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看熊逸老师的文章,对中国历史运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其中“微言大义”一词让我印象深刻。
微言大义渊源于《春秋》一书,在百度的解释是: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且要的义理。通俗来讲的话就是通过简短精妙的词句,来阐述背后的大道理。
《春秋》是中国历史中最重要的一本书,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现存的版本是牛逼的孔圣人所编著,所以在历史中地位很高,但孔子太吝惜笔墨,记载的200多年的鲁国历史中,每年记事最多不过二十来条,短的只有两三条;最长的的条文最多不过二十来字,最少的也只有一二字。
汉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一书被摆上治国纲领的地位。这就为儒家解释经典产生了极大的灵活度。为什么说是灵活度呢?因为就是记录的简单,大家都不能准确说明白其中的事情,只能发挥想象来进行合理的讲故事。解读《春秋》的一本重要书籍《公羊传》、《穀梁传》就极好的发挥了微言大义的本事,常常抓住一个字一个词,来发挥想象,赋予价值观,讲出一个合适生动的故事。
微言大义,并不是讲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有多重要,而是在合适的情况,你能从一个词和一个短语中编出一个生动的故事并能说服旁人,这种能力才是重要的。所以在历史上怎么揣摩皇上的意图而借助《春秋》说出来,这成为官场必修功课。
韩寒在《后会无期》中有一句名言:“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其实对与错站在不同人的角度是完全不一样的,站在一元论的角度,我们就认为世界是黑白分明,是非对错的。但是不同的角度去看事物,就会发现白天黑夜只是空间不同时的呈现。
如果能看清楚微言大义背后的逻辑,就能看清楚这个纷乱的世界。有时候并不是世界太纷乱,而只是自己太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