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不停跑来跑去开会,手头的其它工作也堆了起来,有些忙。更微妙的是,思考简书更文的时间被压缩的越来越短,就算有了丝丝空闲时间,也会如现在一样在窗边的沙发上坐着发呆,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屋内的寂静中又有缕缕惆怅,若说还有什么是流动的,那就是窗台上那片阳光。
恰巧,女神林徽因也有一片独属于她的阳光。
《一片阳光》
“房间内有两种豪侈的光常叫我的心绪紧张如同花开,趁着感觉的微风,深浅零乱于冷智的枝叶中间。一种是烛光,高高的台座,长垂的烛泪,熊熊红焰当帘幕四下时各处光影掩映。那种闪烁明艳,雅有古意,明明是画中景象,却含有更多诗的成分。”
“另一种便是这初春晌午的阳光,到时候有意无意的大片子洒落满室,那些窗棂栏板几案笔砚浴在光蔼中,一时全成了静物图案;再有红蕊细枝点缀几处,室内更是轻香浮溢,叫人俯仰全触到一种灵性。”
“这种说法怕有点会发生误会,我并不说这片阳光射入室内,需要笔砚花香那些儒雅的托村才能动人,我的意思倒是:室内顶寻常的一些供设,只要一片阳光这样又幽娴又洒脱地落在上面,一切都会带上另一种动人的气息。”
读到这里,我想:每个喜欢文字的人,都是心思敏锐的人。
这种敏锐引发的情感波动没有在心中一闪而逝,而是在心中铺陈开来,细细琢磨。终在脑海中慢慢酿得一壶美酒,这酒香愈来愈浓便如墨般倾泄在纸上。有一天,后来人,如你如我,捧起纸张,沿着笔墨嗅到酒香,沉醉在春日的阳光里。
我相信每个人在这样独处的某个角落,某个时间,某个事物,都有触动你心潮翻涌的时候。就如此刻的我,喜欢在午后的阳光中,坐在窗台的书桌前远眺。
目光所及的远处是如黛青山,在晴天能看到清晰的轮廓,连延绵长。近一点是郁郁葱葱树木围绕着的村庄,晚上从这里看能看到一片灯火。
再近一点就是大片大片的田地。初春,田里的麦苗已经有筷子高,大块大块的绿总是吸引我长久的注视。
离得更近的是学校的小操场,伴着下课铃声冲出来的孩子们会布满操场,随之而起的是风中嘈杂谈笑声。随着季节不同,窗框内会呈现出不同的美景。
不变的就是窗台上这片阳光,我在这里坐多久它就会伴我多久。一开始它只是照在窗台上,让玻璃翠的叶子仿若有金色的丝线闪烁。接下来它会爬上我的书桌,抚摸女神作品集封面,那个民国时期绝代风华少女的脸颊。再过一会儿它会攀上儿子的书架。等到它撒满我全身时,说明午后胡思乱想小憩时间结束,我该起身上班做那些该做的事情了。
“这里要说到我最初认识的一片阳光。那年我六岁,记得是刚刚出了水珠以后——水珠即寻常水痘,不过我家乡的话叫它做水珠。当时我很喜欢那美丽的名字,忘却它是一种病,因而也觉到一种神秘的骄傲。只要人过我窗口问问出“水珠”么?我就感到一种荣耀。那个感觉至今还印在脑子里。也为这个缘故,我还记得病中奢侈的愉悦心境。”
“虽然同其他多次的害病一样,那次我仍然是孤独的被囚禁在一间房屋里休养的。”
“在那三间屋子里病着,那经验是难堪的。时间过得特别慢,尤其是在日中毫无睡意的时候。起初,我仅集注我的听觉在各种似脚步,又不似脚步的上面。猜想着,等候着,布望着人来。间或听听隔墙各种琐碎的声音,由墙基底下传达出来又消敛了去。过一会,我就不耐烦了—不记得是怎样的,我就蹑着鞋,捱着木床走到房门边。”
“那时大概刚是午后两点钟光景,一张刚开过饭的八仙来,异常寂寞地立在当中。下一片由厅口处射进来的阳光,泄泄融融地倒在那里。一个绝对悄寂的周围伴着这一片无声的金色的晶莹,不知为什么,忽使我六岁孩子的心里起了一次极不平常的振荡。”
“小孩子的心却呆了。或许两只眼睛倒张大一点,四处地望,似乎在寻觅一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那片阳光美得那样动人?
