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们常说,如果一件事情能够坚持21天以上,就会变成好习惯。一件事情坚持做21天并不容易,在21天之后做更长的时间则更难,我有一个朋友曾组了一个21天的打卡群,让大家一起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没有加入,不知道他那个群现在怎么样了,不过我自己倒是坚持了许多事。
我曾经在一个理财软件上按时签到21天,被赠与了很多红包;每天读一遍《大学》,虽偶有间断,但目前已经读了70多次;公号的持续更新坚持了三个月,目测还会持续很久;从高三开始写日记,现在已经坚持7年……
这个清单还可以列出很多。
但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很能坚持,因为坚持并不那么值得自豪——只要你愿意坚持一件事情,这件事件总是可以做;也不是为了展示自己因善于坚持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很多事情并不会因为你坚持了就如愿以偿。
回到那个21天的习惯养成,有人说,一旦你愿意去坚持21天,并把这件事情持久地做下去,那么你就甩了99%的人好几条街。更加露骨的说法是,坚持就会成功。
根据我的经验,坚持就会成功是鸡汤带给我们最大的迷思之一。
一个事情成功与否,原因大多在坚持之外。比如写作,你坚持了,就只是表明你可以持续生产内容而已;但是你的文章可不可以吸粉,是不是有很高的阅读量,还取决于你是否有足够的才华,你是否足够的好运,你的定位是否符合读者的预期和需要……
(二)
那我为什么还愿意去坚持做一些看起来并不会带来回报东西呢?
比如学习Python,显然我并不会转行去当程序员;比如学习古琴,以我拙劣的乐感和笨拙的手指,应该不会有当众演奏的可能;比如学习日语,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说日语的机会……不过这些事情看起来都是正经事儿,还有一些不那么正经的:坚持记录身边人制造的笑点;坚持每天记录一个无聊的小细节;坚持记录脑海中蹦跶出的奇葩想法……
我见到比较无聊的坚持是,和菜头一年365天都在公号里发一张当日的天空照。但他有自己坚持的理由,他说:我们的生活由巨量的空虚所构成,所以我们不得不寻求巨量的琐碎加以填补……所有的日子都是寻常的日子,需要你为它们持续赋予某种属性,最后你才能得到一点可堪回首的东西。
是的,很多事情,坚持够久,才可以得到岁月的一点点馈赠。但这一点点会让你的生活看起来不会显得那么慌乱,那么琐碎。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多出一些意思出来。
就像我上面在写到自己坚持写了七年的日记时,禁不住“哇哦”了一声,竟然已经有七年了!坚持不必然带来成功,但坚持会给你带来成功之外的回报。写日记这件事情确实算不上什么样了不起的成就,因为这终归是个人自己的事情,但不是啊,以后我儿子要是看到我的日记,就会发现:呀,原来我老妈年轻时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老妈的青春不是被老妈唠叨出来的,是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
多有意思,对吧。
(三)
哲学家问:你是如何理解自己的公号,以及写公号的目的。我给他念了几条后台的读者留言:
从很早开始,我就相信表达,相信传递生活讯息的价值,相信生命和经历的会有所感应和联动。但是我没有那种为了读者而写文章的抱负,而纯粹是为了自己。是的,纯粹自己想写,喜欢写。每一次回头看见自己走过的足迹,都会看见岁月带给我们的惊喜。
显然公号写作的时间还很短,但我希望自己可以坚守足够长的时间,哪怕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读者。
我想看看最后会变成什么样。
(四)
最近刚看完王锋的《愿你道路漫长》,书中有一段话特别触动我,他写到:原先以为,才华是一个门槛儿;后来懂事点儿,觉得勤奋是一个门槛儿;再往后,当知道自己既没才华,也不够勤奋的时候,发现时间也是一个门槛儿,一件事,你坚守了足够长的时间,总会有所得。这种所得,不在于名利,不在于你到底做出了多大的事,而在于你知道自己所成就的,也知道自己的本分和局限。
虽然很多事情,自己坚持的时间还远远不算长,但持续不断地去做一件事,是我目前发现的最有利于养育心智的活动,无论是每天起床后都把被子叠好,还是坚持睡前读几页书;无论是坚持学习那门被抛下已久的语言,还是坚持做完每天的ToDoList。
这些绵延不断的行动,都有助于我们掌握日常生活的节奏。
愿你有所坚持,最后学会不妄求、不苟且;生活得不焦躁、不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