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我是研学君,今天的文章是我去年写的,因为当时花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多,现在看起来自我感觉还是挺好的,所以就是重新排版了一下,后续我还会把以前的文章陆续优化的,大家可以先看今天的!
本篇文章是介绍高效学习的方法,它可能会与我们之前固有的学习方法有较大的出入,大家可以对比一下,看看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这篇文章是我汇集了三本书的精华,再结合自己13年来的学习经验写成的,给大家考研备战前准备一个小锦囊,相信不会让你失望的~
文章在介绍高效学习方法时,将分为三点去介绍:
第一点: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学习
第二点:学习的准备阶段
第三点:学习的过程
研学君会从这个角度出发,系统的讲述我的高效学习方法是如何做的,为什么这个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毕竟任何不谈效果的方法,那都是胡扯!
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学习(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努力是一直以来大家都会听到的一句话,例如:越努力越幸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在考研的路上,也不乏很多特别努力的人,有人提前一年准备,笔记做了一大堆,各种习题册做到手软,但是最后考试的时候却意外落榜,难道是他不够努力吗?答案是NO!
不知道你在学习的时候会不会有这种感觉,明明上课时认真听了,也做了很多笔记,考试成绩却一般;做了很多题目,开始有效果,到后面就开始原地踏步,没有精进;面对课后习题,感觉啥都会,碰到模拟卷就抓瞎。明明我已经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了,但是就是没别人学的好,难道是我太笨了不适合考研?答案当然也还是NO!
的确,智商差异确实存在,但是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夸张。天才太少了,更多优秀的人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思考去成就自己的。当然这里的“努力”,并不是我上面所提到的记笔记,刷题的努力,在这个上面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做到在一个小时里学到平时两个小时的才能掌握的内容。好的方法会提高你的效率,将宝贵的时间用在最需要它的地方。例如:你做一道题目可以掌握一连串的相关知识点,背作文都能很久才会忘记。
学习的准备阶段(快速进入状态)
好的学习状态可以帮助我们在一定的时间里,将学习成果最大化。长时间的保持学习状态很难,这也需要你不断地去锻炼它。既然它是可以锻炼出来的,那就可以为我们的考研学习所用。当我们准备学习的时候,可以先做好以下几个事情,让我们在学习时没有干扰,尽早的进入状态。
(1)处理好琐碎的杂事:在学习之前,先把上厕所,拿快递,杯子接水这些琐碎的事情完成,防止学习时因为这些事情而分心。
(2)手机静音:这一点单独列出来是因为手机的干扰性太强了,朋友联系你,手机里各种软件的消息推送,都会影响到你,并且你的自制力总没有想象的那么强。身处校园的你,身边的事并不是说一定要立即去处理才行,其实当你学习结束,再去处理手机上的事情,影响也没有很大。
(3)桌面收拾整洁:在桌子上只留下学习要用到的东西,资料和工具都准备好,整齐的放在抬手就能拿到的地方,至于其它无关的东西还是要统统拿走。整洁的桌面以及伸手可得的学习工具都可以帮你减少干扰,保持状态。
完成以上的几点之后,就可以找个舒服的姿势坐在桌子前,调整呼吸,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闭上眼睛,想一想待会学习的任务是什么,接下来就可以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了。上面讲的也是一个学习前的仪式,它可以帮助你尽快的进入状态,对于长时间的学习来说是没有一点坏处的。当然也有人可以坐下来就立即进入状态,但是这毕竟是少数,并且进入状态后再因为手机和找资料工具的打扰,那也会影响到状态的维持。
学习的过程(反复思考)
这一块是学习里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也会进行详细的描述。在这里,我将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模块来介绍,它们分别是:预习,听课,自我学习,回想。
(1)预习
这个概念,我们在之前上学的时候,都被老师强行布置为作业去完成。很多人估计跟我以前一样,都不喜欢做这件事情,但是当我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我便彻底爱上了这件事情。
预习的意思就是不求甚解,目的就是为了提前了解重难点。你不需要弄懂每个知识点,那是自习的时候需要做的事情。这个阶段,你只要花费几分钟的时间,去翻看上课的内容,了解重点以及自己看着就比较难得地方。因为当你上课的时候,能意识到老师讲的这个知识点比较重要,我要仔细听,那么预习的目的就达到了。
(2)听课
