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是一部悼念女主人公直子的小说。
小说以一口枯井的传说开篇。那口枯井位置不明,没有标记,隐藏在杂草间,很深。一个人掉进去,直接摔死倒还欣慰,没有死的话就很悲催了,“再大声呼喊也没人听见,更没人发现,周围触目皆是爬来爬去的蜥蜴蜘蛛什么的。这么着,那里一堆一块地到处是死人的白骨,阴惨惨湿漉漉的。上面还晃动着一个个小小的光环,好像冬天里的月亮。就在那样的地方,一个人孤零零地一分一秒地挣扎着死去。”
枯井当然是一个隐喻,它存在于人的内心当中。不幸的是,直子最终掉到了这口枯井里。
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将心理疾病分为三类:精神分裂症、自恋型人格障碍、移情官能症。分类的标准是病人自体的完整程度。精神分裂症的自体是完全破碎的,那些碎片在内心残余的整合能力下转化成一些脱离现实的幻想,用以屏蔽崩溃的痛苦。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自体虽有重大缺陷,但尚属完整,能维持基本的生活能力,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会有短暂的崩解,因此表现出一些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移情官能症的自体是较为完整的,其病源在于俄狄普斯情结所引起的焦虑被潜抑,这种病症被弗洛伊德系统研究过。
现在我们用科胡特的理论来界定直子的心理疾病。直子的病症很显然在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区间内。
科胡特认为,自恋型人格障碍是儿时被过度拒绝的结果,尤其是在三岁之前,也就是说在前俄狄普斯期被过度拒绝。他们流露出的感情的渴求长时间得不到回应,得到的只是失望和丢脸的感觉。为了规避这种感觉,他们倾向于掩藏自己的感情,并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他们经常把别人并无恶意的眼神误解为对自己的厌恶,把别人一句正常的玩笑误解为对自己的嘲笑。为了抵抗别人的“厌恶与嘲笑”,他们习惯于预先贬低别人。因此,他们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总是冷漠无理的。这种冷漠无礼又会被别人理解成傲慢自大,但其实他们只是想掩盖自己的自卑,他们最害怕的就是被别人拒绝。所以,一般来说,自恋型人格障碍只是外表自恋,内心却充斥着自我贬低,总认为别人会拒绝自己。但是,如果病人秉承着超人的天赋,他们也许真会恃才傲物。
小说中直子素来畏惧与别人交往,这应该是因为儿时养育者对她的冷漠。直子最初有个青梅竹马的男友木月,木月的性格与直子如出一辙,他也拒绝与别人来往。但木月作为男性,承受的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肯定要比直子剧烈。因此,木月在18岁,也就是需要开始融入社会的一个年龄,选择了自杀。木月的自杀对直子的打击是巨大的。因为木月对直子的意义并不只是男友而已,他更像是直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直子一起长大,在养育者的拒绝下,是木月接受了直子。如此,木月的死对直子的打击可想而知了。
然后就要说到小说的叙述者渡边了。渡边的气质温和内敛,因此成了木月唯一的男性朋友。在木月死之前,渡边经常和直子、木月在一起。直子、木月并没有把渡边当成灯泡。这样三个人一起“想起来是有些不正常,但就效果而言,这样倒最是其乐融融,相安无事。”三人组是以木月为中心的,木月要是离开,渡边和直子便无话可说了。
