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沟通,我想每个行业都是需要的,不仅仅是我们检验行业。但常常令人头疼的是沟通双方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不同,要让其理解专业的知识真的很难。
读了一篇《“各自为政”的参考范围》,讲的是作者用赖氏法和速率法给同一份标本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得出了不一样的结果,因为是单位同事的标本,作者便把二个不同的结果(参考范围也不同)给了同事。结果同事不理解,怀疑检验人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为两个结果相差很大,还反映到了医务科。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在单位里接到的一起投诉。投诉人是一位80岁的退休老人,他到我们单位体检,检测了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其结果是5.2ng/mL(参考范围0-4ng/mL),检验报告里有↑提示,于是老人第二天就跑到另一家医院复查,复查结果是3.0ng/mL,参考范围又是相同的。老人就写了一封投诉信,称不相信有误差这一说,也不相信仪器不一样结果会不同的说法,反正就是说检验结果不准。我们查了当日的室内质控和仪器的运行状态,都是正常的。并且查看了老人的前列腺彩超报告,发现彩超报告提示前列腺增生,这也有可能引起PSA的增高。
我们的工作人员在做回访时,很耐心地跟老人解释了可能的原因,但老人没有听进去,只是说他第二次的结果是正常的,他就放心了。
关于老人的心情,可以理解。大部分人拿到体检报告发现肿瘤标志物的结果有↑的,就会很紧张。其实有些时候,没有肿瘤,这些肿瘤标志物的指标也会升高。比如AFP是目前肝癌临床诊断和监测的肿瘤标志物 ,但是妊娠、肝炎、肝硬化也会引起升高,而有些肝癌患者早期并不会升高。
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肿瘤标志物的品种繁多,检测方法学也各有千秋,有酶免法、放免法、化学发光法等。同一种方法还有几种试剂,不同方法及其试剂的参考值也不尽相同。因此,检验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至关重要。当然,我们要做的不仅要让患者能够理解检验结果存在差异性,还要让实验更加规范和标准化,让我们的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从而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顾兵,郑明华,陈兴国.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