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
绪言:
1、“从出于兴趣的阅读”到“为了开拓人生的阅读”
2、“幸福分为哪些种类?有几个阶段?”
“怎样做才能获得幸福?”
“用钱买得来幸福吗?”
“到底要有多少钱才能获得幸福?”
“如果不能用钱买幸福,还有什么手段能让我们获得幸福?”
“要获得怎样的地位才能变得幸福起来?”又或者说,“幸福与地位和名誉是没有关系的吗?”
对于这些有关幸福的质问,我很难想象学校的老师能给我们足够的启发。那么父母会告诉我们吗?
父母教给我们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做法。但70%的父母都是从什么都不做就能变得幸福的时代中走过来的。
哪怕按照父母和老师说的来做,也不能保证今后一帆风顺。对于父母和老师来说,成熟社会是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界。这样的话,就只能靠自己开拓道路了吧。
正因如此,作为获得人生食粮的手段之一,读书是必要的,提高自身修养也是必要的。
3、如何构筑“只属于自己”的幸福论
如何构筑“只属于自己”的幸福论
构筑自己的幸福论的重要之处在于如何把握社会,从而把握自己的人生。
所谓“把握人生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实现幸福的人生,我们应该以什么为中心并朝着哪个方向前进。
自己给幸福下定义,从现在自身所处的地方、前进的方向,到想要实现怎样的成就,这一切都必须由自己来决定。
4、被“有阅读习惯的人”和“没有阅读习惯的人”一分为二的社会
01这个节目采访了东京大学的学生,得到了以下的回答。
“因为比起读书,在网上更容易查资料,基本上很少有读书的时间。”
“实际上智能手机也能搜集到很多信息,所以我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看手机上面了。”
这就是现代青年的真实状况吧。
02大部分学生都以惊人的速度筛选出了必要的信息,对网上的报道进行“复制与粘贴”并稍加修改,便完成了报告。
03我再一次意识到一个事实,如果不能通过读书积累知识,是没有办法拥有自己的观点的。
第一章 成长最大的捷径,就是有效阅读一流的内容
我最喜欢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虽然我很幸运能在工作中认识许多有趣的人、走访很多迷人的地方,但我仍然认为阅读是探索自己感兴趣事物的最佳途径。
——比尔·盖茨
1、唯有阅读,才能成为“十中挑一”的人才
01无法管理自己时间的人,在固定时间内创造的附加价值会变得很低,所以这类人会率先被劳动市场所淘汰。
02手机游戏依赖症患者,或是其预备军,为了逃避现实生活,不仅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没注意到自己减少了重要的工作、学习和睡眠的时间。
2、有效阅读量,决定了薪酬高低
01要问为什么的话,因为知识是无时无刻不在更新换代的,只有拥有最新信息的人才能符合客户的期待。
3、人生有效时长“17年”中应当接触的四个领域
01在有限的17年里,如何投入自己的精力,如何产出与输入,所谓活着,说的就是这些事情。
02关于信息的输入,用X(实际页数)页的矩阵图进行说明的话会比较容易理解。
其中一条轴线将信息划分为“个人性的体验”与“组织性的体验”,另一条轴线分为“通过媒体进行的体验”与“实际的体验”。人类所有的信息输入都是通过这两条轴线所组成的四个象限来进行的。
“组织性的并且是通过媒体进行的体验”,可以是在电视、报纸,以及其他大众传媒和广告中获得的体验。
对于“组织性的并且是实际的体验”能举出的例子有:在学校、公司、家庭的体验,等等。
另一方面,“个人性的并且是通过媒体进行的体验”所说的是读书和网络上的体验。
04与之相反,对于第四象限的信息虽说是“实际的体验”,但同时也被归类于“组织性的体验”的学校、公司、家庭中所获得的东西,总会含有很强的被动要素。因为学校和公司拥有强制性的系统构造的组织,个人无论是否愿意都会受到影响。
另外,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来说,想要从“通过媒体所进行的体验”中逃离出来是相当困难的。尤其是作为“组织性体验”的以电视、网络为中心的大众传媒和广告宣传特别容易影响到我们。
05像这样的“组织性体验”的时间如果变多的话,人们的思考回路会变成什么样呢?
