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有趣的现象正在发生:
优步作为出租车公司,却不拥有任何出租车辆。
脸谱网作为媒体平台,却不创造任何内容。
阿里巴巴作为零售公司,却没有任何库存。
Airbnb作为住宿供应商,却不拥有任何房产。
Netflix作为视频供应商,可以让人观看许多电影而无需拥有任何一部。
Spotify作为音乐流媒体公司,可以让人聆听各种音乐而无需拥有任何一首。
亚马逊公司的Kindle Unlimited服务,可以让人阅读海量电子书而无需拥有任何一本。
索尼公司的PlayStation Now服务,可以让人畅玩各种游戏而无需购买任何一款。
我们使用的东西远远超过了我们实际拥有的。
在第5章:使用Accessing的开篇,通过例举以上这些有趣的事情,凯文·凯利强调了这样一个趋势:对事物的占有不再像曾经那样重要,而对事物的使用则比以往更加重要。
我们住在由互联网、电脑、手机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租赁店”里,为啥还要占有那么多东西充斥我们的空间、浪费我们的时间、消耗我们的精力呢?
在这样的“租赁店”里,我们可以便捷迅速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便利到就像是我们自己拥有一样,同时,轻松到免受占有它们所带来的种种折磨。
凯文·凯利指出,就趋势而言,就某些方面而言,使用权要优于所有权,以至于使用权正在开拓经济的新领域。
在我们从所有权到使用权过渡的长期进程中,以下5种深层次的科技发展趋势正在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1.减物质化
这一趋势已经使得我们可以用更少的物料制作更好的东西。
正是因为科技发展和技术升级,现代大多数产品都在经历着减物质化。
啤酒罐变得更加轻薄、汽车的平均质量在下降、各种家用电器变得更轻便、笨重的电话机演进为灵巧的智能手机......
此外,数字科技通过加速产品向服务的转变来促进减物质化趋势。无形的比特正在代替厚重的原子。实物商品嵌入比特、连接网络后,运作起来更像是一种没有形态的服务。
正如亚马逊公司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介绍Kindle时所说的,Kindle不是产品,而是使用阅读材料的一种服务方式。
我们只需要购买一个Kindle,而后再获取大量图书的使用权即可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不是么?
凯文·凯利指出,类似这样的服务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种不间断的关系。
在近乎永不停歇的服务流程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产生了更加深入永久的联系。时间越长,生产者越了解消费者,而越是了解,消费者就会继续以往对生产者所作出的选择。
同时,使用模式甚至会重新定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消费者通常也能扮演生产者。
凯文·凯利在此处引用了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产消者”这一提法,他指出,生产者和消费者会结合。
比如,虽然我们不拥有软件,但是我们在使用软件。我们使用软件的过程,正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我们的操作习惯、技术反馈正在推进软件的升级更新,这么看来,我们是不是在为软件公司打工呢?
不只是软件,越来越多的产品会变得服务化。消费者和生产者(供应商)之间将建立起更为深层的关系。
2.按需使用的即时性
凯文·凯利认为,使用性也意味着在使用新事物时要做到近乎即时的传递。
比如优步、滴滴让我们在使用闲置的车辆资源时,通过手机定位,可以精确定位位置,实时掌握进程,而且费用比出租车普遍便宜。
类似的按需使用模式正在冲击各个行业。会有越来越多的“X领域的优步”将分散在各处的需求和人员、资源进行科学协调,将恰好临时闲置的资产和迫切需要它们的人匹配起来。
这种巧妙的结合,意味着产品能够融入持续性的服务中,意味着共享就将是默认的选择。
在即将到来的世界,短期使用会成为常态。
事物越来越多,而我们的时间总量不变,一天还是一天,一周还是一周,一月还是一月,所以分摊之后,我们享受这些事物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
我们想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然而,美好的事物太多了,而我们的时间一却如以往。
于是,未来的多数产品和服务将被用来共享。而且,这种共享也倾向于按需即时使用,电子运动的速度将会是我们未来的速度。
3.去中心化
凯文·凯利认为,现在我们正处在长达100年的伟大的去中心化进程的中点,是长距离即时通信的技术手段促成了这个去中心化的时代。
去中心化的组织又向更为扁平化的互联网世界转变,这带来的后果是,现代文明的方方面面都已经开始变得扁平化。
在去中心化这件事儿上,货币也不例外。
在这一部分,凯文·凯利深入地介绍了比特币。
比特币是一种完全去中心化、分布式的货币,它无需任何一家中央银行来为其准确性、强制性与调节性负责。比特币最重要的创新是“区块链”。自2009年投用以来,流通中的比特币已达30亿,且已有10万商家接受其作为支付货币。
比特币的交易会被记录在一个公众账簿——区块链里,并且会被分发给全世界比特币的持有者。
不仅如此,更为疯狂的是,这个被共享的数据库记录着所有现存比特币的交易记录以及持有者。
这意味着什么?这就好像每个人都掌握着所有美元的完整交易记录。而且这个数据库会在每个小时更新6次,以记录产生的所有交易。这是一个多么强大的数学化技术!
