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犹如一只疯狂的野兽,吞噬了故乡的味道,让乡愁的滋味淡然无存。
要说故乡的味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家乡的龙眼树。那时的龙眼很值钱,属于很有价值的经济作物。每家每户极为重视,还没到果实成熟的时候,就要在龙眼树下搭建帐篷,日夜守护,以防被偷,尽管要忍受蚊子的肆意叮咬。现在看来这种做法,实在是费力不讨好,但在当时却是一件很“神圣”的事,因为它是家庭收入的一大来源。成熟后的果实,可以烘成龙眼干,每斤的价格十块钱,当时一个面包的价格是两毛五,可想而知那是很大一笔钱。它不像现在的水果是茶余饭后的调剂品,同时扮演着驱赶饥饿的角色。
龙眼成熟在农历的七月中下旬,大概是在秋季开学之前。在快要成熟的这段时间内,孩子们总是盼望着下雨,因为下雨意味着,你可以跑到别人家的果树下,肆无忌惮地捡龙眼,然后卖给收购这些次品的人,一斤可以卖个一块左右。尽管身披雨衣,受到雨点的拍打,捡到的每一颗果实,就像是捡到一颗珍珠一样,让每个孩子的脸上充满了笑容,嗯,简单而纯粹的欲望总是容易得到满足。
家乡的人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地照料着果树,大概一到两个月,就要给龙眼树除草、施肥。旧时的孩童已然长大,即使回到家,也很少去看龙眼树了,因为它已经没有多少经济价值了。随处可见的是,果树下的野草漫过了膝盖,很少有人去除草了。怀旧的人看到这种情景,总免不了感伤,感叹那淳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但是在怀念的同时,人们似乎忘记了自己现在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你若是去问他是否想过回当年淳朴的日子,估计没几个人会愿意。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总是一边痛恨有些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似乎忘记了这些企业为他们提供了就业岗位,改善了生活水平,也忘记了旧时的淳朴生活,正受着饥饿的威胁、病痛的威胁、交通的困乏、信息的闭塞。相比之下,环境的污染是现实,同样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更大,两害相权取其轻,没人愿意回到民风淳朴的旧时生活。
故乡情怀的变淡,是因为美好的村落早已不复村在,再也没有夕阳下的炊烟袅袅、月光下的嬉戏、满山的追逐、田间的烤红薯、沙堆的玩耍,取而代之的是水泥钢筋包围下的四壁,成了隔离人们的一道心墙,目光所及再也没有生命力呈现出的那般柔软。故乡的记忆碎片只能刻画在人们的心间,等到筋疲力尽时,偶尔拿出来缅怀,汲取动力后,又不顾一切地融入的社会的运作中。行走地再远,故乡就在原点,只要你愿意回首,她依然在原地静静地等着你,向你微笑,给予力量,然后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