人们会服从于现实生活中的学校、公司之类的体系,虽然是虚拟的体验,但只要置身于媒体或是广告的影响下,我们大概就很难会质疑那些体系内的常识和范例,也很难对媒体和广告所营造的氛围进行多面性的思考。
比方说你很容易将电视上的评论家发表的意见误认为是自己的意见。
06这样的表面上的漂亮话,不会让你养成“从里面看的话不就不一样了吗”这样的进行“复眼思考”(批判性思考,欲知详情请看下文)的习惯。
这种体验会让人无条件地接受社会上所传播的信息,并且坚信它仿佛就是唯一的正解。
4、通过和作者大脑的碎片链接,我们的大脑将得到扩张
01而所谓的拥有“拼图型思考”的人有两件事是做不到的。
第一是,除了最初设定好的“正确”的图片之外,无法创造出其他任何图片。
第二是,这一类型的人无法对图片进行更改。
5、通过阅读所习得的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两种能力
01读书不仅能够实现自己想要做的事,还能帮助我们学习两种能力。那就是“注意力”和“平衡感”。
02注意力可以通过包含考试、复习在内的每日学习来获得。在有限的时间内记住一定量的知识,或是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锻炼注意力的绝佳机会,同时它也是学习的目的之一。
03这里说的平衡感,指的是能够把握自己和地面(地球)、家人、他人的距离感,也就是能够把握自己和世间万物之间的合适的距离感的能力。
04如果世界观扩大了,我们就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观察事物和他人。能够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不仅能帮助我们锻炼自己的平衡感,还能成为个人包容力和宽容力的基础。
5、通过阅读所获得的在社会中“幸福生活”的能力
01“社会科”是为了让孩子对以往至今的尝试和先例进行质疑,让孩子们获得“复眼思考”的能力而开发的学科。这门学科的最大目的是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研究关于身边的事例乃至于社会和人类的关系。
02不读书的人总是会被相关问题的报道或其他信息弄得团团转,视野变得狭窄,看问题无法从多角度下手,进而就可能做出草率的判断。看问题只看到表面可能会让人变得肤浅。
通过读书,如果我们能够拥有描绘着人生轴线和世界观的鸟瞰图的话,应该就能进行逻辑性的议论和判断了吧。
6、有效阅读,实现人生跃迁
第二章 第一个七天阅读训练
阅读是最好的学习。追随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
——普希金
1、阅读训练一:如何阅读,获得想象力
01“读书这一行为,绝非是为了获得信息所进行的,而是为了知道能从自己脑子里提取出多少知识而进行的行为。”
引自《现代特写》
02人脑以视觉区域所捕获的影像和语言中枢所理解的语言为基础,理解当时所处情景包含的意义。
但是,因为电视的画面源源不断地将新的信息送到我们脑中,人脑单是理解这些新来的信息就忙得不可开交了。因此对这些信息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层。
03大脑为了要想象《雪国》的情景和登场人物的画面,视觉区域会开始运作。储存在视觉区域的过去的影像被取出,该场景的画面在脑内被创造出来。酒井教授指出,正是这一循环与培养“想象力”有着重要联系。
04“我觉得,虽说是读书,但读的不仅仅是书中的话。还包括比如说让脑袋回忆起视觉的影像,或是与自己过去的体验对比进行思考,并且因为能够靠着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进而渐渐对自己的思考系统进行构筑,人类所拥有的创造性的脑力才能被充分活用。”
