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广义流传“食、色,性也”,其色已泛指欲。
一者,《黄帝内经》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二有云:以谓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也。
参《礼记·礼运》有云: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其意为品尝食物的五味(酸苦甘辛咸),辨别五声(角微宫商羽),明晰五色(青赤黄白黑),与人之肝心脾肺肾一一对应,阴阳平衡,人就可延年益寿。
二者,色欲为七情六欲,而《内经》详述,夭昏札瘥,病之两大因为六淫、七情。外在自然气候的变化谓之阳,乃六淫;内在情志的刺激谓之阴,乃七情。并无七情六欲之说
而六淫七情为病理之症,非人性之类。
古学不同西学,以天地一气为万法之本,气凝神,神极为质,形神合一为人,阴阳协衡,气之极也。此为人之生也,负阴抱阳,食味被色别声,外有六淫,内有七情,故谓“食、色,性也。”
2020.03.27 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