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这一代做父母的,在育儿路上多slogan,什么“自带鸡血”,“高质量的陪伴”,“做榜样不做保姆”等等词汇高频诞生。
然而,在孩子身上倾注的时间,付出的用心,却未必尽如人意。
有人专门为了全心陪伴和教养孩子而当全职妈妈,
有人看了很多育儿大全,却发现还赶不上自己爹妈小时候对自己的放养成果。
有人为了那句扎心的“不输在起跑线”,就给孩子报名各类兴趣班,周末不是在上课就是奔赴在去上课的路上。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孩子表现平平,并没有在哪一项上发现天赋异禀。
我们努力给孩子提供那么多选择,好的老师,好的资源,有机会,有平台,为什么孩子发展不出“一技之长”?
更糟糕的是,孩子并不开心。
在妈妈眼里,那个笑点很低,明朗可爱的孩子不见了。
在孩子眼里,那个软语温柔,经常拥抱自己的妈妈不见了。
在孩子的被动接受和父母的过分焦虑中,亲子关系越来越尴尬。
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投入”,抱有“功利心”。
他们的理念是,无用的书不读,无用的事别做。
任何事情都要在计划内,掌控中。有投入就一定要有产出。
不能脱离既定轨道,也不允许孩子有Plan B。
可是,对孩子来说,那些“无用”的东西,才是他们童年快乐的源泉。
(难道你小时候觉得三字经比洋片好玩?觉得四大名著比蜡笔小新有趣?)
这样的父母,对孩子是有爱的,但却是无趣的。
培养的,可能是另一个自卑又无趣的孩子。
有趣的父母,才能给孩子更大的世界。
虽然这是个拼爹拼妈的时代,金钱不够才华来凑。才华不够专业要强。
然而,孩子需要的,并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爹妈,而是懂生活、有趣味的父母。
生活,不是“专业知识”堆砌起来的科研项目,也不是砸把钱就可以一键搞定的,而是家庭环境长期的浸染和熏陶。
那些宽容不紧绷、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也能创造细碎乐趣的父母,带给孩子的,比专业辅导,兴趣特长,重要的多。
带孩子去动物园看动物,比督促他看十万个为什么更真实。
与孩子一起骑单车,在二轮的车上,有四轮看不到的风景,
无论多忙都抽空带孩子去旅行,在陌生的空间中打开无数的可能性,收获别样的风情。
遇到危险时,告诉自己,“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后还会坚持去做”;
异国他乡得到陌生人帮助后,记住了感恩。
未必要学很多技能,要读很多绘本,这个未知而精彩的世界,就在你的脚下。
书本上巴掌大的春天怎能比得上用脚步丈量出来的春天。
世间万物,不是抽象词汇,而是鲜活生命。
保持热爱才是对抗世界的武器。
热爱生活,有趣味的父母,胜过任何一款早教机,随时变身互动性最强的真人玩具。
有趣的父母,会在平凡的日子创造惊喜,柴米油盐的日子,也可以变得丰富多彩。他们并不靠钱换取,而是用心思守护孩子的天真。
有趣的父母,会把最普通的日常变成乐趣。
买菜做饭,不是负担,是发挥创意的时间。油盐酱醋不会夺走妈妈的美丽和好心情,
扫除家务,不是负累,而是交互游戏。洗刷碗筷不再是猜拳的输家不情不愿去完成的任务。
家里的一切都可以好玩有趣又充满创意。
你相信生活可以是有趣的,你就配得上更有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