我记得我爬到房内窗前的桌子上坐着,有意无意地望望窗外,院里粉墙疏影同室内那片金色和煦绝然不同趣味。顺便我翻开手边娘梳妆用的旧式镜箱,又上下摇动那小排状抽屉,同那刻成花篮形小铜坠子,不时听雀跃过枝清脆的鸟语。心里却仍为那片阳光隐着一片模糊的疑问。”
“时间经过二十多年,直到今天,又是这样一泄阳光,一片不可捉摸,不可思议流动的而又恬静的瑰宝,我才明白我那问题是永远没有答案的。事实上仅是如此:一张孤独的桌,一角寂寞的厅堂。一只灵巧的镜箱,或窗外断续的鸟语,和水珠——那美丽小孩子的病名——便凑巧永远同初春静沉的阳光墊整复斜斜地成了我回忆中极自然的联想。”
节选的这几段都在描述林徽因最初遇到一片美好阳光的感触。六岁病中独自休养的孩子,心里有了一次极不平常的震荡。
碰巧我在网上找到以这段文本为基础的高考题。
问题:
1.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忽使我六岁孩子的心里起了一次极不平常的振荡”的含意。(5分)
2.文章标题“一片阳光”在文中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
答案:
1.参考答案:①病中的孩子被孤独的囚禁在房间中修养,身体和心理上都在忍受着痛苦;(2分)
②作者发现了阳光照射在屋子里面,创造了精美无声的金色世界,这让自己摆脱了眼前的痛苦。(3分)
2.考点说明:参考答案:①“一片阳光”是全文的线索,作者由眼前的阳光回忆了过往与阳光有关的往事;(2分)
②“一片阳光”是作者病中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作者由此产生了新的感受;(2分)
③“一片阳光”作为标题以小见大,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2分) ❤注意结构、内容、主旨、艺术效果等答题角度。
你能答对吗?
结构、内容、主旨、艺术效果,要想回答好问题,还是要读懂文本。作者由眼前阳光到回忆往事,感悟出生活中总有一些困境,有一些苦恼,但也会有一点感动,一些救赎。人生从来不是坦坦荡荡,花团锦簇。在苦恼和烦恼中也要学会寻找美好的事物,让你摆脱眼前的痛苦,让人生的思想境地得到升华。
这让我想起《布鲁克林有棵树》当中的那个小女孩——弗兰西,一个赤贫美国移民家庭中的小姑琅,极度的物质匮乏中,每个周六去图书馆借一本书,然后爬到二楼房东窗外那棵大树上,在那里看一下午书。
一周都是苦难,唯有这一个下午身处天堂,靠着这些书和每周六这一点点甜蜜时间,在困苦中长大的弗兰西,上了大学找到工作,拥有了与父母不同的她想要的人生。
儿子也曾经回忆留在他记忆里的阳光,一年级时下午放学回家时间很早,他自己开门进来,会看到我们卧室被一大片阳光照着,窗台上、墙上、床头柜上都是温暖和明亮。
那一刻家里虽然只有他一人,也觉得很舒适很安全。他会放下书包自己喝点水找点吃的,然后在书桌前写作业。父母还没有下班,陪伴他的只有窗前的阳光,等到阳光慢漫消逝,就能听到钥匙转动门锁的声音。多年以后只要一想起那片阳光,他的心里就会泛起暖意,那是当年小小的他感受到世间美好留下的记忆。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他(她)的一片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