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能力这个词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主动性和持续性。缺乏主动的行为,即使完成得再好,都不能称其为能力;一个行为虽然出于主动,如果没有持续性的加持,也不能称其为能力。
很多孩子学习能力差,主要是学习的主动性和持续性比较差。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教育体制的问题。没有任何一件事比学习能力被扼杀更令人痛心。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却是良莠不齐,其主要原因就是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
传授知识,顶多解决“温饱”;提升学习能力才能走向“富足”。
与其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教孩子知识,不如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因为知识是永远教不完的,有了学习能力,就会持续、主动地去汲取知识,哪怕是每天的一小步,也能走出个万里的长征。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在现行的教育理念下,还是蛮难的,但不是应该放弃的理由。知识是学不完的,也是教不完的,谁能教孩子一辈子呢?
提升学习能力之前,应该先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主动性的加持就能蜕变为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是以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前提的。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因为,习惯一旦形成,态度在持续性行为的感召下,极有可能与习惯趋于一致,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认知协调。
让一个人的态度强烈到对抗各种外界的压力和干扰,使一个需要不懈努力去坚持的行为持续下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我们不妨把态度是否认同先放一边,行为先动起来,先从建立良好的习惯开始,即使这个习惯的建立有点被动也不要担心。千万不要遵从那种“凡是被动的接受都不会长久”的陈词滥调。谁能肯定“被动”不能在持续的强化下变成“主动”呢?哪个有价值的付出不是从“被动”过度到“主动”的?
周杰伦说过,若不是他妈从小逼他学琴,哪有他今天在音乐上的成就。周杰伦从4岁开始学钢琴,妈妈规定他每天练琴2小时,才能做自己的事,在主打歌《听妈妈的话》中他把所有感谢及对妈妈的爱写进歌词中,妈妈乍听到这首歌时,也忍不住落泪。莫扎特固然是神童与天才,但要不是父亲在他一脱离襁褓后立刻逼他练习琴艺,恐怕这份才气也难以开花结果,取得日后的成就。
心理学研究表明,行为的反复强化可以形成习惯。比如写日记,或许并不轻松,但是一旦形成习惯,你会轻言放弃吗?你若不想放弃,说明你已认同这个习惯,从内心里承认了这个习惯的价值,就有了不停写下去的内驱力。
帮孩子建立哪些学习习惯呢?
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每天阅读1小时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从错题中举一反三的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根据孩子特点,一个一个慢慢来,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