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我登上山顶,仰望这帘飞瀑的时候,心中肃然起敬,这养育了湖湘大地七千万人口的母亲河,竟像是从天而降的净瓶之水。
站在它的面前,却不知它到底来自何方,见过湘江的模样,却不曾想源乃飞瀑。大自然是绝妙的魔术师,鬼斧神工,总令人惊叹其造化!
(二)
佛祖的五行山横跨了广西,湖南,广东,江西四省,俗称五岭山脉,第三岭是萌渚岭,位于湖南永州,以九嶷山闻名,舜帝葬于此,其西麓野狗岭,便是湘江源。
这片原始次森林中,沿溪两岸,长满了翠竹。传说舜帝两位妻子因哭诉,泪落竹上,便生出了黑斑,后人便取名斑竹。
(三)
半山亭,无路可至,可能是因风水而建,亭下瀑流弯急,隔岸观景,有山,有竹,有亭,有瀑,有石,有弯,有风,有雾。
(四)
潇水湘江源头之一,江水是秦始皇修灵渠而分出,潇水与江水在零陵(永州)萍岛相聚,就成了湘江。成了湖南的母亲河。
秦扫六合(韩、赵、魏、楚、燕、齐)后,秦始皇为开拓疆域,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命屠睢率兵五十万,分五路兵马南征百越,每军要占领五岭一个主要的隘道,而占领湘桂两省边境山岭隘道的,就是其中的一个军。最初遭到当地民族的抵抗,3年兵不能进,军饷转运困难。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掌管军需供应,督率士兵、民夫在兴安县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运载粮饷。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秦始皇迅速统一岭南。
(五)
有时路不沿溪而上,仍可听见潺潺流水声,山风从山顶吹来,顺山涧而去,越往上爬,水汽越足,不觉润了脸颊,湿了头发。
草木随风摇曳,抖落果子,乘风远去。
(六)
若是以前,这里无路可走,人们如何生活?即便现今,山下也不过二十来户,都是杂姓。地有锄地铲,山有劈山刀,可这水磨石开路,顺势而为,沿途滋润万物,生养万户,终抵大海。
(七)
登顶时,回头望,没有记起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倒是想起了诗佛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云卷云舒,风起风涌,好个大自然的神奇,好个平常心。
(八)
后记
2011年,省水利普查办在开展河湖基本情况普查时,对湘江干支流关系进行核实、调查;受水利部水文局委托,南京水利科研院利用数字线划图、卫星遥感影像等技术手段,对湘江干支流有关数据进行计算、复核。结果表明:蓝山县至永州苹岛河段(潇水)河长346公里,流域面积1209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16.1亿立方米,平均比降0.761‰;广西兴安县至永州苹岛河段(原湘江上游)河长262公里,流域面积920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97.5亿立方米,平均比降0.647‰。无论河长、流域面积还是径流量、比降,蓝山县至永州苹岛河段(潇水)均大于广西兴安县至永州苹岛河段(原湘江上游);从河流交汇处河势看,蓝山县至永州苹岛河段(潇水)也比广西兴安县至永州苹岛河段(原湘江上游)更宽。据此,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和水利部认定,蓝山县至永州苹岛河段(潇水)为湘江干流,湘江源头在蓝山县;广西兴安县至永州苹岛河段(原湘江上游)为湘江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