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觉自己学习所有事物的模式都是沿袭同一思维,即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单独学完,再寻找维系这些知识的内在逻辑,即 内容+形式,但整合遇到困难很大,耗时长效率极低。
例如:学翻译,先学词汇,再看翻译原理,最后翻译时却不知从何下手,转而掉到收集生词跟琐碎知识的陷阱。要写篇文献综述,首先做的不是读文献反而是去读《如何写文献综述》那本书。甚至于我在此提问,期盼学到一种新思维模式,以应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存不存在一种宏观的思维模式能适用于所有的学习?我对它的期盼现实吗?如何更有效地学习?
如何利用人造的“马太效应”,刻意让自己进步更快于其他人,提升自己学习/成长的效率。
如果第一句话没看懂,没有关系,接下来我会好好解释。
中国家长有句话,相信你也听过,说:
孩子尽量赶在9月份录取之前生。这样不会耽误一年晚上小学。我曾经的认知是,由于早上学,所以比同龄人早学到了知识,所以在同龄人的竞争中更占优势。
直到我读到了《异类》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这个牛人的这段分析:
加拿大职业冰球队,有大量球员的生日集中在年初(1~3月)。这是由于加拿大冰球训练体系的年龄划分以年初(1月1日)为分界线,教练们会从孩子(9岁到10岁)中选拨表现优异者进行重点培养。
而在这个年纪(9岁到10岁)中,几个月的年龄差别就会让稍年长的孩子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靠近年初出生的孩子比年末出生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具有一定优势),而正是这一点优势,导致年初出生的孩子具有更大概率脱颖而出,进入巡回赛小组,而被淘汰的孩子只能进入基本组。
那些进入巡回赛小组的孩子,将接受到更优秀教练的指导和更好更高强度的训练,这些优势一点点累积,等他们到13岁或者14岁时,他们就「真正」变得比那些基本组的孩子「更好」了,而在一开始他们只是因为年龄稍大而在竞争中占据了优势而已。
筛选、分组和区别训练,这三种制度,导致了生日靠近「年龄分组日」的球员在竞争中获得了优势。这些小孩有更大的概率成为职业球员甚至球星,而起点可能仅仅是因为他们比别的小朋友早生了几个月。
确实如此。
我曾经的思维误区在于,认为早上学等于比同龄人早学到知识。而真相是,早入学相当于让自己的孩子和比自己更强壮、相对更成熟、相对更有社交经验的小朋友去竞争,在这样“不公平”的竞争中,更强壮,更有力的小朋友更容易脱颖而出。
反过来,所谓的同龄人事实上差别很大,小朋友4个月的年龄差别会带来巨大的个体差异。所以不存在真正的公平竞争,除非把同一天出生的小朋友放在一起。
这段研究对我的直接启发是,现在我不会做出让孩子“赶在9月份之前入学”的决定。同时,也正是这段文字提供的契机,让我开始了对学习模式,乃至思维模式的一些深入思考。
一、人造“马太效应”
上文中提到的加拿大职业冰球队队员,是经过了竞争优势的积累,竞争优势进而会形成马太效应最终形成的结果,这对于冰球队员来说,是被动形成的结果。
(ps:马太效应,在此可以简单地看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我在思考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在今天了解竞争优势积累的规律,为什么不能人工制造“马太效应”,刻意的让自己进步更快,让自己的未来充满竞争力和累积优势呢。
这里举的例子说明的是,获得特殊机遇的人,在最初的竞争中获得了微小的优势,但随着「马太效应」的不断累积,最终形成了人生巨大的差异。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同样是大学同学,学习成绩家庭背景都差不多,但是毕业3、5年之后,个人的知识和财富能力会有特别大的差别。
关于人造马太效应,我在思考这是一个从0到1,从1到正无穷的过程。
0到1指的是上面提到的“获得特殊机遇”,这是比同起跑线的竞争者多一些优势的起点;1到正无穷的问题,就是如何持续获取优势和保持优势。
从这个角度看,无论你今天多大,在什么工作岗位,有着任何的境遇,相比和你境遇一样的人,你都是站在0的起点,0到1确切说指的是进步的思维或视角。
就好像你被佛祖点醒了一样。
二、制造特殊机遇——0到1
分成2个角度来看“特殊机遇”,一个是被动得到的机遇,就像加拿大冰球队员一样,一个是主动让自己有超出同一起跑线的人的机会。
知识能力获得优势的起点,是刷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这相当于是对自己的大脑进行了一次升级迭代,这就是从0到1的过程。
严格说,每个人都是相对意义上的“井底之蛙”,因为你永远都可以有更多知识可以学习,所以学习这件事情没有止境。
思维的转变是萌芽,是起点,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开始。
也正是基于此,让我越来越确信,学习的第一目标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也就是持续的突破自己,获取知识的看问题角度,或者说思维方式。
——这是获得“特殊机遇”的起点。
三、持续获得正向反馈——1到正无穷
不要觉得度过了0到1,就无往不利了。
知易行难,关键在于做,而且做不仅是靠“毅力”,让你持续有动力前进的内因是,你可以持续到得到有效反馈,让你尝到甜处、得到好处才能快乐的持续进步。
持续进步会让你有更高的眼界、更多的信心,让你不断有看问题新的视角,以此完成人造“马太效应”的结果。
这个做事关键点有3点:目标、执行、反馈。这三件事情是一个工作循环,相辅相成。
设定清晰明确的目标,才可能真正分解目标。
比如目标是3个月内,入职互联网市场运营职位,月薪6k以上。为了入职,你需要①选公司 ②有互联网职位的思维方式 ③需要写简历 ④需要做面试作品。
分解目标后,设定分目标需要完成的时间,并完成。最后通过学习和进步得到入职的正向反馈。
入职之后,持续获得工作新的认知,持续做尝试,设定新目标,持续进步,这就是知识滚雪球的过程。
能做到“人造马太效应”的人,就是建立了自己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人。
这些人有能力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持续进步,不断获得新的反馈,这些人是掌控自己人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