考研的时候,一般都是在手机或者平板上看视频课,一节课通常都会有一个小时。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一直保持很高的专注度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你在上课的时候,带着你之前预习时找到的那些重点和有疑问的点去听课,当老师讲到这一块的时候,就提醒自己要仔细听。
这样会提高你那个时间段的专注度,去学习一节课对于你来说最有价值的部分。上课时,很多知识点,并不是很难,可能对于你稍微练一下就掌握了,如果你还花120分的精力去听。这样不仅会让你很累,而且会减少你在听重点内容时的状态。
讲到听课,那逃不开的话题就是记笔记。对于这件事情,我对你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做笔记。在我们学习的时候,会经历两个过程,一个是输入,一个是输出。听老师的讲课,学习新的内容,那就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而记笔记以及考试那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
我在这里讲的记笔记不是机械的抄老师PPT上或者板书上的内容,做这种事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不会有什么成绩提高。但是如果你听到了一句话,先去理解它,然后弄清其中的重点是什么,只记下重点,那么这个重点就是你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记笔记的时候,写都是次要的,重点是你去理解然后提取出重点。抄笔记谁都会,但是记笔记就不是每人都能做到的了。
通过这个方法,可能你的笔记做的很精简,那么你在复习笔记的时候,会多花时间去从你的脑海中提取这部分的知识,那么这又是一个巩固的过程。通过多次的复习,你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也会加强。
(3)自我学习
这一部分是大家花费时间最多的一部分了,听课只是在帮助你学习,但是如何将知识通汇贯通,熟练的去运用它解题,那还是需要进行自我学习的。经过上一轮听课,我们留下了笔记,这时候首先我们应该先去通过笔记去回顾课上的内容以及预习时留下的重点和难点是否已经掌握,如果通过回顾笔记还无法全部解决,那么便要再次回到课本去仔细的研读,将重难点全部掌握,并且整理出课程相应的框架出来。
在你觉得自己知识点掌握的差不多了,这时候就需要去通过做题去检测成果,反馈信息。通过做题,你发现还是错了很多的题目,那你就需要静下心去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在哪里了,是不是哪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彻底。找到之后便需要在通过书,视频,笔记去再次学习,将知识点彻底掌握。并且及时的在框架中做出标示。
上面讲的就是自我学习中的大致流程:学习,整理框架,做题反馈,及时补充。这些讲起来都很简单,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很容易就走到误区中。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点:
1、记了笔记,不会去通过笔记回顾上课的内容,思考自己是否将之前的找出的重难点都掌握。
2、脱离书本,只依靠笔记和老师上课的内容去学习,这一点的危害就是很容易在自己的框架体系中有遗漏的地方。毕竟上课时间那么短,老师不可能将所有内容都讲到,都是会把他认为的重点挑出来讲。
3、做题检测时,陷入无限刷题模式。通过开始的做题,很快得到了提升,但是不去仔细的总结自己的薄弱点,将知识漏洞补齐。下面会陷入瓶颈期,然后投入更多的精力刷题,陷入茫茫的题海战术中。如果能找出自己的薄弱点,通过对重难点的刻意练习,那么自己会突破之前的瓶颈期,效率也会更高。
4、不会自己做框架,只是抄别人总结好的框架,这样的后果就是最后自己也没形成体系,忘的快,做题也无法自如的运用。在这里想说一句就是: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不去思考,不去整理适合自己的框架,那你就真的有点懒了。
(4)回想
这一点也就是我所有文章都会提到的“思考”,它其实不应该作为单独的一个环节,因为它贯穿了整个学习的过程。毕竟这一点真的是很重要,没有它,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没有了灵魂,所以在这里我就分点再梳理一下。
预习:在快速扫描书本时,思考哪些是重点和难点
听课:回想预习时找出的重难点,在听课时提高专注力,重点去理解。
记笔记:对于上课的内容,通过思考,去理解加工,提炼出重点。
自我学习:回顾笔记,去检测知识点掌握程度。整理框架,也要独立思考,去整理出属于自己的框架。刷题,也要反思总结自己的薄弱点,然后去针对性的提高。
入睡前:快速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加深记忆。
思考的过程就是我们学习的过程,细化到回想那就是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的过程,它通过反复的提取知识去加深记忆。当我们做题时有知识点遗漏了导致题目错误,这时候也就是提醒你要去回顾,复习了!
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同学们看完了可以有一些收获,用对方法,加上坚持,你就是最后的赢家,fighting!
公众号【研学公子】还有更多有价值的考研经验分享,以及20年考研课程免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