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本文的原标题是《增重20斤后的心理感受》,后来考虑到大多数读者的感受,改名为一句鸡汤,讲述自己如何克服20多年的死瘦子魔咒长胖20斤的,不具备实践指导意义,但是其中的过程有些道理却值得细细回味。
种一棵树的最好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先交代一下原状,那就是20余年体重从未突破110,时常在105以内打转,每年新年愿望都是增重,但是从未实现过,昨天称重已经达到了128,提前实现了年度目标,有望继续增重。在今年2月时我决定开始用写日记的方式打破自己的拖延症,5月时开始持续的写文章克服思考和输出的惰性,7月时开始去健身房增重。我发现至今为止三个习惯都坚持了下来,而三者其实有循序渐进的感觉,养成一个习惯,就很容易形成习惯记忆养成另一个习惯,而难易程度可以先从简单的做起培养成就感。
而就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有几点重要的感悟,那就是当你想培养一个习惯时,开始要比筹划更重要,即行比知重要;有节奏比堆数量更重要;坚持要比重视更重要。举个栗子,如果设定了一个贴合实际的目标,但是总是完不成,回归到根本可能是不重视,比如跑步经常遇到出差,健身经常遇到加班,读书总是遇到聚餐.....但是换而言之目标设定如果是追女孩子,其实可能距离,时间,年龄,都不会成为困难,半夜翻墙买宵夜,早起去接机,提前筹备生日礼物,你一定会想到,办法总比问题多....对比着看,可能只是重视程度不同而已,其中的过程受到重视程度的主观影响,也就多了许多看似客观的阻力。
增重必先负重,以无常熬过低谷。
如果说上一段是讲习惯的养成之下决心的话,我觉得这一段主要想表达的是以增重为例如何养成一个习惯。我们可以分为两步走,那就是搞懂原理,厘清低谷。负重必先增重,是说原理,之前想增重,每天都想的是如何做增量多吃多量,但是却从未思考过增重与负重的关系,就像我们的胃口与运动量一样,胃口越大,运动量未必大,但是运动量越大,身体所缺乏的能量就越大,胃口也会相应增大,如果没弄明白这一点,可能增重也容易陷入误区。 第二条中的无常熬过低谷,其实是应对每一种习惯的瓶颈期,那就是如坚持跑步,坚持日记,坚持任何一件事,都会有一段时间特别难熬,那段时间可能前面的阶段已经习惯,下一个阶段又无法短时间触达,但它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就像不会有每一天都是晴天,时常有刮风下雨一样,如果往长看,这段在心情轴上显示凹槽的部分总会有终点,我们也一直都明白,他终会过去。
凡事一定有第三种办法。
这是我这半年收获最大的一句感悟之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或者说我们,都一直用着二元对立的方法在看待很多问题,我们总看到的是是非题,但其实他们可能是只是选择题而已,而且一旦做了选择题,你就会发现未必是单选。
举个栗子,我们总会遇到加班,总会遇到发烧,总会遇到朋友聚餐和出差熬夜,但是我们又总想坚持跑步,当我们做出二选一的判断时,我们不妨问自己一句,他们一定非此即彼么,一定是冲突的么?如果多想一点时间,也许就不会是原来的答案了。比如我们的目标是一周四次跑步,那么实现工作与跑步不耽误的方法就不只是一周之内的调整了,还有可能是一天之内的时间调整。重新审视目标的面积,看看影响面积的每一条边,也许我们会发现更多影响结果的多边,也就能够更好地找到“第三种办法”
这就是这半年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增重了20斤的心得感悟,最近输入甚少,记录于此,以此自勉。
三张广告图第63期.
1.奇特的拐角广告
其实在三张图的第一期,笔者就写过纽约时报的拐角广告,一个拐角刚好可以代表两面,而两面的不同对比和关系就是拐角广告的重点,比如对比,比如递进,比如相反,比如相邻,比如包含和被包含.....纽约时报的那一期是,在这里看见世界,两个侧面代表着不同的世界,也就营造了不同的氛围和感觉。这里也是如此,两种不同的颜色反差,其实更加容易的呈现出了想要对比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表达主题。
2.后视镜的奇思构想
这个后视镜广告,与上次的倒车公益广告还不一样,主要是根据后视镜的车贴来做出的有趣互动,一个小人站在后视镜中,就仿佛真的有人在后面指挥倒车一样,车里的其他位置的反射的内容又恰好形成了互动,还能提供一个仿真的距离可视化,这给我们一种什么思路呢?改变镜子的外观,也许能从感觉上改变镜子外的事物认知。镜子中的广告,邮票,照相馆等场景都可以如此尝试。
3.太阳能广告牌
到这里笔者其实就很想问这个问题,到底是谁吸引走了我们的注意力?是光还是广告牌呢,其实是广告牌上的光束。白天的广告牌用太阳能收集能量,晚上用收集的电能释放灯光,吸引人的目光并且成功打出广告,节能且有效,何乐而不为呢?再回头看看大量广告牌,太阳能的升级将是一个巨大的省钱生意,也是一个有效改善效果的一种新方式,期待国内的传媒公司有所注意并加以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