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忽然想起说说各种Pay,也就是常说的支付方式。
那天去711买吃的,到了结账窗口,下意识的看了下是否有贴二维码,准备选择支付宝,刚刚准备扫码。收银小妹对我说,选择微信吧,有优惠哦。
于是,在她的引导下,我通过微信支付,省了0.58元。结完帐发现微信又推出了每周五天支付后,周末双倍的优惠,在优惠的诱惑下,每天坚持买东西,每天坚持微信支付,只为这5、6块钱的优惠。
今天又去了711,妹纸告诉我,今天用Apple Pay有大幅优惠额。于是,我就满怀憧憬的使用了苹果支付。发现只优惠了0.34元。于是觉得也没什么。收银妹子坚称我运气不好,有人优惠了近10块,有人5、6块,我是见过的最少的一个。从此我对Apple pay的印象就不那么好了。
不过又一反思,觉得细思极恐。我们的行为就这么的被这几个公司深深的影响着,引导,甚至我们的感受也受到了这种优惠幅度的影响。按照某经济学理论的说法,这些支付工具,打乱了我们在各个支付分项的界限,模糊了我们对对应部分的预算。从而极大幅度的使我们被商品所有诱惑。而各大支付工具借此普及使用情况,收集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就如同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吃什么,但可能这几大公司很可能能够猜到。
更可怕的是,收银小妹坚称运气不好的说法,如果不是一个了解概率论的人,很可能被这种说法深深的影响,在心情不好时,估计会影响更大。
理智消费,从支付做起!
了解自己的真实诉求,列出少量购买清单,设置分块的预算,给出适当的增幅,尽量做到小金额, 多次采购,避免一次大金额采购的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