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学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而小马亲自试过后发现河水不浅也不深。这个故事很简单,主要是告诉我们凡事都要自己去实践、去体会,不要盲听盲信,很有教育意义。
然而,经历久了,才发现这个小故事中蕴含着更加丰富的内涵。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故事的内涵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固执的老牛或松鼠嘲笑并强迫小马听从它的思维。二是小马缺乏了自信,总是想让自己变为老牛或松鼠。这两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做出正确的应对方法。
人们由于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经历的不同、接触的人和事物不同,形成了自己对各种各样事物的独特看法与应对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格,这是非常自然的,社会也因此而丰富多彩。世界就是那个样子,它就在那存在着,人们分别触碰到了世界的不同角落的东西,形成了自己的三观和人格,就如同盲人摸象,这本来是很正常的现象。
然而现实中,有那么一部分人,却对自己的思想认知正确性深信不疑,尤其是当自己又取得了一些成功时,就更加验证了他们的正确。这时,他们骨子里是有些傲的,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世界的真理。也就是在这时,他们便瞧不起与自己思想不同、意见相左的人。如果他们控制欲又比较强,那就总是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而这正是对尊重个性自由、尊重他人人格、对社会包容进步最为严重的桎梏。而这部分人,实际上却是仅仅有一些水平的人,也就是俗称的半瓶子水,他们的眼光和见识是有限的。真正见识高远的人必定是谦虚的、包容的、温和的,他们有更丰富的知识阅历,他们看得更远,了解自己,了解人性,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知道任何人都有可借鉴的长处的道理。懂得越多,就会发现自己不懂的更多。因此,他们会用更加适合的方式和他人交往,用更明智和理性的态度对待世界。
刘开在“问说”中说:是己而非人,俗之通病。这句话总结得真是精辟。在不同观点发生碰撞时,人们常常缺乏包容、谦虚和学习的态度,从而逐渐走向固执和偏见。这就需要我们时刻警醒自己,保持谦恭的态度。
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封建家长式的作风就是老牛强迫小马听从他们的典型案例,是阻碍社会和个人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在一个相对稳定、变化缓慢的社会中,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生活技巧和方式或许具有比较好的教育意义。然而,当社会剧烈变化、新事物层出不穷时,家长式的思维虽说不是完全错误,但却在很多方面阻碍了下一代的发展。因为,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学到的知识,很多时候已经不再适用了。社会在变,人在变,环境在变,一切都在变。这时,所有人都应该俯下身子谦虚地去学习,一旦思维固执僵化,那他必然会面临思想上剧烈的碰撞,最终被淘汰。而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变化越来越快的时代。明白了这些,我们也该提醒自己,不要盲目自信,只有不断学习进步并实践,才能保持正确的认知。而现实也已经让我们感叹了,十年不出门,你都不知道世界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
还有一些人,更多的是受过挫败的人,对自己又总是怀疑,缺乏自信。总认为老牛才是对的,松鼠才是对的,就是不去亲自实践一下,树立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他们是小马,却或主动或被动地硬要把自己变成老牛或松鼠的样子,过他们那样的生活。他们缺乏认识自身的能力,不知道自己本来是个什么样子,不能坚持自己的内心所想所求,不敢为自己的理想去坚持奋斗。他们容易妥协,被别人领着走入别人想要他变成的样子,想要他过的生活。而这些人往往是他的亲人、师长等等,让他很难怀疑。中国式亲情往往给人带来了过多压抑,就是父母总是逼着自己的孩子去过父母想要的生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理想。这实在是一个错误。
“过犹不及”。
中国式亲情在为子女付出的同时,也在压抑子女的个性发展。而现在却总是压抑大过亲情的情况居多。这其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的自私,一种深层次的自私。这时我们就应该矫枉过正,更多地去给予子女真正的关爱,更多地包容和接纳子女的个性,更多地放手去鼓励子女去展翅高飞。
那么,对于这些被压抑的人来说,就需要放开自己,相信自己,不要认为老牛真棒,松鼠的生活真幸福。要树立自己的人格,要相信自己,要明白自己到底需求什么,要勇于去为自己的未来付出。人贵有自知之明。先要自知才能确定人生的方向,才能把路走好。别人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正确的。
是马,就要过马的生活,不去学老虎威震山林,也不去学狗儿跟随主人,要去放开四蹄,驰骋草原。只有这样,“马生”才会更有意义,更加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