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4.5
分享者:陆同学
什么是逻辑思维呢?首先得明确什么是逻辑 。
逻辑学就是研究“推理的有效性”的学问,也就是从一个前提到一个结论,它内在的规律性是什么样的,答案只能是“前面这句话包含了后面这句话所需要的信息“。”结论必须包含在问题里,答案必须包含在问题里。“逻辑关注的,就是推导的过程。
逻辑研究如何”从真到真“,是一门关于“形式“的学科,那么,我们思维中的那些”形式“是从何而来的呢?也就是逻辑的起点是什么呢?“概念和范畴”,概念化和范畴化是我们心智最基本的动作,两个以上的概念会带来认知障碍,克服这种认知障碍的行为,叫做“判断”,也就是逻辑学上的“命题”,概念带来判断,判断整理概念,随着概念的复杂化,用于处理概念关系形式也变得复杂,研究形式的逻辑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看本质”公众号:《“逻辑“是什么?人类一无所知》
明确了逻辑的定义后,接下来是逻辑思维,在《逻辑思维简易入门》这本书中,作者介绍到:推论是推理过程中信念或思想之间最根本的逻辑关系。
逻辑思维研究这种逻辑关系以及其他逻辑关系,并着眼于以下三个维度:
1、描述推理的模式
2、评估决定推理好坏的特征
3、制定能最大限度地解释好推理所具有的特征的规则;
第一个维度(描述):描述逻辑关系
第二个维度(评估):区分这些关系中好的和坏的特征
第三个维度(规范):制定充分推理的规则
逻辑分为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
逻辑思维就是通常所知的非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又称为符号逻辑,为了从作为公理的公式中推导出定理(像数学证明方法那样),它发展出了自己的形式语言。逻辑思维进行的分析,并不要求用形式语言,所以逻辑思维有时候会被成为非形式逻辑。
分享者:赵同学
逻辑是观念清晰明确、忠实反应客观事物,思维清晰、并用语言清晰、有效沟通。(事物、观念、语言、沟通)
作者说:“逻辑本身就是发现真相并将其从谬误中分离出来的学问”,那么从理论上来讲逻辑思维就是这样的思维方式与能力。
而我们生活中呢?语言和逻辑密不可分的,我们通常日常所说的“没有逻辑”,侧重点在于语言的表达,以及语言是否反应了一个人的观念。
“逻辑的基石是命题”,而当命题本身表达含混晦涩的时候,我们需要先厘清命题的意思,这也就是有效清晰表达的意义。此外“语言和观念的匹配度越高,沟通就越清晰、有效”。要保证语言合适或者观念清晰,核心都需要归结到本源:客观事物。作者在文中也说到:“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清楚表达我们的观念,仅仅是因为没有完全了解自己要表达什么”“语言要忠实表达出客观实物本来面貌,从而使我们的沟通有坚实的事实基础。”
分享者:余同学
逻辑学的主题就是清晰高效地思考,逻辑思维是清晰高效的思维过程,依据客观的事情做出正确的推导和判断,这对于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有很总要作用。我们有时会有产生一些错误的观点,这些错误的观念的产生是我们对客观事物作出偏离其本源的错误反映。没有任何观念可以完全脱离客观世界,即便是最荒谬的想法。错误观念是我们在应该全神贯注时却麻痹大意的产物,是我们对客观世界作出一相情愿的假设的结果。避免错误观点的产生需要我们以事实为依据,事实是既成的,所以有其客观性,它独立于我们的观念而存在。这就需要我们对周边事物用心去听,用心去看,学会关注细节,不因小事而疏忽。
面对错误观念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来确认观念的正确与否。如果某一观念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扭曲脆弱,我们就可确认该观念是错误的。观念是人类认知的工具,而非最终目的。观念是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正确观念能使此桥固若金汤。而最有效的确认观念正确与否的方法,是透过观念本身去观察其所表现的对象。
所有的逻辑推理,所有的论证,目的只有一个:找出某个事物的真相。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在有些情况下,真相是难以捉摸的。但不探寻真相更荒谬,因为真相是我们所有努力的意义所在。
在我们与人沟通表达一个观点或者说某句话的时候,通常是先是客观事物,然后是我们大脑产生观念,最后形成语言表述。一个观念必须清晰明确而且忠实地反映出客观事物,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再用语言将表达出来。所以思维混乱是不可能带来有效的沟通。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在想什么都不明白,又怎么能够清楚地表达给别人听?明确的观念是保证有效沟通的前提,在很清楚自己要说什么的情况下,在通过合理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样可以与人较好的沟通。有效的沟通一般需要: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不要将主观看法当成客观事实,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不要对外行人使用业内行话,沟通的关键是理解。最忌讳两件事:一是对人讲话态度傲慢;二是故作高深,让人云里雾里。
