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觉得:离开学校,还能坚持看书,可能是我截止到目前,最难得的一个习惯。有人说,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太难,太枯燥,读不进去,我哑然一笑,身在书中我自欢喜,有岂管他有用无用,那么多不曾感受过的故事,错过,岂不成了最大的过错。
有用或者没用,真的重要吗?或者说真的分得清吗,喜欢就读一点,不喜欢就做吧,何必强求,勉强自己,书没看进去,反倒给自己憋出一身伤来。而且本身有用没用,就是说不明白的。
最近我在看罗蒙老师的品四时之诗,原因有三:1.小时后学唐诗,是任务,是必须要记得,而现在,再去读小时候读的书,看到的是唐诗中的美学:小时候只记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却丝毫没有画面感,如今在看,看到的画面,不逊于任何一处网红之地。2.小时候或者记忆力很多地方理解是错误的,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 也有学者指的是井栏,3.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在繁杂琐碎的日子里,如何不焦虑,享受其中,也许最初,最纯的古人智慧能给我们一些解答。
读书让我不再畏惧。至少目前遇到的难题,大部分我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我沉醉于旖旎婉转的婉约唐词,也惊叹于波诡云谲的商海经管,我享受专业技术书籍带来的实用,也关注慰藉一时的鸡汤,甚至是木工的榫卯原理,剧本创作原理,都读的津津有味,看到不同的书,看到不同的世界,我期待有一本书,像穿透密室窗户的一道光,带引我进入一个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