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说实话,结婚的新房并没有给我带来归属感。因为在我心中,那个家应该是诸多“火柴盒子”中的其中一个。应该是拉开窗帘,就可以看到路边的霓虹灯;应该是散着步,就可以溜达到小公园;应该是车来车往,却没有尘土飞扬;应该是一切我心中所期望的样子。
这座新房在我心里像宿舍一样的存在着,总也想着有一天离开这里,为了这个目标他也和我一起努力着。从此,我们的生活再也没有仪式感,除了拮据,剩下的还是拮据……
人就是这样,以为有了目标,就是找准了自己生活的节奏和方向,就开始日夜兼程,全力以赴在一些不变的事上,哪怕环境嘈杂、工作繁忙、障碍不断。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我追求的是房子,仅仅是一座房子。不过在这里,我更喜欢用“火柴盒子”来形容它。
02
反观同学A,自结婚以后就一直跟随老公在北京打拼。她总说:只要在一起,蜗居也幸福。她心中“家”的概念里,没有“两地分居”这个词,所以自两人领结婚证那天起,她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家里的工作,追随她的那个他,在北京重新发芽。
偶尔聊天,她也时常佩服自己当时的勇气,因为选择了他,选择了他们的小家,她放弃了更多尽孝的机会,放弃了自己稳定的工作,放弃了她所熟悉的一切……
这时,我总会安慰她:“你得到了你想要的小家,和你最重要的他。”
她说:“一定会努力,努力在北京发芽,到时候就可以和父母团聚,那时候才会有她心中真正的家。”
我告诉她:“会的,一定会的。”
原来,她也在不断长大,她心中“家”的概念里,除了不要“两地分居”这个词,还有一种叫做“慈乌反哺”之情在牵绊着她。
03
其实,我也一直在寻找我心中的家,我也试着去结束过两地分局的生活,结果只能说是现实在啪啪打脸。出去了才发现彼此的独立性这么差,照顾两个孩子这么累,生活可以这么糟糕。
我想我们的生活,需要归零,再出发。
就这样我们的两地分居生活开启了重启模式。不过这一次我们的家更像一个家了。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整理出了一个稍微正式一点的厨房,多加了几片暖气片,更多的是在这个家里多了一份温馨,少了一份争吵;多了一份包容,少了一份苛责。
现在的生活就像坐在电脑桌架子上的那两个娃娃一样。
男孩的心声——努力赚钱,忠于老婆。
女孩的心声——你负责赚钱,我负责养家。
原来,家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距离并不会让它降温,它需要的不过是多一份人味儿、情味儿。
04
在我心中,家的样子已经越来越清晰。它无关地域、无关贫富,如果非要给它一个定义,我想我会用健康、快乐、幸福、与爱来诠释它。
刚刚和他视频,他让我看他宿舍的花,希望我们的家里能有他喜欢的一角,种几盆花,再买一个白色铁丝做的花架子,他说他的花也应该像我的书一样,有个家。
我说好。
大儿子随声也提出要求,说家里也要有他喜欢的一角,他希望在天花板上看到太阳系。
我说好。
小儿子坐在我的腿上,看看手机里的爸爸,再看看身边的哥哥和我,满脸笑意,也跟着说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