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有亮,我和弟弟被小棉被裹着放在架子车车斗里,架子车被一位老人拉着,一步一步奔跑在乡间的小路上,我感觉到了车子在摇摇晃晃中前进,我望见了月光下路边的树影和山上的石头。以至于多年后,回到故乡,经过那段路,我总是记忆犹新,也许,当时我只有两三岁或者三四岁。我也觉得奇怪,怎么其他的事情我记得的很少,偏偏记住了那段颠簸的乡间小路,那路边的树影和山上的坚硬的岩石。
走在前面的是一对年轻的夫妻,男人骑着自行车,后座上坐着女人,还有大包小包的东西,衣服,红薯干,萝卜干,土豆,玉米粉等,这是我们一家人在异乡生存需要的粮食。一伙人风风火火往前赶路,他们要去到另外的城市谋生。姥爷是来送我们的,他等我们都上了车,再把架子车拉回老家。
拉架子车的老人是我的姥爷,年轻的夫妻是我的父母,这是我们兄妹三人从小到大总能听母亲说起的往事,对,那个时候妹妹还没有出生,后来才有了妹妹。
母亲说起往事总是脸上挂着笑容,我们从小也都明白,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努力拼搏,要凭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争取自己想要的幸福。
至于,后来怎么样到镇上电管所,怎么坐上去西安的班车,以及怎么从西安再转火车去的河南郑州,我也忘了。总之,等我再记起的时候,我已经到了郑州。在郑州的一个城中村,我们一家人在那里安了家,爸爸妈妈,我,弟弟,妹妹,我们五个人。
听爸妈说,他们结婚的时候,家里很穷。爸爸兄弟姐妹7个,他们结婚后,就被分开过了。分家的时候,分了两斗玉米,一间半土房。那个时候农村还都是土路,爸爸从亲戚那里包了一点修路的工程,由于没有经验,也没挣到钱。还去过矿山挑矿。家里现在还有一个棉花槌,那是父亲以前用过的,年轻的时候给人弹棉花,打网套。
父亲在外面打工,母亲带着我们兄妹,还要去地里干农活挣工分,要不然家里分不到粮食,我们就得挨饿。母亲干完农活,回家还得给我们做饭。当时,还没有自来水,每次母亲要拿盆到河里端水做饭。后来靠姥爷的接济,到镇上去打了一旦铁皮水桶,那旦水桶直到现在还在家里放着,只是已经生锈了。
最开始是爸爸一个人跟着亲戚去的郑州,他一个人整天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卖面包,刚开始,没什么经验,没挣到什么钱。后来等我们大了些,爸爸就带着妈妈和我们三个孩子一起出来闯荡。卖面包不行,看见别人卖菜赚钱,也学着别人卖菜。一大早,天没亮就骑着三轮车去菜场发菜,就这样,一次次的积累经验,知道在哪发菜便宜,知道哪里人流量大,人也勤快,慢慢地挣了不少钱。每个月除了日常开销,会存一笔钱。
后来我在郑州当地的小学上学了,等到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时候,由于学校的借读费太贵了,而且弟弟妹妹也马上要到上学的年龄了,三个孩子都在城里上学,学费,生活费等等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不得不放弃了在城市里上学。
回到家乡,父母带着几年攒下来的钱在老家盖了新房,在当时还是流行黄河彩电的时候,父亲去县城买了一台长虹彩电。为了挣钱,父亲买了一辆农用车,那个时候农村没有班车,去县城都得坐农用车。一年一年从三轮换成四轮又换成三轮,换了好几辆车,拉人,拉货,粮油,农副产品,水泥钢筋,沙土,父亲靠着他的农用车一步步走在奔小康的路上。
由于新盖的房子在公路边,交通便利,家里还办了一家商店,卖一些日用百货。后来,觉得农村人既然在老家呆着,家家户户都养猪,那就多养几头,现在每年还要养十几头猪,还要在这故乡的大地上继续奔波,继续创造更加美好 的生活。
我的记忆中,父亲和母亲从结婚到现在几乎每天在一起,虽然也经常吵架,斗嘴,但是毕竟都是为了日子过得更好。他们也总是闲不住,一有空就要干活,总想着为儿女创造更多的财富。我知道,虽然他们很累,但是看到我们一家人生活的越来越好,内心是充满希望的。
他们一个是初中学历,一个是小学学历,可是他们知道读书是有用的,知道教育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为了不让我们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供我们兄妹三人到大学本科。如今我们都已大学毕业,并且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希望他们可以好好享受生活。
从无到有,白手起家,这当中有苦有累,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我们生活地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