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人物必备的三大技能,人人都能学会


如果我说“看”书、“听”写、“说”教这三点是领袖人物的必备技能,你会信吗?

你可能会不屑一顾地反问:“这谁不会啊!”是吗?真的会吗?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本应该具备这三项基础技能,但事实却是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正确且熟练地掌握。

我特别在每个词上加了引号,因为这三项技能并不容易,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学会。如果把人的大脑比作一个操作系统的话,这三个技能恰好代表了输入,编码,输出这三项核心能力,你说重不重要?


01

“看”书有助于激发我们的思考能力。

可惜真的不是每个人都会“看”书,甚至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逐字逐句的阅读能力以及与此相对应的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我以前也以为看书是件特别简单的事,会认字就会看书嘛,这还需要研究?但是今天我有了不同的感悟。

我自认为看的书还不算少,近两年为了更高效地获取新知识,我开始“听”书,以便可以利用在车上的时间、做家务的时间等等,我并没有认为这有什么不对。

于是今天早上,我依然像往常的周末一样,大早起床,边收拾屋子边“听”书,这次听的是最近很火的马伯庸的新书《显微镜下的大明》,讲的是明朝从隆庆到万历年间,由一个数学学霸引起的,徽州府的一场有关丝绢税纷争的民间大骚乱,前后持续将近十年,牵涉了各方利益,影响很大。一幅颇具象征意义的晚明政治生态图谱在这个案子里纤毫毕现!

因为整本书只有三四万字,所以我很快就听完了,觉得写了一个精彩纷呈的好故事,有当年我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时的酣畅淋漓感。

说来也巧,今年端午节我去徽州游玩时,正好听当地一位研究徽州文化的老先生跟我简单提及过这个案子,感觉真是“缘分”,所以我兴致未减,听完后便打开电子书打算接着再仔细研究一遍。


这一看不要紧,我觉得早上那一遍,完全是白听了,甚至有暴殄天物的感觉!

因为这本书写的实在是太好了!我为马伯庸的叙事风格和精彩文笔拍案叫绝!甚至认为这是他近几年来写得最好的一部历史小说。堪称历史写作的经典教科书!

凝练、精准、流畅、脍炙人口!旁征博引又细致入微,史料详实又诙谐幽默。刚看到引言,我就一下子被牢牢吸引住了,一口气把整本书都看完了,这还觉得不尽兴,我一连仔细看了三遍才罢休,且每一遍看都有不同的感悟!每每看到精彩之处,我都有大声朗读出来的冲动。这种如获至宝的喜悦感难以言表。

前几天还在冥思苦想我的小说架构、引言要怎么写,看完这本书我顿觉醍醐灌顶,瞬间有了灵感。

也是这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看”书和“听”书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02

可是差别到底在哪呢?我仔细回想了这些年的看书经历,大致有以下几点:

1、“看”书比“听”书更能让人主动思考,更能接受系统化信息。

看书的时候,人调用的注意力成本最高,因为眼睛只能专注眼前的事情。

当眼睛“扫描”文字输入大脑这台CPU后,因为注意力高度集中,进入大脑的整块信息量很大,所以神经元自发启动了大脑的“系统化信息处理”模式,我们便会开始跟着文字的系统、逻辑、框架、前后衔接等,而主动产生各种联想和感悟。

且文字天然具有想象力,在看到的时候,脑海里会自动构建“画面感”,这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和思考。

而听书的时候,我们常常做着别的事情,注意力是分散的,大脑在接收到众多不同频道的信息时,会首先调用记忆中的兴奋点对信息进行处理,所以我们常常被某句话,某个感兴趣的语气或语句激发起兴趣,而记住碎片化信息多于系统化信息。

而一本好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逻辑严谨、知识结构成体系”,如果不用心去逐字逐句地阅读和思考,很容易缺失对这一部分的感知。


2、“看”书是主动掌握吸收知识的节奏,而“听”书则是被动的。

“看”书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节奏,随时停顿、回看、琢磨、想象等,遇到不认识的字,还可以去查查字典,下次遇到就能认识了。

而“听”书的时候是被声音的节奏带着走,有时候遇到一个没听清的词,正在琢磨那两个字怎么个写法,或者想着上文里提到过的这条线索,然后又会遗漏掉下几句很重要的信息,不得不来回倒腾音频,但是操作还总不够精准,又很容易打断思考的过程。

尤其是当我正在洗衣服洗碗,满手沾满水的时候,真的很不愿意停下来擦干手去倒回音频,所以一些疑问也就那么一带而过了。

“听”书只是方便,我觉得并不节约时间。因为我“看”书的速度是“听”书的好几倍,相信许多人也是如此,但听书必须跟着对方的语速来消耗时间,其实“听”完一本书比“看”完一本书,花的时间更多,但能记住的有效知识却可能更少,大家不妨试试看?