引自《现代特写》
05因为越是看分辨率高的东西,人的想象力等级就会越低。因为如果什么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的话,就没有必要对模糊不清的部分进行想象。
2、阅读训练二:如何阅读,修炼“吸引力法则”
01脑内的联系形成了回路,当它们作为想法和思考开始结晶之时,是不是就会变成一种信号的发送装置,开始发送某种像电磁波一样的东西呢?我认为与这种电磁波产生共鸣的东西会被吸引过来。
人类自身就是粒子的集合体。我想象着有横线、竖线和斜线负责将那些知识、技术和经验的碎片连接在一起。我们应该可以将那些线称为“触媒”吧。
02“触媒”有三种,其中一种非“读书”莫属。只有通过体验其他两种“触媒”——“玩耍”和“艺术”,才能在脑内形成一些回路,沉淀着的知识、技术和经验的碎片才能充分地结合在一起。
3、阅读训练三:如何阅读,将自己的大脑与作者的大脑连接起来
01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感受器,并且在自己脑内储存各种各样的大脑碎片,这就是读书带给我们的帮助。
4、阅读训练四:如何阅读,让大脑感受器活性化
5、阅读训练五:如何阅读,以获得更多“mikata”(想法或伙伴)
6、阅读训练六:如何阅读,预测未来趋势
01我刚刚说到,读书就是一个把自己的大脑和他人的大脑碎片相结合的行为;而我们脑内所吸收的他人的大脑碎片将会增殖,并且开始互相连接在一起。这会产生全新的思考和意见,而预测未来便是其副产物。
02《一网打尽:贝佐斯与亚马逊时代》
03《新数字时代:重塑人类、国家和企业的未来》
7、阅读训练七:如何阅读纯文学书籍
01自那以来,我开始专门选择同一个作家的作品来通读。这样看着看着,我就感觉自己能和那个作家共享一个大脑。虽说是小说,但我渐渐感觉通过那个作品我能够看到这些主人公独有的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方式。
02现在我终于知道当时我为什么会看书看得如此忘我。因为通过这些作品,我感受到了现代社会的气氛。不,虽然感受得到那种气氛,但我却对无法将它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自己而感到火大。因此对于能将这些气氛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作品,我非常尊敬。无论是哪一本书,都将每个现代人所抱有的烦恼和不合理的东西给展现了出来。
第三章 第二个七天阅读训练
阅读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富兰克林
1、阅读训练八:如何阅读经典名著
孩子们判断书籍有趣的标准在于他们能不能将自身投射于书籍的世界中。所以我并不是说名著全部都不好,只是我没办法进入这两本名著中的世界中去而已。
2、阅读训练九:创造开始阅读的契机
01《彼得定律》(The Peter Principle)(劳伦斯·彼得、雷蒙德·赫尔著,钻石社)
《Power!企业中的权力》(迈克尔·柯达著,德间书店)
《I'm OK You're OK:幸福的关系与破碎的关系》【托马斯·A.哈里斯著,同文书院(绝版)】
3、阅读训练十:生命赐予我与书面对面的时间
01埋头于工作的那段时间也还蛮充实的,但生病后我终于知道了享受读书也不失为人生一乐,而这种乐趣在工作中是找不到的。
4、阅读训练十一:如何阅读,创造出自己的意见
01“对于这个项目,我想要这样做。”
“从社会整体的动向来看,这样做的话不是会更好吗?”
