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叶的故乡,种茶历史悠久。
中国茶的产区幅员辽阔,南自北纬18度附近的海南岛,北自北纬38度附近的山东蓬莱山,
西自东经94度的西藏林芝,东自东经122度的台湾地区都有茶的种植。
有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云南,湖北,广东,江西,广西,贵州,
江苏,陕西,湖南,海南,重庆,山东,西藏,甘肃等产茶省(区,市) ,1019个产茶县(市)。
2003年茶园面积为122.58万公顷(其中台湾为18500公顷),约为世界茶园面积(271,69万公顷)的45%,茶树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
中国茶产区根据生态环境,茶树品种,茶类结构分为四大茶产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一、 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包括福建大樟溪、雁石溪,广东梅江、连江,广西浔江、红水河,云南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等地区,行政区包括福建东南部,台湾,广东中南部,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及海南。
华南茶区气温在四大茶区中是最高的,年平均气温在20°C以上,一月平均气温多高于10°C ,≥10°C 积温在6500°C以上,无霜期300天以上,年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3°C。
台湾,海南等地无雪无冬,四季如春,茶树四季均可生长,新梢每年可萌发多轮。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2000毫米,其中夏季占50%以上,冬季降雨较少。
有些地区11月至翌年2月常有干旱现象,但山区多森林,空气湿度较大。土壤为红壤和砖红壤,土层深厚,多为疏松粘壤土或者壤质粘土,活性钙含量低,有机质含量在1%~4%之间,肥力高,是茶树最适宜生长区。
华南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主要为乔木型大叶类品种,
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中小叶类品种亦有分布,如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海南大叶种,凌云白毛茶,凤凰水仙,英红一号,铁观音,黄棪等。
生产 茶类品种有乌龙茶,工夫红茶,红碎茶,普洱茶,绿茶,花茶及名优茶。
二、 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包括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山、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行政区包括云南中北部、广西北部、贵州、四川、重庆及西藏东南部。
西南茶区地势较高,大部分茶区海拔在500米以上,属于高原茶区。地形复杂,气候变化较大,年均气温在15.5°C以上,最低气温一般在-3°C左右,个别地区可达-8°C。≥10°C积温在4000°C~5800°C,无霜期220~340天。
春秋两季气温相似,夏季气温比其他茶区低,没有明显的高热天气,冬季气温较华南低,但比江南茶区,江北茶区高。
西南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乔木型大叶种和小乔木型,灌木型中小叶种品种全有,如崇庆琵琶茶、江南大叶茶、早白尖五号、湄潭苔茶、十里香等。
生产茶类品种有工夫红茶、红碎茶、绿茶、沱茶、紧压茶、花茶和各类名优茶。
三、 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行政区包括广东、广西北部,福建大部,湖南、江西、浙江、湖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
江南茶区地势低缓,四季分明,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在15.5°C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不低于-8°C,但个别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可降到-10°C以下,茶树易受冻害。
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部分地区有黄褐土、紫色土、山地棕壤和冲积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含石灰质较多的紫色土不宜种茶。
本区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发育,是茶树生态适宜区;社会经济发展快,有利于茶叶产业化发展,茶叶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名优茶琳琅满目,经济效益高,是全国重点茶区。
四、 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以及山东沂河以东部份地区,行政区包括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山东东南部和湖北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
江北茶区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5°C以下;≥10°C积温为4500°C~5200°C,极端最低温度在-10°C,个别年份极端最低气温可降到 -20°C,造成茶树严重冻害。无霜期200~250天。
茶树年生长萌发期仅六七个月。年降雨量相对较少,在1000毫米以下,其中春季,夏季降雨量约占一半。
土壤以黄棕壤为主,也有黄褐土和山地棕壤等,PH值偏高,质地粘重,常出现粘盘层,肥力较低。
从土壤和气候条件而言,对茶树发育并不十分有利,尤其是冬季,必须采取防冻措施,茶树才能安全越冬。
该区茶树品种主要是抗寒性较强的灌木型中小叶种,如信阳群体种、紫阳种、祁门种、黄山种、霍山金鸡种、龙井系列品种等。
生产茶类品种有绿茶的名优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