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夜。群里看见黑马王爷发的消息,他说,今天上午,在泰伯庙“姑苏·冬至大如年”活动的贺冬祭祖大典上,受托宣读《冬至祭祀吴文化始祖泰伯文》。
冬至夜,不吃馄饨,不吃饺子,也不喝冬酿酒,还是抄书吧。
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消逝的风俗》,是一本图集,收录了许多老照片,记录了即将或已经消逝的传统风俗,时间跨度百年上下。
介绍冬至时,有这样一段文字: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着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个大世纪。而冬至之日,正是元始天尊的诞辰,因混沌与馄饨谐音,所以民间有冬至之日吃馄饨的习俗,号称“冬至馄饨夏至面。”
冬至为入九之始,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九九消寒图”是记载入九以后天气变化的记录,其形式很多,但大都为表格式。常见的是每栏画九个铜钱,共九栏八十一钱,根据“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的原则,每天涂抹一钱。文人雅士则绘九枝素梅,每枝九朵。当年清宫里常用的,是以双钩法写出九个字,每字九笔,每天涂一笔。雅虽雅矣,却无法表示气候的变化。
九九消寒图,不知始于何时。王稼句先生的《九里天》一文,有较为详细的介绍。消寒图样式较多,至晚清时,有消寒益气歌、鱼形消寒图、泉纹消寒图、葫芦消寒图、孩儿消寒图等等。以泉纹消寒图为例,右上有诗一首:“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回。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灰飞。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右下纵横排列九九八十一枚制钱,均作单线,形成一个个“孔方兄”。中央绘老虎拉碾图,印有“老虎拉碾子,不听那一套”诸字,左侧则印着如何在制钱里点涂抹的说明:“上黑是天阴,下黑是天晴,中黑天严冷,中白暖气生,满黑纷纷雪,右雾左生风。”
还有一种文字消寒图,是乾隆时出现的新形式,最早流行的一句“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字。夏仁虎《清宫词》咏道:“亭前垂柳待春风,珍重亲涂一画红。九九图成春已至,宸居真工亮天工。”
九九消寒图,是文人雅士的一种游戏,晚清、民国时尚流行,之后,逐步消失。现在,只能从故纸堆里寻觅当年的风情,吟诵旧时诗句,盼望春天的早日来临。
边抄书,边在家人群里抢红包,也是冬至夜里很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