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作者:尹建莉)
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一个不被信任、总是被当小偷一样提防的孩子,很难发展出诚信、
01:被信任的欢喜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孩子大约三四岁,很爱吃糖,她的妈妈害怕孩子吃糖太多会蛀牙,也担心会发胖,就严格控制数量,结果并没有如妈妈所愿,孩子背着妈妈偷偷吃糖果,不但没有少吃糖,反而多吃了,自控力不仅没有发展出来,还多了一个弄虚作假的坏毛病。
后来,妈妈改变思路,她没有批评孩子,而是反思自己对孩子的管理,很真诚地给孩子道歉,并把糖筒交给孩子自己保管,孩子既兴奋又激动,这里面是被信任的欢喜。妈妈和她约定好每天吃糖的数量,过了几天,妈妈悄悄的去数糖筒里的糖,发现孩子真的一块都没有多吃。
有什么比信任更能表达对一个人的尊重呢?被尊重是人的天性,而不信任是不尊重的典型表现。
家长把管理糖筒的权力从自己手上移交到孩子手上,这是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小事件,却是一项教育大事件,它告诉孩子,你不必是家长的“臣民”,你是自己的主人。
昨天晚上,我带包包去母婴店买蚊香液,结账的时候,收银台朝顾客这一面摆了几排糖果,小零食,包包一直盯着一罐画有小猪佩琦图案的软糖罐,又不时的摸两下,我看到了,知道她很想要,我就蹲下来问她,我说:包包你很喜欢这罐糖,是吗?
2岁半的小女孩竟害羞得不好意思抬头,就像是成年人似的,我知道,2岁半的孩子已经开始发展起她的自尊心了。也由于平常我们可能也跟她讲不要吃糖果,所以她才会这般不好意思,好像什么小秘密被人发现一样。
包包会有这样的反应,我也应该反思。还有就是我没办法改变爷爷奶奶对她的教育方法,只能慢慢的把自己的理念影响到她们。
上次的“红黄蓝”事件,引起社会的广大关注,也引起所有有良知的人,特别是有孩子的父母的巨大愤怒,有了孩子以后,我更无法忍受听到这种事件,巨大的愤怒之余,我也开始思考,如何做,如何跟孩子说,才能保证她一生的平安。
我在网上视频看到一个5,6岁的小女孩为了一颗粉色的小糖果而被一个成年男子骗到床上。每次完事以后,那个男人就会在门边的椅子给她一颗粉色糖果,这粉色格外刺眼!
我想,如果,小女孩的父母可以在她想要糖果的时候给她,那么,小女孩就不会因为一颗糖果而被坏人骗了。
这也是我决定给包包买糖果的原因。
我对她说:包包,你想要什么你跟妈妈说,妈妈会给你买,别人给的糖果我们不吃。
这是从小给她一种妈妈是永远的臂弯的感觉。我不想她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遇到困难而不敢跟妈妈说,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可以跟妈妈说,妈妈不会责怪你,妈妈是你永远坚强的后盾。
02:错把控制当教育
还有一位孩子,刚上幼儿园,尿急了居然不敢跟老师说,尿了几次裤子。老师跟她说可以自己去幼儿园,不必跟老师说,她才敢去卫生间。可是,去了卫生间,居然不懂的自己回来,她一天都难得笑几次,没人找她,就呆呆坐着。家长不明白孩子这是怎么了?
后来反思说,她一直对孩子管的太严,严厉的教育像一把刀子。家长一夜之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此扔下刀子。
儿童成才过程中的每件小事,几乎都可以在自由或不自由的感受中,成为或好或坏的教育事件。持续性的错误总是有代价的,没有哪种一再发生的过失会不留下痕迹。
蒙台梭利认为,让孩子服从成人的意志,这是成人犯了最大最可耻的错误。这会产生一种后果,即儿童的胆怯。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失去自由,不能成人。”
03:越不限制,孩子越听话
很多人担心,给孩子自由,会养成她不听话、不守规矩的坏毛病。这个担心没有必要,实际上,如果平常家长很少限制孩子的自由,那么遇到个别真正危险的东西或不可为的事情,你告诉孩子不要去动,孩子会很听话的。凡不听话的孩子,是因为他平时听了太多的“不许”,他对这个词已产生“心里抗体”。
“自由”就在每一个和孩子去相处的细节中,需要在点滴中实现。
我的女儿包包2周半了,我在她5个半月的时候就去上班了,但是我几乎所有下班和周末任何有空闲的时间,都在陪伴她。
虽然白天我没有带她,但是她依然对我非常依恋,这其中孩子先天对妈妈的特殊感情有关,我想更重要的是,在我跟她在一起的时光里,我尽量给她“自由”,不会说太多“不许”。我给了她一面涂鸦墙,1周多的时候,就给她颜料让她自由涂画,尽管弄的满身,脸上,脚上,床单上,墙壁上,但是孩子收获的却是快乐。虽然爷爷奶奶不理解,我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做法。
她想玩筷子的时候,我也没有阻止她,只是说不要拿着筷子跑,就坐着用筷子,只要没有外力施加,其实孩子并不会轻易伤害到自己,而且我们在旁边保护着。我不想阻止她探索世界。
这跟作者的妈妈做法类似,作者的妈妈在作者想玩筷子时,并没有完全阻止,而是告诉她横着咬住中间,说这是“小鸟含柴”,还逗她高兴。
妈妈对待孩子的每一次宽容和爱,孩子都会铭记于心。
(顺便想了我的小时候,对于母亲的给我的记忆中,没有一次我想去哪里她是答应的,从小到大,她没有允许过我去哪里,以至于后来长大了,我瞒着她去了最远的西藏。我也好好的回来了。)
但是,有时候我也做的不对,有时候,我碍于她爷爷奶奶的面子,也说了包包几句,想想自己还是不够坚定,孩子一定是希望有个坚定的妈妈吧。但是家庭关系和睦有时更重要,这确实是一门相处的艺术,虽然很难,但依然要去面对,要学习。
04:给孩子自由比管束更难
书中讲到一个例子:作者的女儿圆圆小时候几乎玩遍了所有遇到的东西,把小尿盆戴到头上说是帽子;把爸爸的绘图尺当剑,到处乱砍;把盘子里油腻腻的鱼尾巴贴脸上说是胡子,把装着碗的面条突然扣头上说是头发……
然而,作者并没有生气,虽然增加了很多家务活,但他们依然正面面对。因为很少限制她,所以她非常听话,对于不让动的刀,火,电源躲得远远的。
单纯的制定规则,简单的限制孩子,表面看得用心,事实上这样虽然简单,却是最懒惰的教育行为,谁不知道在一个弱小者面前发号施令最容易。
保护孩子安全最好的办法,不是限制她,而是要做到在旁边正确的引导和监护,告诉她如何安全的玩。
给孩子自由比管束更难,但理解透了,其实就会变得简单。
05:结尾
一个人,必须首先是自由的人,才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自由不是信马由缰,自由是一种可以舒展的空间,是一种能够托举的力量,它让孩子有能力去选择,并有能力抵抗生活中的一切虚假和脆弱。
这篇关于“自由”的教育,给我启发很大,自从有了孩子,我一直学习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识,我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做得不够好,不仅自己明白,还要影响到家人,希望我可以成为越来越坚定的妈妈,争取给宝宝更多的“自由”。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