其实,我面对能像后者那样表达意见的人有很强烈的自卑感。虽然以前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感到自卑,但现在我可以诚实地说是因为我没有教养。
02所谓见识是需要积累的。只要见识的积累量没有超过一定的刻度,是没有办法创造出自己的意见的。
我想说的就是,如果你想要改变自己,就必须通过读书来增长自己的见识。
5、阅读训练十二:如何阅读,轻松进入别人的话题
01以成为Media Factory的经营者为契机,我为了让自己能与作家和编辑们正常沟通,要求自己每年看一百本以上的书。虽然开窍得比较迟,但从这会儿开始,我才真正走上了读书之路。
6、阅读训练十三:如何阅读,建立未来规划
01为了开垦那片原野,我们必须在25~55岁的30年间,在职场外的团体组织中,左二个、右二个地创造自己的立足之处。无论是地区社会团体、男性铁路宅(铁路爱好者)团体、研究者团体,还是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团体——羽毛球也好,单簧管也好,围棋也好,全都OK。
02一边以工作为主轴,一边积累与工作之外的团体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在后半生,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人生大山变得更大的话,就必须要增加与外界的交流;要想让大山的环境变得更好的话,还需要提高交流的质量。
03如果你没有像这样的人生鸟瞰图,在组织内部稍微发生一点小事你就会被逼上绝路,无法脱离视野狭窄的危机。
对于视野狭窄的人来说,如果之前一直能看到的救命稻草突然从眼前消失的话,他们有时还会产生无计可施,万事休矣的错觉;甚至还有一些极端的人选择了自杀。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够看到人生鸟瞰图,无论是改变战略还是寻找退路都能够有用。
7、阅读训练十四:量变带来质变,突破300本书籍
01教育学者齐藤孝老师曾说过:“读书就如沐浴在文字之中一样,当读书超过了一定量之后,它就会变成我们写文章的契机。”
第四章 第三个七天阅读训练
我的工作就是阅读,读一切可读之物。
——巴菲特
1、阅读训练十五:如何阅读,实现“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综合能力”的转换
01信息综合能力指的是把要素组合在一起使它们产生价值的能力,换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组合能力”,英语表达为“Imaginative Problem Solving Skills”。
02教师的工作也是向学生们灌输“正确答案”和“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在“快速且准确地把正确答案教给别人”这一信息处理型工作上花费大量时间。
如果养成了这个习惯,在你进行策划、灵活管理、考虑人生的那一步棋怎么走、育儿等之类的需要创造性思维的时候,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以正解至上主义的思维模式处理问题,导致结果不尽人意。
03当面对正解不止一个的问题时,我们有必要从“寻求正确答案的大脑”转换到“推导出
04每个人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面对问题,在短时间内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我认为从这个典型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面试考验的不仅仅是大脑的运转速度(大脑的信息处理),还有大脑的灵活程度(大脑的信息综合)。
2、阅读训练十六:如何阅读,提高沟通能力
01因此,首先要乖乖听别人说话。看着对方的眼睛,时不时地点头与应和。只要对方说话时感觉很轻松,那么他们对我们的信任感也会增强。无论是谁,都会想要把新的信息或是珍藏在自己大脑里的话题告诉自己信任的人,这样,我们就可以更轻易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3、阅读训练十七:如何阅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01要想养成逻辑思维能力,应从时刻在意自己的行动和思考是否合乎逻辑开始做起。对某一主题抱有自己的想法,通过和他人进行辩论,阐述道理并说明自己的想法,渐渐就能拥有逻辑思维能力。
02要想养成逻辑思维能力,应从时刻在意自己的行动和思考是否合乎逻辑开始做起。对某一主题抱有自己的想法,通过和他人进行辩论,阐述道理并说明自己的想法,渐渐就能拥有逻辑思维能力。
4、阅读训练十八:如何阅读,提高模拟演练能力
01要想体会并获得模拟演练能力,就要养成时刻对未来的事情进行预测之后再行动的习惯。
5、阅读训练十九:如何阅读,提高角色扮演能力
