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原创
连着昨天的诗《吊兰》和今天的诗《安慰安慰的》,都被平台封挂了。几天前就关于平台的封挂文章习惯,我特意在平台上发布了自己的随笔《不理解的理解》,随后又在平台里通过私窗对“简书活动精选”,提意见:“想要平台做大做强,该认真解决一下文章的随意封挂问题了!”——针对其发布的“简书2019年度10个好故事征文活动开始啦”的通知,我点进去看过后,又发评论说:“解决一下平台的意识形态问题吧,平台封挂的文章都是有思想、有好故事的文章,敢让发吗?”这些都强烈地表明了我的意见。但越这样,平台的针对性封挂文章,就越不分青红皂白地变本加厉了。我无言以对。
其实我对平台的依赖性并不高,只不过以前在微信发文觉得宣传自己的面儿不够广,后来看到老师使用J平台发文挺好,就在去年春天也跟着进来了。去年,在不足一年时间的平台上从事写作、评论以及与友人精神映照,倒是有不少的收获,比如按照平台缩水后的统计说,我去年发布了209篇、共计写了11.69万字的文章——该是写作收获吧;还有很多互动评论,其中不乏精彩——该是互动的快乐收获吧;还有是在平台上遇见了自己喜欢的写诗写文的人,我把那些诗文看作是和我相通融的精神,然后以灵魂的方式,彼此隔着时空而惺惜照应,因此形成了我定义的“灵魂爱恋”——这该是精神收获吧。在这些收获里边,我看重的不是平台对我的帮助有多大,因为我相信即便我不刻意地去宣传,我也会自律地按照自己的风格去写作,写出带有“浪漫、抒情和批判”味道的诗文来,也不管网络上的人们知道不知道,我都要按照计划去写出该写的《中国未来》等书来;我更注重的是我和适合的人,因为彼此惺惜照应而产生的不可割舍的依恋,以致懂到明白各自心思的地步。我的依赖无非就是因为这份“灵魂爱恋”的懂。仅此而已。
昨天,在平台上读到好友的一篇文章,她的文章散发着的精神又一次照应了我。我针对性地写了今年以来首次最长的读文评论,说:“ 好!有高广深的感觉。高在于站到社会高度上去面对儿童阅读问题提出重要的认知观点,广在于面向广大的家长群体以广博的知识面启发家长,深在于运用心理学专业深度知识来说明阅读的重要性……”,“确实,高度信息时代下必然要求提升阅读能力,以适应未来国家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今后高考的深度改革——取消高考大纲,无疑是对通过重视大量阅读来提升个体人综合能力的一种直接引导。”交流感应是懂的基础,这种快乐幸福我很珍惜。仅此而已。
也是昨天,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被平台封挂的《吊兰》一诗以后,因为打不开,我的中学老师使用404数字“骂”了一下以后,建议我说:开个公众号,仅229元就可以了。我觉得老师的建议或许适合我;不妨试试,去更广阔的世界翱翔自己。
(《印迹集》中的2020年1月14日随笔)
2020.1.14.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