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一篇文章,让我眼眶湿润,久久不能平复,让我感动的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文字,而是很平实的心声,文章记录的都是于永正老师的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的实际和自己的日常生活,从中又可以学习到大的道理,像是在拉家常又感觉是在讲故事。文字的还可以传递感动,真好!
这个时代看重的是孩子们能做到的事情,而不是他们所知道的事实。
如今的世界,没人在乎你知道多少知识,因为谷歌永远知道得比你多。人们真正在乎的,也是工作、学习和公民责任中最重要的,就是你能利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真正做到什么。当然,我们的学生还会继续学习内容知识,但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内容知识是低难度的部分。众所周知,内容知识已经成了免费的公用品,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内容知识量正在急速增加,内涵也正在不断变化,每一台能连上互联网的设备都可以便捷获取。我们面临的高难度部分,是帮助学生培养技能,保持他们提出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热情,并产出新知识。我们相信,由内容知识、技能和意愿构成的黄金三角是21世纪所有学习形式的根基。
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感觉自己还处在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这种保护早晚要消失。历史在进步,而若你没有跟的上,那么早晚是要有惩罚的。
以前的教育,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老师那里是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来源,而工业社会好多工作就是学校里的学习的知识的简单的应用。而现在若是学校延续的还是那样的模式,是培养不出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在这个网络社会,只要有智能设备,各种各样的知识都尽收眼底,可以说毫不夸张。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一个人的沟通、合作、心胸、格局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所以,好的教学,拼的不在是老师的智商,若是在未来老师还有饭碗的话。重要的在于一位老师的情商,让孩子爱上你,爱上学习,让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自己能饶有兴趣的探索未来,这比什么都宝贵。
于永正老师去世,网上有很多人把他生前的文章贴出来悼念,让我也有深深的感触,再一次刷新了我的教育观。
他说到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让学生喜欢你?其中有一个秘诀就是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你喜欢他。
其实,回想一下就是这样的即便那些什么都学不会的学生,他们上课的时间虽然不学习,但是也不会闲着,他们当然会做一些在老师看来很不适合在上课的时间干的事情,睡觉啊,说话啊,借水呀,虽说有时候可能是无意引起老师的注意,但是效果确实是达到了,有的学生是在故意刷存在感,总是接老师的话把儿,让老师下不来台,这样的学生也许是无心的,但是就是很招人烦,典型的低智商,怨不得他,这只能说明家长的失误,素质低,没有好好教自己的孩子。其实,每个学生,不管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十分在意老师是否注意他。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其实,做出喜欢学生的样子,很简单,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总之,一定是“行为”。
你说,老师也是人,也有情绪,学生冒犯了你,惹你生气了,还不能急,因为是学生毕竟是孩子,站在老师的角度应该是不一样的高度,应该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尽管我的第一反应总是发脾气。
大道理是都懂,可是要做到很好的践行,就不见得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了,这就是差距所在。尽力做好自己当下应该做的事情,就已经实属不易了!
假如你命该扫街;
就扫得有模有样;
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
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
一如贝多芬在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