01如果能从别人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话,世界观也会扩大。如果世界观扩大了,思考习惯的幅度也会变大,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起来。我们还可以把获取他人的观点称作一种“成为大人的技巧”。
对此,读书是再适合不过了。
优质的非小说类文学作品或传记可以让我们体验他人的人生。
02优质的非小说类文学作品或传记可以让我们体验他人的人生。
03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来虚拟体验各种各样的人生。
6、阅读训练二十:如何阅读,提高演讲能力
01无论这个想法有多么宝贵,只要对方无法理解,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不仅仅要依靠于逻辑,还要绘声绘色,这样才能影响对方,进而打动对方。
在各种各样的意见能够共存的成熟型社会中,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得简单易懂是一项必须具备的技能。
02体育是对身体素质的表达;美术是通过绘画、雕刻、设计来表达自我,音乐也是通过声音或旋律来自我表达。就连生活技能课都是通过料理、衣服、手工制品来表达自己脑海中的想法的。
表达能力也指把自己的大脑碎片“连接”到对方的脑上。让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尽可能坦率、简单而又正确地传达给对方的技能很重要。
03众所周知,拥有最多自我表达机会的电视界和游戏界的精英们大都是“乱读(不加选择地广泛阅读)家”。
7、阅读训练二十一:如何阅读,提高复眼思考能力
01批判性思维”,但并不是指把所有东西都评判一遍。如果净挑骨头的话,只能算是个“天邪鬼”(日本传说中的恶神之名,形容爱故意和别人唱反调,违逆他人言行或想法,性格扭曲的人)罢了。
02因此,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一种“运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持有自己的主观认知”的态度,换言之就是洞察本质的能力。在此意义上,我将“Critical Thinking”翻译为“复眼思考”。复眼思考指的是不以简单的识别模式来分析事物,而是从多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的思考方式。
第五章 有些能力,只有有效阅读才能获得
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1、从今往后的时代中不可或缺的“信息综合能力”
01所谓信息处理能力,指的就是在世界观固定的情况下玩游戏的时候,最快得出正确答案的能力。
02所谓信息综合能力,就是把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技巧相结合,得出“让自己能够认同的答案”的能力。这并不是指去想什么才是正确答案,关键是要自己创造出能让自己信服的答案。
03和标准明确的信息处理能力不同,信息综合能力很难用分数来评估。因此信息综合能力也被称为“看不见的学习力”。
2、阅读是一种工具:独处的最好方式便是阅读
01“人从出生到死为止,都没办法和他人完全地相互理解。”
我认为这是21世纪成熟型社会中共通的基本认识。
因此,重要的不是二十四小时都在网上跟人保持联系,而是要断开网络“一人独处”。因为这能锻炼你忍受孤独的能力。
3、培养信息综合能力,孩童时代的阅读“游戏”是关键
4、阅读是一种工具:读书给孩子听,可以加深亲子间的羁绊
01但是,读书会对幼儿期的小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尤其是对于幼儿期到小学三年级之间的孩子来说,没有比读书给他听更好的道德教育方法了。
5、成年人要如何磨炼信息综合能力
01“男人要想变得理智起来,要么就得生一场大病挺过鬼门关,或者待在牢房里进行哲学沉思,要么就得上战场。”
02西部先生想说的是,人们要想脱胎换骨,就得遭受与之相应的强烈震撼。
03死亡是人类作为一个生物所面临的终极的极限状况。据说在了解那些被告知身患癌症的人的经验谈的时候,通过对“死”的近距离感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
04孩子就玩游戏,大人就去旅行,然后要直面极限状况,再加上读书,通过这样的经历就可以让信息综合能力得到强化。
6、阅读是一种工具:迅速和你想认识的人熟络
01比如我第一次见到重松清先生的时候,我借了二十多本他的书,读了其中的十本左右,然后把其中印象深刻的名言给背下来。我会在谈话期间若无其事地说出来,比如问他“您书里是不是有这句话啊”后复述给他听。
02像重松清先生这样的小说家会把自己脑中经过苦思冥想所编织而成的思想假托于小说的主人公等登场人物,借他们的口说出来。面对熟读了自己作品的人,作者应该会感觉到对方共享了自己的大脑的一部分。所以很愿意和这些人一起做某事的可能性也会变高。当我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时也确实会这样想。
