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而言,《春江花月夜》是神一般的存在。它不仅仅是张若虚孤篇压全唐诗的杰作,也是我最爱的(没有之一)的最具大唐风范的中国古典协奏曲, 而以其作为灵感而创作的昆曲同名作品,也因其清奇瑰丽而不失古韵,成为我最喜欢的原创昆曲作品。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字,在唇齿间在脑海中在耳边掠过,轻易便俘虏了我,让我甘心沉溺在它的华美、忧伤和浪漫中。
但《春江花月夜》远不止于此……
最早读《春江花月夜》是在高中的一个暑假,只觉得满嘴生香,腋下生凉。那些人世间最美好的词,都在唇齿间轻轻掠过,“明月、芳甸、花林、江天、青枫、玉户、鸿雁、潇湘……. ”仿佛一个清丽绝尘的女子,在月下起舞轻歌;又像潇洒风流的诗人,信步江边,对月吟哦。在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岁月里,我能感受到的是无法描述的美和浪漫,夹杂着一缕淡淡的清愁,是花林似霰,是空里流霜,就像COROT 笔下的牧笛般的忧伤,说不出由来,却因忧伤的存在,才有了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大学时我接触到了民乐,知道了“春江花月夜”这支同名乐曲,一听倾心,到现在为止依然是最爱。当如珠如玉的琵琶声倾泻而出时,脑海中浮现的是恢弘的江面,在月光下荡漾着银色的涟漪。之后是江风习习,明月当空,白帆点点,舞袖翩翩。箫鼓管弦的加入,让整个乐曲充满了从容与大气,这是太平盛世的从容,泱泱大国的大气,是盛唐独有的雍容。第九段 “欸乃归舟”是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 由远及近,达到了情绪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戛然而止,回复了平静和轻柔。尾声的音乐飘渺、悠长,春江的夜空恢复了幽静,然而似乎又有些不同。年轻时不懂,那是繁华后的寂寞,是人去后的思念,是春江对于花月易逝的不舍。
再读《春江花月夜》,已为妻,为人母,人生经历过一些挫折,也曾有过意气风发的时候,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迷茫和彷徨。在蒋勋老师的带领下,我又读了这首诗,却觉得似乎从来没有读过一般,它给了我如同棒喝的启迪,虽然依然是那么美。 这次,除了那些美好的如同水月镜花一般的雅致浪漫外,我看到了诗人对于人生,对于宇宙,对于时间,对于情感的思索与苦苦追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因为你知道无论怎样,你改变不了时光的流逝,日月的迁移,生命的短暂。而能与这种无奈相抗衡的唯有深深的爱,对当下拥有或梦想的珍惜与专注。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月华会消失,如同生命,但它终究照耀过我们深爱的人……
最近一次读《春江花月夜》,不,是听《春江花月夜》,是在昆曲的同名作品里。故事纯属架空,说张若虚在一次夜游春江时遇见了十六岁的辛夷,并爱上了她,可是两个有情人却没有能够成眷属,因为张若虚命归黄泉。他对辛夷的爱感动了鬼仙曹娥,曹娥用修行换来了张若虚的重返人间。这时候的张若虚依然是青春年华,可辛夷已经是六十多岁的阿婆了。他们是否能够在一起,我们不知道。《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这时被张军唱了出来,当他唱到“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时,我突然忍不住眼眶发热。是啊,最无情的并不是月亮,月亮有阴晴圆缺,给你了希望。最无情的是时间,它默默地却坚定地流淌,带走了所有的悲欢,成败,生死…… 而渺小的我们,除了期待轮回,还能做些什么呢? 可渺小的我们拥有着宇宙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爱。 所以曹娥毅然舍弃了无尽也无望的长生,去成全张若虚的爱情;所以张若虚能够死而复生,坚定地守护那份无望的爱情,写出压全唐的孤篇。
《春江花月夜》,我不知道此生还会再细读几次,但我知道,每一次,在每个生命的不同阶段,我都能够从中品味出不同的美好与感动,因为它教会我懂得: 生命中唯一能够与时间抗衡的,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