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9日,多云)
01
大宝上二年级,已经接触简单的三言两语式作文。
昨日,我写了一篇关于弟弟的成长随记,趁中午放学的闲暇时间,读了给她听。
听后,她不开心地说:“妈妈,我觉得你把弟弟写得好可爱,可是,你为什么不写我呢?”
我听了,哑然失笑,这也可以吃醋啊?
那篇随记,主要是写了弟弟如何不愿意去上学,经过我劝说,并使用一些“伎俩”,最终把弟弟顺利送到幼儿园的事。
我问大宝,“你觉得,是不是应该把爸爸、姥爷、姥姥都一一写到?还有舅舅、小姨、哥哥他们,都一起写进来?”
她大笑起来,说:“不能写,那样太多了。”
“如果全都写进来,是不是要写上三天三夜啊?最关键的是,这些与要表达的主题没有关系。我给你写的随记,有的也不会写到弟弟。文章需要的话可以写上,不需要,就不能强行加上。”
她听了我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然后,我就那篇文章,给她分享了一些写作技巧: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主题突出等。
02
我经常会在自己写的文章中,挑一些读给大宝听。
之所以这样做,一来是想让她明白写文章到底是怎么回事。
生活中的一件很普通的小事,在妈妈这里都会变成文章,从灵感的闪现到构思,再到落笔成文,她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一篇文章的形成过程,从而启迪写作思维。
有一次,小区里的白果熟了,有个居民上树采白果,不小心摔伤了。保安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就拿了竹竿把白果打下来,让居民随便捡。当时,我刚好和大宝路过,就一起捡了白果。
我把这件小事写成文章,并升华了主题:构建和谐小区,需要物业和业主共同努力。
然后,读给大宝听,因为她也参与了这个事情,听后就特别有感触,觉得妈妈能把一件小事,写出那么多的文字,真是厉害。
我告诉她,你也可以的,只要你想写,生活中处处是素材,留心观察即可。
分享文章给她,还有一个原因,想让她知道写作这件事很简单。
她的妈妈如此平凡,都可以写出一篇篇感情真挚的文章,她也是可以做到的。
我鼓励她每天写日记,哪怕只有几句话,甚至一句话的心情都行,文笔会在不断地练习中得到提升。
最初,她真的是写过诸如“今天很开心,因为……”之类的一句话日记,我读了,也会给她鼓励,夸她写得流畅,哪个词用得很好。
即便真的不愿意写,也随便她,就这样断断续续地写。
去年暑假,她所在的舞蹈团要去北京演出,期间,参观了天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院、长城等景点。
回来后,我写了一篇《再见,故宫》的游记,读给她听。她听后,觉得写的很有画面感,说是感觉就像又去了一次故宫。
然后,她问我,我也想写一篇文章,可以吗?
我说,当然可以啊。
于是,她拿了笔和粘贴便签,一个人跑去书房写。写好后,立刻要读给我听。
她写的文字如下:
当我第一次去北京的时候,就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当我第一次看到毛爷爷的画像的时候,我看到画像里的毛爷爷总是微笑地看着每一个人,我觉得毛爷爷是我心中灿烂的太阳,是毛爷爷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我想对您说一声:谢谢您,毛爷爷!
还配了标题《当我第一次去北京的时候》。
文字稚嫩,错别字也多,但这些都不是事儿。难能可贵的是,她已经可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知道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还明白了,写作这件事,真的不难,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就行了。
我大大表扬了她一番,她很开心。那几天,只要有人来家里,她便把这段小记读给人家听,告诉别人:“这是我写的文章。”很是自豪。
从那以后,她的日记开始像模像样,文笔也一点点提升。
有一次,在群里看到一个图书馆刊物征稿启示,我试着把她写的一篇作文发送过去,没想到中稿了,看到自己写的文字变成铅字,她欣喜不已,也更有动力去记录生活的点滴。
03
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拥有一本书——《教师下水作文》,里面的文章都是老师写的,意思是老师亲自“下水”,写文章示范给学生们看。
给大宝分享自己文章的时候,常常想起那本书,想到那个“下水”的含义,与之相应,我这应该叫作“妈妈下水作文”吧。
周国平说过: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是安顿自己。
能够通过文字准确表达内心感受,会有小小的成就感,继而感觉快乐。
我希望我的女儿也能拥有这份小小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