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讨论的话题很简单,是一个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产品经理如何帮助运营人员将想法落地,做出符合预期、数据不错的运营类产品。
Step1 了解相关背景
做产品如同做菜,讲求的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做出最符合食客胃口的好菜。当一个运营人员带着需求来找到你的时候,你需要明白他带着什么资源来,又希望达到什么目的。
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运营人员描述一个『主题』,如光棍节活动,又描述一个大概的玩法。这样看起来似乎就够了,足够根据这个主题和活动做出一个活动用产品来。
But,
这样还不够好。
除此之外,还需要知道这次活动的 KPI 和成本。我们最后要完成什么目的,达到什么数据,我们为此准备付出多少资源和预算。
Step2 确认产品的底线和额外目标
运营人员和产品经理的目标是不完全一致的,运营人员追求数据上的表现,而产品人员则需要保护用户体验,坚守底线,保证产品长远上的数据表现。
此外,运营的阶段性活动策划的好的话,还可以为产品带来新增用户以及活跃度,有效的规划活动,使其在完成运营人员目标的情况下,提升产品表现。
Step3 寻找切入点,将想法落地
现在什么信息都拿到了,可是该如何下手呢?
我的答案是,寻找场景
举个栗子
输入:冬季甜品、可付出成本KPI:让甜品店的销量提高
难点:冬季大家都不吃甜品,太凉了。
切入点:为冬季甜品寻找合适的场景。
idea:温暖的室内与好友分享甜品抵御寒冬
解决方案:利用社交化分享,让『购买甜品』这种消费行为变为一种有趣的体验,譬如:凑够N人享八折优惠、新品试吃、不怕冷吃甜品晒朋友圈大赛···
其他目标:将参与用户转化为平台的忠实用户、引导用户凑单、培养用户习惯
额外功能:加N元即可购原本X元的物品、获得优惠券、会员体验等等。
也许你觉得上面的例子举得并不好,不过这不重要···我想说的是,运营人员的核心期望是通过活动提升短期内的数据表现。这个目标与产品经理的目标既有重合的地方,也有相悖的地方。明确产品的底线(即产品在建立之初就有的几条核心原则),以及为了短期数据可以多大程度上牺牲用户体验。在明确了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确认方案的边界。
而方案本身,一是需要完整可行,二是需要解决问题,达成目的。运营方案通常已经有了主题和目标,产品经理要做的,就是将主题改造成一个可以达成目标的可落地方案。用实际场景来寻找切入点,为用户行为制造一个合理又自然的场景
说的更远一点,很多产品甚至是运营导向的,譬如说一些精品电商,非常依赖于运营对产品的推广。那么产品能辅助运营人员做的,就是把用户的购买意愿转化成实际的购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达到其他的目标:转化为平台的忠实用户,引诱用户购买其他产品,培养用户的购物习惯等。
写这篇东西的缘由是正好和一个同行聊到了运营与产品,隔了几天又有点想法就索性写下来了。当时聊的时候,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不足,欠缺成体系的思考。希望自己能够逐渐补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