同时,凯文·凯利指出,区块链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在于它是一种民众公有。
这个数字化的技术发明,被人们所共享,正因为被共享,它变得无主化。没有一个人能真正拥有它,因为每个人都拥有它。当每一个人都拥有它时,也就没有人拥有它。
这不就像我们平日里的公有财产吗?大多数的公共基础设施就是这样被我们“拥有”的,但是,我们的使用胜过“拥有”。
4.平台协同
企业和市场,是长期以来人们组织起来进行工作的两种基本方式。
最近,第三种组织人们工作的形式已经出现,那就是平台。
凯文·凯利指出,平台是由一个企业创建的基地,使得其他企业可以在其基础上创建产品和服务。作为一种既非市场又非企业的新事物,平台就像百货公司,出售并非由它创造的商品。
第一批成功的平台——比如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上孕育出不同水平、高度依赖的产品和服务,组合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产品即是物种,它的成功建立在其他共存物种的基础之上。
第二代平台——比如iPhone上的iTunes——有点儿像市场和企业的结合。依托自身平台,苹果公司会负责对APP市场进行调节,淘汰掉垃圾、无效、占资源的应用。可以说,处于第二代平台期的苹果公司会设定规则协议,而且还负责监管市场经济。
第三代平台——比如脸谱网——进一步拓展了市场力量,其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多边市场。脸谱网创造了规则协议来形成市场。用户是信息生产者,用户的注意力又被卖给广告商,第三方APP对广告商进行销售......这种由互相依赖的产品构成的生态系统仍在继续扩张。
凯文·凯利认为,像苹果、微软、谷歌、脸谱等当今最富有以及最具破坏性的组织机构几乎都是多边平台,平台之上是强劲的生态系统。
正如进化论所影响的那样,这样子的“生态系统”受到共同进化原则的支配。系统中的公司组织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
此外,在平台上,共享都是默认设置,而这也是竞争的规则。这意味着,你的成功取决于他人的成功。
5.云端
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云端正在运作着我们每时每刻的数字生活。
由于云端是动态分布的,所以,一个云端会比一台传统超级电脑更为强大。
根本来看,将东西放入云端就是在深度共享数据。
云端变得越大,我们手中的设备就会变得越小巧轻薄。因为云端会负责各项复杂工作,而我们手中的设备只是作为对接云端的一个小小窗口。
在云端中的共享世界,我的信息、记录、想法、选择、建议、愿望都会被囊括进来,借助人工智能,这些混合体将进一步发展演化。我将不仅仅是“我+”,更是“我们+”。
当下,云端主要是商业化的。一家公司的云端,其发展潜力也是受到实际情况限制的。
凯文·凯利强调,未来几十年里,云端崛起的下一步就是将不同的云端结合成一个“互联云”。如同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互联云是云端的云端。各个公司的云端最终会交织成一个独立存在的“大云端”。
与此同时,我们正在前往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的社会。
总结一下:
未来,减物质化、去中心化、即时性、平台协同和云端将持续深入发展。在这样的趋势中,使用权将逐步取代所有权,对事物的使用将会胜过对其拥有。
津夜书目:
《必然》,[美]凯文·凯利(Kevin Kelly)/著,周峰、董理、金阳/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ISBN978-7-121-27453-4
参考资料:
《<必然>读书笔记》,罗振宇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PS: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