在木月死后,渡边和直子也断了来往。然后,又过了一年渡边和直子在路上偶遇了,于是又开始交往。这一年来,直子瘦了,但比以前更具风韵。渡边和直子在一起从不提木月,渡边不提是因为不想勾起直子的伤心,直子不提大概是因为那样对渡边是一种拒绝。从直子的不提木月来看,直子此生并不是固执于木月的。
渡边和直子的交往出现了一些误会。渡边一直认为直子是木月的女人,直子对木月的感情是高于一切的信仰,他至多只是木月的一个替代品,在他看来,直子是神圣的。这种情况下,渡边要是向直子表白就是质疑直子对木月的感情了。再者,朋友妻不可骑,朋友尸骨未寒,先把朋友的女人据为己有也有违道义。再再者,渡边也怕遭到拒绝。出于以上三个原因,渡边不承认自己喜欢直子(可我们在渡边的叙述中发现,他是特别喜欢直子的)。至于直子对渡边的感情,我不认为直子只是把渡边当成木月的替代品,那样对渡边太不公平,以直子之高洁,她不会那样自私。直子对渡边的感情是直指渡边的,至于木月,应该说只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直子最后的自杀与木月无涉,而是由于渡边对直子的拒绝。因此,小说第一章最后渡边那句“想到这里,我就悲哀得难以自禁。因为,直子连爱都没爱过我的”就是一种推脱责任,他拒不承认是自己害死了直子,而是把直子的死归因于木月的死。
自杀的倾向是在直子20岁生日那天诞生的,那一夜是直子的第一次,她湿了。湿还是不湿,这是一个问题,当然不能等闲视之。湿,说明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接纳,尤其是像直子这种道德感极强的女人。直子湿了之后,就顺理成章地和渡边来了一场。但渡边从一开始就好像丝毫没有和直子整事儿的渴望,好像是直子箭在弦上,渡边出于义务不得不安慰一下直子。更奇葩的还在后面,上完之后,渡边君居然问直子为什么和木月没做过。这句话直接把直子问崩溃了,当时便哭了,小说中渡边也承认他不该问。再之后,直子明显和渡边疏远了。等渡边再去直子的住所时,得知直子在生日三天后便住进了疗养院。很明显直子被渡边伤了。
生日那天是渡边对直子伤害最深的一次,也是决定性的。在那之后,虽然渡边和直子又重归于好,但两人再试图做爱时,直子已经湿不起来了。弗洛伊德说过:“人脸色的变化不是决定于意识而是决定于潜意识。”我想,湿不湿也是决定于潜意识的。直子在后来虽然想接纳渡边,但潜意识中却一直拒绝着。直子对渡边的拒绝源自生日那晚渡边对直子的拒绝,那晚他对直子表现的是那么冷漠。(我突然想起,我曾问过一个女性朋友:“你要是喜欢一个男生,会喜欢她什么呢?”她也说不大上来,但她说了这样一句话,她说:“至少,他得喜欢我吧。”)
除了生日那天的致命打击外,渡边在其他时候也经常误解直子的话。用心理学的话来说,就是渡边没有对直子充分共情。每当这种误解发生时,直子就表现得很愤怒,但随即又为自己的愤怒向渡边道歉。
让我们回到最初那个关于枯井的谈话之后。渡边对直子说过:“如果你现在需要我,只管使用就是,是吧?何必把事情想得那么严重呢?好么,双肩放松一些!正因为你双肩绷得紧,才这样看待问题。只要放松下来,身体就会变得更轻些。”这又是一次不共情的误解。直子听到后很不高兴,嗓音干涩地说:“肩膀放松,身体变轻,这我也知道。可是从你口里说出来,却半点用也没有哇!嗯,你说是不?要是我现在就把肩膀放松,就会一下子土崩瓦解的。以前我是这样活过来的。如今也只能这样活下去。一旦放松,就无可挽回了。我就会分离甭析--被一片片吹散到什么地方去。这点你为什么就不明白?不明白为什么还要说什么照顾我?我心里比你想的混乱的多。黑乎乎、冰冷冷、乱糟糟(像不像在那口枯井里的感觉)……嗯,当时你为什么和我睡觉?为什么不撇下我离开?”
直子的话形象描述了自体的破碎的感觉。渡边的那些话虽属事实,但只适合局外人道出,身为直子在这个世界上最依赖的人,这种话只会被理解成一种对直子的粘人的厌烦。以直子之脆弱,她想要的是渡边时刻都抱紧她,一刻不能放松。然而,这是渡边不能理解的也是他做不到的。直子自杀的结局也由此被奠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