后,附两个模版供参考。
阅读书籍:《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