03你最好想着,只要初次见面没有抓住对方的心,就没有下次机会了。
04让人与人之间产生联系的道具越是智能,人就会越来越不想,也不擅长与他人产生联系。
注意到这一点很关键。
05对于有着和别人产生联系的能力的人来说,说实话,道具是多余的。因为越是依赖于名片、脸书和推特,人就越不会在意初次见面的时候会留给对方怎样的真实的印象。
第六章 让讨厌阅读的人也能养成阅读习惯的方法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
——林语堂
1、首先,要认识到阅读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
01在其他先进国家,通常如果说到语文课,就是指批判性思维的养成课程。因此,语文课的中心是进行讨论。
02说到语文课,我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同年级有一个从美国回来的海归子女。据说他渐渐无法接受这种由教师进行单方面授课的日本语文课,然后他直接跟老师说:“请让我来上课。”
03据说他渐渐无法接受这种由教师进行单方面授课的日本语文课,然后他直接跟老师说:“请让我来上课。”
04日本的语文课如果不能从教条式地把正确答案强加给学生的单方面的“道德教育”中脱离出来的话,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复眼思考能力的。读书不只是读那些别人让你读的书,得出所谓的“正解”,而应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阅读的。
05通过各种意见的激烈碰撞,大脑的神经突触会变得活跃。这样多次重复之后,我们不仅会有自己的独特观点,还能渐渐理解他人的不同观点吧。
2、我到底是怎样选择书的
01我每年读120~200本书。
33岁,我开始认真看书,到59岁的26年间我读过的书超过了3000本。
02至于应该选什么样的书来读,大致上可以分为六种模式。
1)作家模式,在图书馆借某个作家的书,五本也好,十本也好,总之就是有多少就借多少来看。
2)兴趣模式,如果你看到了感兴趣的封面和书名,就从中挑五本左右一起买下来。
3)出版社模式
4)媒体推荐模式,先看媒体的书评,然后再挑感兴趣的书来看。
5)榜单模式
6)口碑模式,尝试去阅读在和自己尊敬的人的对话之中出现过的书籍。
3、畅销书能畅销自有它的理由
01当我们手里拿着顺应时代潮流的畅销书,思考它为什么现在能如此畅销的时候,就能够读取现代潮流中的“意识碎片。
4有百分百遇到好书的方法吗?
01《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这本书毫无疑问,现在已经成了构成我脑回路的一部分,也让我对个性和能力的思考方式焕然一新。
我之前一直误认为个性和能力都是与生俱来的。以前我一直想着要“挖掘”“磨炼”这些生来具备的个性和能力。
但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先生则否定了这一点。他说孩子的才能是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地区来决定的,每个人的能力的差距并不是天生就有的。
02如果你想结合他人的知识获得新的观点,看一些自己不太了解的领域或是作者的书籍是很有用的。
5、在阅读成为习惯之前,强制方法也是必要的?
01教育,就是“传染”和感染。爱读书的人,读书的时候表情真的是非常丰富的。哪怕在很安静地看书,也会向周围释放出一股气场。如果孩子们也感受到了这股气场,应该或多或少能受到影响。
02对小孩而言最好的教材一直都是大人学习的姿态。
6、单单看书是远远不够的
01不以知识的输出为前提的输入,在中途我们就会变得懈怠,比其他的任何事情都容易令人厌烦。最后很容易变成你自以为是在读书,实际上不过是眼睛在无意识地盯着文字看而已。
02为什么知识的输出是重要的呢?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你在读书后产生“能够把书本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结合在一起”的成功体验。
03所以我们只需要把看书时触动心弦的句子记录下来;把看书的感想说给别人听;或是在博客、推特或者脸书上把自己推荐的书介绍给别人就好了。
04在面试时人事部长应该会优先录取那些想象力丰富的人吧。
第一种类型:能够活用手机,有主动进行调查的“自主学习”的习惯的人。
第二种类型:虽然现在还在打瞌睡但会呆呆地看着车内周刊杂志的悬挂广告,时不时仔细观察车内外发生的事情,想着“如果发生了这件事接下来就是这样吧”,发挥自己想象力的人。
05我经常看见常年和狗狗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和他的狗一起散步的光景,我注意到他们的表情非常相似。
06抛开手机,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并不单纯是生活习惯的排除或增加,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