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8月1日
周日地点:荆州 · 家里
天气:晴·有点热
小胡:
见字如面。
在给你写第二封信之前,我又把第一封信看了一遍,然后对着你的回信给你回信。 今天中午,我们开了空调午休,所以,我比平时早醒了一些。也许,是我心里想着,要好好地回复你的信。
你看,有事儿牵盼着,有人惦记着,多好呀。
昨晚,收到你的信,我很感动。如此快的速度,如此高质量的反馈,用手机便签敲出来的一封信,这个做法,hin小胡。由此看来,我在“百无聊赖”中选择给你写信,是一件多么正确而又荣幸的事情呀。
给一位语文老师写信,给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写信,给一位得了省赛三等奖的语文老师写信,我写的是文字,被看到的是心情,是情怀,是精神。 “话不投机半句多,酒逢知己千杯少”,我为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点赞,哈哈哈。
当然,我不会因此自私又武断地认为,我们的这个“浪漫之约”一定得持续多久。但凡有个期限,就感觉要去“赴刑”,少了几分自由和洒脱。
细品咱俩的文风,我的多半凝练,三言两语,也不讲什么具体的事儿,却好像满是风霜,满是蹉跎。而你呢,宛如一位旅归的少年,跟我滔滔不绝地讲着周游世界的见闻。
没有好坏,没有对错,只是人生阶段不同而已。而且,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勇于接纳自己的平凡,也要敢于承认他人的不同。
今天的这封信,注定有些冗长哈,哈哈。你说你可能要面临居家隔离,所幸,你的心态是十分好的。看来,这么多年的苦,没白吃,它让我们变得坦然,变得从容,变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是的,为自己而活,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活在当下,脚踏实地,未来可期。只是,你要注意身体哟。你说的《静悄悄的革命》,我在“得到”上搜索了一下,目前还没有电子书,也没有听书节目,那就再等等吧。总有一天,我们会遇到的,我相信缘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我好像看过。从2019年冬天开始,我开始看李镇西老师的书,可以说是“追”书,也可以说是“刷”书,我几乎看了他所有的书,还是有点受用的。我们看书的目的不就是耳濡目染吗?未见得是为了从中真地获得什么。有时候,正是那些融入时光里的坚强与勇敢,带领我们一步步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你说“有编老师和没编老师的差别”,我不能更认同。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我和你一样,没那么在乎工资明显的高与低,没那么在乎逢年过节所发福利的或多或少的差别,在乎的是培养力度,在乎的是受重视的程度,在乎的是一个个飞速成长的机会。
“我人微言轻,背后无靠山”,我又何尝不是?有时候,我还挺羡慕你的,在老家,多多少少有父母可以商量,有家人可以依靠,哪怕只是回家吃顿热乎饭,跟知心朋友面对面吐槽几句。我没有,或者说,很少很少。每一次别离就意味着又一次开始,每一次放下就意味着又一次出发,每一次,我都不得不重振旗鼓,调整状态,适应新环境。哪怕明知前方荆棘密布,我也要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你的婉拒”,是明智的,不能因为一个“三年内”的空头支票而束缚住自己前行的脚步。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尤其是自疫情以来,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很多事情可谓是瞬息万变。我们普通人得以生存的方法无非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不能改变环境,只能改变自己。
市赛的第一名,是你这么多年辛勤耕耘的成果,默默努力,闪闪发光。至于省赛,你说你“只拿到了三等奖”,你说你是“单打独斗”,我也十分理解。复盘时,我们肯定会不由自主地想,如果当初这个地方再准备充分一些,这个细节再完善一些,这个人再给力一些……可惜没有如果。
最近都在刷《奇葩说》,今天刚好看到这期“20岁有一个一夜成名的机会,你该不该要”。要,怎么不要?薛教授讲,痛苦不是成本,失去机会才是。是呀,如果我们没有凭自己的实力走上省赛的舞台,又怎能真切地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呢?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很多人听了那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难道不正是因为他们没有知行合一吗?想太多,做太少。
关于教育教学的这个话题,我们以后再慢慢聊,哈哈。
“吴又存”老师(我搜了一下,好像没得“无又存”,哈哈),听这名字就觉得很酷呢。相信以后有机会,一定可以接触到。
“七月的工作才落下帷幕”,看到这一气呵成的结尾句,甚是心疼你。肯定你的能力,看到你的辛苦,但不免吐槽一句,没有其他人了吗?很多时候,当我们被动地接受一些事情时,一定不要忘了思考,是不是规则或者制度本身就出了问题?一份糟糕的工作,不是钱少,也不是不开心,而是让你没时间思考。
“是为了付出与欣赏”,我很欣赏这句话。不是婚姻需要我们,也不是孩子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通过某种方式融入这个社会,需通过某种方式认识自己,在此过程中,一步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怕是只有你才如此细心又认真地记得“铁腕丽人”这四个字,感谢你的存在,你的存在就很美好。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看来,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更幸福的人。所以,生活即教育。
“唯分数论”,这应该是我们这些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的书,一腔热忱投奔到水深火热的教育事业中时,发现的最残酷、最讽刺的现实吧。
我们只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小结点而已,不奢求改变别人太多,也不可能改变别人太多,那我们就做好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在有限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之所以这么努力,不就是为了坚持自己心中的理想,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同时,拥有不解释的权利吗?
祝夏安,盼回复。
“道法圈”深圳某区区赛二等奖获得者(哈哈) 8-1-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