分享者:陈同学
我们一般说某人说话有逻辑,一般是指说话有层次,从基本事实出发,有理有据,论证、推理。所以,逻辑一定是有起点的,即所谓的逻辑论点。如果像上面所讨论的,压根儿都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就谈不上逻辑。但有一点,逻辑起点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因为逻辑的重要作用在于去伪存真。我觉得不论做什么事,想讲好其实并不难,一般多问几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比如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小技巧就是否定之运用
比如,大前提:她只要有空就会帮妈妈做饭。
小前提:她今天有空。
结论:她今天会帮妈妈做饭。
其实,看理论可能觉得难,如果选择大学入门的逻辑学,就会容易很多。当然,逻辑正确并不一定有用,所以有名言“法律的意义不在于逻辑而是经验。”就是逻辑上是一回事,真正去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毕竟人除了理性思维,大多是感性思维,不遵从逻辑的。
分享者:赵同学
逻辑其实就是思维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从逻辑学上说确实也有很多种。但是我其实不太喜欢用逻辑这个词,我们平常讲的普通逻辑主要还是形式逻辑,就给人一种很死板的感觉。我更喜欢用思想这个概念,这就很奔放很自由很天马行空了。所谓思想,一定要放到大环境中,放到时间和空间中,穿古越今,逐波四海,去驰骋,去翱翔。抓着逻辑两个字,对待具体的事情当然可以让你头脑清醒一点,但是太看重它的话你只会被你潜意识里的概念束缚了,或许你的“逻辑”不是属于你的逻辑。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本来就是不同的,东西方哲学差异很明显。但是很遗憾现在这个东西已经说不清了。我觉得要面向未来,我们都应该接触一点,好好琢磨琢磨,把不同的思维方式为我所用,化为自己内在的力量。比如说外国人就很难理解中国这种正这说反着说都可以的文化,中国人要真正在死理性上磕到底也是不容易的事。尝试换换思路,多接触不同的思维方式。生活会多出来很多可能。那就这样吧,我看的那本《失败的逻辑》还挺硬核的,跟混沌、非线性、系统论有关,我琢磨好了再分享给大家。
分享者:王同学
逻辑学可以判定论证的有效性,但是,一个独立的命题是真是假无法判断,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逻辑思维的反面是谬误,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学习。之前读过国外翻译过来的《好好讲道理——反击谬误的逻辑学训练》,对照自己常用的思维习惯,也能大致了解如何进行有逻辑的思考。比较宽泛哈,逻辑学也只能在一定的效度内发挥作用;但是,仔细的对照,还是能发现自身很多不足的。毕竟我们很多时候或者大部分时候都是非理性的。
分享者:叶同学
马克吐温说过,无论是说实话还是瞎扯,总得有诀窍才行。我觉得这个诀窍就是逻辑思维。选择了《这本书叫什么》来入门逻辑,甚是感觉在做行测。对于逻辑是什么,什么是逻辑思维,作者并没有直接点明,而是在一个个谜题和对谜题的解答中,慢慢让读者去自行摸索。通过看《这本书叫什么》开篇有关谎言的讨论,我这才发现,骗人也是一种学问!也是需要逻辑的,这种环环相扣的逻辑,如果说者认为是真的,那就是真了。“撒谎的意思是指你做了一个陈述,倒不在于它是假的,而在于你相信它是假的。其实,即使一个人做了某个真的陈述,但他在自己相信那是假的,我也会说他在讲谎话。”
而接下来,有关谜题及其解答中,我发现我们在解答一些问题时,不光需要有逻辑思维,还需要有基本的常识,比如“公鸡是不生蛋的”,也需要从道德、法律、因果关系中去运用逻辑思维来解答。所以逻辑思维是一种诀窍。
分享:josie糖糖
大家晚上好,今天主题是逻辑学,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都是思维方式的一种,逻辑学也是批判性思维的工具之一,因为我这次选择读的书是《批判性思维工具》,所以就聊一下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它是一种对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的艺术,是建立在良好判断的基础上,使用恰当的评估标准对事物的真实价值进行判断和思考。批判性思维有三个维度:分析、评估、创造性,因此也就包括三个阶段:分析思维方式阶段、评估思维方式阶段和提高思维方式阶段。
思维中有八种元素:目的,问题,信息,概念,推论,假设,意义和结果,观念。思维中的缺陷可能发生在以上思维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而很多人可能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不了解,或者在某段思维过程中存在误区,因此要密切关注并系统性地监视自己的每一个思维过程,不要只从表面评判,要看判断是否清晰、准确、相关、有深度、有广度和有逻辑性,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质量。批判性思维主要还是对自己思维方式的思考和判断,这本书读起来感觉也让人很有启发,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