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位男子,40多岁完成了100千米的马拉松比赛。
在此之前,他是一个满身赘肉的中年大叔,一上楼,就气喘吁吁。
直到有一天,旁边的同事提醒他要减肥了。他才猛地从现实中惊醒:要改变自己。
于是,他找到了运动教练。教练是这样说的:每周运动两次,每次走30分钟。
一个月后,A顺利完成了指标。教练又给他提出一个新要求:30分钟里,可以试着跑5分钟。
因为这5分钟,A开启了从走路到跑步的生涯。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从5分钟过渡到10分钟,10分钟到15分钟,15分钟到半小时。
这种变化,对于A来说,比中五百万彩票带来的惊喜还要开心。
接着,他开始挑战半马拉松,半马结束后,又进入全马拉松。
最后,A成功拿下了“世界最残酷的”撒哈拉马拉松。
01
不管是跑马拉松还是跑腿,帮助我们改变的不是“意志”,而是行动。只有改变“行动”,才会改变一切。
《从行动开始》一书,作者石田淳建议大家:一开始就把大任务分成小任务,然后聚焦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就可以从压力中解放出来。
比如,打算把全套的百科全书看完。全套的百科全书有12本,每本800页,总共9600页。
看完9600页的纸质书,这太不可思议了!
如果你把要求降低一点,每天读10页,这一点都不过分。而且,你还可以从中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
接下来,你只要把这个行动,简单重复960次,就可以大功告成。就算偶尔一天偷懒,用的时间也不到3年。
02
看百科全书这一做法,参照了“行动科学管理术”一条重要原则:
要让一个人持续采取行动,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每天看到“好的结果”。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每天更新文章,总有读者点赞、评论,就是我写作产生的“好的结果”。坚持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可以轻松地写一千多字。“我做到了”,“我对读者有价值”,我也更愿意主动重复“写”这一行为。
这一点,我也在古尔浪洼老师身上看到了。古老师很早就是豆瓣红人,专门分享职场见闻、职场心得。他有一个特别好的习惯:每天早上4:30起床,阅读码字,8点钟从家出门上班。
所以,每天看得见的成就感就是对“行动”的最大报酬。这种报酬不一定是金钱,但已超越了金钱所带来的快乐。
所以,一位真正的写作爱好者可以这样对读者说:面包我自己挣,远方的诗我也看了,你们只需看我的文章就好。
03
当你成功地坚持一种习惯,并收获习惯带来的成就感。
这时候,你会发现你无意中学会了“时间管理”。
《从行动开始》一书,提到了这样一种观点:“劣后顺序”比“优先顺序”更重要。
所谓“劣后顺序”就是先决定不去做什么,要想更有效率地行动,先不去想“应该拿什么”,先去想“应该扔掉什么”。
比如,你手头里有10本书要写书评,如果按“优先顺序”思考,你会把10本书按优先顺序逐一看完。
事实上,你的时间有限,因为你不是专业作家,你还要兼顾工作。这样以来,你脑海里总有“做不完”的焦虑,心理压力伴随而来。
正确做法是,你可以采用“劣后顺序”法,先将手中的兴趣不大的4本书扔在一边,然后给余下的6本书安排顺序。这样你的行动会更加明确,压力也得到了稀释。
04
当我完成10本书的书评写作任务,几位出版社的营销编辑都惊呆了。
他们问我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办法很简单。因为我从来不是单纯地去看待一本书,一本书在我眼里就是一座矿山。我需要用先前累积的知识去挖掘山中零碎的金子。
一边挖掘,一边又去拓展新的田地,这样灵感不断,文思泉涌。
借用行动科学管理“MORS法则”来说,就是行动要可测评(measured),可观察(observable),可信任(reliable),可明确化(specific)。
05
顺利完成写作任务后,我获得了真正的自信。这种信心不是一件衣服衬出的亮丽,一双高跟衬出的优越,而是一种行动带来另一种行动的良性循环。
翻看去年的照片,岁月并没有在脸上划过太多的痕迹,反而添加了一份宁静与阳光。
诚然,行动和坚持行动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对自我的认知。饭要一口一口去吃,字要一个一个去码。作者与作者也是有差异的。有的先天对文字敏锐,写出来的东西惊艳四座;有的后天努力,写出来的东西小巧玲珑。
多年以后,那个褐去青涩面孔的自己,成为普通众生的大妈。那些留下的文字,成为人生永久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