3、“看”书是学习写作的绝佳方法。

看书对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作者的遣词造句,逻辑结构,起承转合,你一定要亲眼看到那些文字,才会被深刻地震撼到,而“听”有时达不到这种最直观的效果。

人们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这句话是真理。我的即兴诗词就是来源于几岁时就背熟的《唐诗三百首》,读多了,自己对平仄押韵和对仗就无师自通了,甚至把别人的用词改一改,或者整合几首诗里的意境,就能写出很精彩的诗句。

这也就是所谓的“好的输出是以大量的输入为基础的”。

回想起我刚学写作时的经历,还真挺感谢《红楼梦》的。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小学六年级,我被学校推荐稀里糊涂地参加了一个什么全国征文竞赛,居然获了大奖。校长给我发了一个红包,外加一整套四大名著的文言文版。

可那时候才小学啊,还没开始学文言文呢!《西游记》、《水浒传》翻开好多不认识的字,读起来很费劲,一看,《红楼梦》好像认识的字比较多,于是就看了起来。

虽然当时才十来岁,我都觉得曹雪芹写得真好,尽管说不出来哪里好,大约看了一周,我发现自己写作文和说话时,居然情不自禁地用到了《红楼梦》里的字句表达,连韵律节奏都一样,可我并没有去刻意模仿啊,而是那些文字已经深入骨髓了,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做“潜移默化”,从那之后,我看好书时,都会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前两年很火的电视剧《甄嬛传》,大家都在称赞其台词朗朗上口,我才看了1集,一听那台词就会心地笑了,那不正是《红楼梦》里的表达方式吗?很多语气韵律用词都一模一样的,细心地人可以回头去研究一下。果然,一本好书可以影响到许多作者。

而当我们“听”《红楼梦》或者看电视剧的时候,我们却往往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但对于文学上的成就感知就不深刻了,这其实非常可惜,错失了学习写作技法的好教材。

所以,一本好书,请无论如何认真阅读。而且,最好能逐字逐句地阅读。

不要说“这本书我随便翻翻就可以了”,“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我们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去看呢?

逐字逐句地阅读,好处实在是太多了,以后有机会再与大家分享。这是一个到处充满合同、契约、条款的商业时代,如果我们不具备逐字逐句的阅读能力,很容易误解或者遗漏掉重要信息。

请一定学会好好地“看”书,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知识输入的效果。


03

刻意训练“听”写能力,能让我们学会专注,并锻炼好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这里说的“听”写,是指迅速记录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兼顾了“输入”和“输出”两方面,如果有人要理解为“做笔记”也可以,但是有多少人真的会做笔记呢?

就拿工作中最基础的“会议记录”来举例,且不说速记,仅条理清晰地记录下来这一点,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都无法完全胜任。不是偏离重点,就是逻辑不清,还有的表述有误,这让我颇感惊讶。

为什么董事会秘书必须是高级人才,因为听写是一项考验思考、写作、逻辑、领悟等多重综合能力的行为,换一般人上去,可能一场董事会开下来连听都听不懂,脑袋一片混沌,更别谈做记录了。而那些不管懂不懂专业领域,都能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出重点信息,会议刚结束,就能准确无误,逻辑清晰地归纳整理出会议记录并发送给大家的人,都有着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而领袖人物更是能在听完对方的意见之后,迅速给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如果“听”不到信息重点,领导安排的工作或者客户表达的诉求都有可能会错意。而在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时,也会因为“听”错了而给出错误反馈,导致人际矛盾。

所以很多人不得不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反复强调。

训练“听”写能力,也是训练有效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


04

“说”教能全方位提升我们的“输出”能力。

“说”教这个词,我要表达的是两个意思:第一,“教”是最好的学。用“教”的方式反向检查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用“说”的方式去教,你可以理解为演讲。

真正会“说教”的人,基本都是演讲高手,既能调动听众情绪,掌握听众心理,又能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读复杂的现象或道理。

而能流畅地“说”出来,并且让听众听懂,正好能反证出自己对所说知识的掌握程度。

当你想检验自己对一个知识或者方法的掌握程度时,你可以试着去把它分享出来,如果你发现并不能完全清晰且流利地表达清楚,并且让别人也能听懂时,那么证明自己还没有悟透,还得继续去深入学习和思考。


为什么最好是“说”出来而不是写出来呢?当然,写也是一个很好的分享方法。因为写作时,信息可以经过反复筛选过滤,而“说”的时候,信息处理是即时性的,思考要快,表达要精准,对人的要求更高。


纵观全世界各领域的领袖人物,都必备 “看”书、“听”写、“说”教这三大基本技能,以及相应的阅读、写作、演讲的能力。

美国的世界名校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三项能力。特别是以“通才教育”著称的耶鲁大学,他们的目标是“培养未来世界的领袖”。


阿里巴巴集团的执行副董事蔡崇信在谈到他曾经在耶鲁大学的收获时说:“重视阅读和研究材料,强调分析能力……致力于培养优雅、简洁、有逻辑的写作……要你随时随地地说出想法,培养说服力……”这使得他从法学院毕业后直接转到商界依然能得心应手。

说了这么多,无非想表达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训练这三项基本能力,怎知未来世界的领袖不是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271评论 5 46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725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252评论 0 32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634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549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7,985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471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2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257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3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35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40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28评论 3 30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2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58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45评论 2 34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790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不会画画,我没有画笔,没有画板,没有油彩 多数时候我像一个小偷,我没有万能钥匙,我倒是有一把结实的锤头 “砰砰砰...
    莫二阅读 538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