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的时候,写作文总喜欢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诗词歌赋什么的。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文采,另一方面也可以炫耀一下自己刻苦背诵的成果。更主要的原因是,老师比较喜好这种写法,说是可以使文章更加形象具体生动。于是,在一次描写雪的作文中,我就开心地引用了三十多首古诗词,彻底把老师看晕了。
这些千古名篇,不仅流传广泛,而且描写超绝。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相似的情相同的景,借古人的名言表达自己的现在的观点,不仅更容易让人理解,还可以省却自己许许多多的工夫。毕竟,你我可写不出那么有味道的文字来。
诗仙太白不都说过“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
我们这些凡人,还矫情什么呢?
2
可是,关键问题是,现在大家喜欢用来“引用”的,已经不再是名言了。
网上传播的段子,最近流行的语句,突然间莫名爆红的词汇,大面积地涌入大家的文章和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别人编的段子,别人创的语言,别人想的热词中乐此不疲。
小时候喜欢表演相声。当第一次听到一个有趣的相声段子时,总会笑到肚子疼。然后就想把这个相声段子记下来,找到文字版看,再笑一遍。之后就是反复的观看和修改。在重复的过程中,这个段子让我发笑的欲望越来越小。等到了真正表演的时候,我会清楚的知道哪个部分好笑,可是自己已经不会再想笑了。重复出现的次数多了,连那么有趣的东西,都会感觉到平淡。大家不信可以试试,把一个喜欢的相声小品连看20遍,最后你一定会无比的淡定。
来,大家设想一下,当每个人用的词语讲的故事都如此的重复时,我们感受到的是熟悉还是厌烦呢?当大家聚在一起讲的这个笑话,恰巧是你昨天讲的,他前天讲的以及另外一个人明天想讲的时候,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有多少是真诚,有多少是礼貌呢?
事实上,我有一个好朋友,他最擅长的就是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复流行语。比如那句“你这么厉害,你家里人知道吗?”他连续一个月每天至少重复15遍。——“你吃这么多,你家里人知道吗?”“你穿这身衣服,你家里人知道吗?”“这你都会,你家里人知道吗?”。。。。。。
那时,一脸无奈的我只想说:我!家!里!人!都!知!道!
3
同时,我们应该发现,在文章中大量使用这些不知怎么就火起来的词汇语言,还有一个很大的风险。
一方面,文章会长期的保存传播下去。另一方面,流行的语句和词汇具有快速消亡的特性。这样一来,就会影响以后的人们对于文章的理解。
“你妈叫你回家吃饭!”“今天你偷菜了吗?”这些语言,现在还有人用吗?
“幸运52”的挥拳和“非常6+1”的手势,现在还有人拿来暖场吗?
可是,你把这些东西,随随便便的用在文章中,以后不要说00后的孩子们看不懂,就是我们也要仔细想想,才能记起好像有过这么一回事。(仁兄你如果是用来记录时代变化,或者为了在文章里体现这个时期的独特性,恩,不在我说的范围里。)
所以,想和大家赌一赌,“颜值”这个词,可以活多久呢?
4
比起流行词语的滥用,更恐怖的就是文章内容的出奇一致。
记得高中有一次考试的作文题目是要求大家写一件“在亲人中发生的让你悲痛的事情”,结果整个年级八成的同学纷纷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舅舅阿姨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去世了,自己感到很伤心。判卷老师惊叹,这个作文题。一下子弄死了多少人呀?
也许是高中应试的议论文,让我们养成了很多下意识的反应。一说到追求真理,布鲁诺就被拉出来烧死一回又一回。一说到坚持不懈,就是爱迪生研究白炽灯研究白炽灯研究白炽灯。
以至于到了现在,打开各种文章就是相同的“年轻人你不要急”“年轻人你要努力”“年轻人你不要急还要努力”。。。。。。乖乖,写心灵鸡汤我不怪你,可是没必要写的如此整齐划一吧。
上学的时候,这叫模板。现在,这叫套路。
5
那么,我们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可不可以费费心,编一些新的故事,讲一些新的段子,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新描述呢?
我们是群居动物,天生就有趋同合群的特性。可是,有时候,要不要我们连表示“不同”的方法都如此的“相同”呢?
大家一起想想,描写美女,别人都说,一顾倾人城。我们可不可以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呢,比如:一咳治百病。
我是宇再,我在这里,在宇宙中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