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二年,青年才俊伏隆与刘秀在怀城行宫中第一次相遇。
虽然只是初相见,但刘秀对于伏隆这两个字并不陌生,他是一代名儒,宰相伏湛的长子,更是名满天下的君子。(少以节操立名。)
光武一朝的文臣武将大多被人遗忘,而跟武将比起来,文臣的地位显得十分尴尬。西汉初年有张良和范曾这两个顶级谋臣搅动风云,三国时期就更不用说了,卧龙,凤雏,冢虎,幼麒等等谋士更是惊艳了整个华夏历史。
历史给了东汉一个鬼神莫测的君王,让那些原本属于谋士的光环都聚集在了刘秀一人的身上。
除此以外还有个原因,那就是云台二十八将中有着大量的儒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同时扮演着文武的双重角色,并不需要什么厉害的谋士在身边补充。
不是东汉初年缺顶级谋士,而是东汉初年文武双全的人才太多。
在说伏隆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父亲——伏湛。
伏湛早在王莽时期就当上了河内太守,等到更始政权时改封为平原太守,任他政权如何更迭,伏湛所在之处必然教化昌盛,百姓安然自得。
当杀红眼的豪强们开始以武力至上的时候,乱世中总会出现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用单薄的肩膀挑起传承文化的重担。
他们手无寸铁,却像是擎天柱般为那些混沌不知归处的黎民苍生守住了最后的精神净土。
伏湛在青州徐州这两州之间就像是神一般的存在,有反贼徐异卿率万余人据城而守,可当听到伏湛亲来劝降时,直接开城投降。
漆黑的夜,突然变卦的张步接受刘永册封为齐王,并将伏隆软禁城中,日日折磨。
不知道你的大义能在我的刑具下熬过几轮?
张步冷笑一声从昏暗的囚牢中走了出去,齐地的潮气与身上破溃散出的血腥气混在一起,在幽暗污浊的大牢中氤氲成让人作呕的恶臭。
伏隆身带重锁,艰难地靠在冰冷的墙壁上,他的双腿已经毫无知觉了,不屈的背脊此刻也因为枷锁的重压佝偻成拱形。
伏隆用指甲掉光的手指艰难地在破布上给远在洛阳的皇帝陛下写信,每写一个字他都能感到针扎般的剧痛,豆大的汗珠冲开脸上干涸的血污,顺着面颊一滴一滴落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
没有人知道这封浸满伏隆鲜血的书信是通过谁的手辗转到达刘秀手中的,当刘秀打开书信时,许久未曾落泪的刘秀终于忍不住泪如雨下。
书信的字里行间,刘秀都看到了殉国二字。
“臣隆得生到阙廷,受诛有司,此其大愿;若令没身寇手,以父母昆弟长累陛下。陛下与皇后,太子永享万国,与天无极。”
陛下,恕臣不能陪您道这大汉山河一统的时候了。
我死之后,父母兄弟拜托陛下了。
臣身陷囹圄,已无求生之愿,但有必死之志。
愿陛下,皇后,太子永享万国,与天无极。
偌大的洛阳皇宫之中,刘秀与伏湛相视而泣,从此这朝堂之上又少了一位才俊了。
“伏隆是我的苏武,强敌不可夺其志。”
而远在齐地的伏隆写完书信后,便静静地坐在黑暗中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冰冷寂寥的冬夜,有老鼠嗅着血腥气从角落里窜出来,伏隆终于听到了许久没动静的大牢过道里传来了脚步声。
簇拥在火把中的张步走到牢门前刚要开口,脸上的讥笑突然僵住了。
他忍不住朝后退了两步,牢狱中狭小窗口里投射进来的月光落在伏隆遍布伤痕的身体上,但伏隆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痛苦,反而在用可怜的目光看着自己!
到底谁才是阶下囚!
反应过来的张步强忍着心中的怒火,又问了一遍。
“先生,愿不愿意留下来帮我?”
伏隆拿掉衣袖上沾染的草屑,又缓缓整理衣衫,笑着说道。
“乱臣贼子,我在下面等你。”
张步终于开始害怕了,他不知道明明是胜者的自己为什么会被一个阶下囚逼得喘不过气来,他要赶紧离开这个鬼地方,他要伏隆快点消失在自己的眼前。
凛冽的寒霜凝结在嶙峋荒凉的乱石上,炙热的鲜血在吐气成雾的寒夜中蒸腾出最后的温度。
洛阳的冬夜,同样冰寒刺骨。即便是身旁内官几次三番催促,刘秀也一直站在宫殿露台上遥望东方。
伏隆……伏隆……
建武五年,张步平,刘秀亲到北海郡,下诏为伏隆治丧,赐棺椁,设墓冢,极尽哀荣。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成就一代名将的势必是成千上万的死亡,而成就一个帝国势必是无数能人强者的陨落。
即便是已经贵为帝王的刘秀也无法决定谁能陪自己走到最后,历史是无数不甘心和不得已的总和。
建武三年,在送走了伏隆后,历史又将另一个人推到了刘秀的面前。
历史就像是好捉弄人的顽童般等着刘秀做出选择,这个人很特殊,刘秀看完征南大将军岑彭发回来的战报后,终于决定御驾亲征。
与此同时,鏖战数月的汉军虽然已经竭尽全力,但却始终没能攻下眼前的堵乡小城。
延岑,贾复,耿弇,朱祐,王常,耿植。
在堵乡战场上云集了云台二十八将中的六位大将,而且被《后汉书》记载为军功最盛的两位大将——延岑和贾复同时在这里。
数月的鏖战之间,朱祐被生擒,贾复重伤,岑彭一筹莫展。
汉军面对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堵乡城中的,正是随着邓奉一起背叛的数万汉军精锐,也就是刘秀的嫡系部队南阳兵。
“邓奉,朕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