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静波 摄影 王中奇
农民工吴桂春,五十多岁,他在东莞图书馆留下的临别留言,离开“万般不舍”,“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的介绍,感动了无数的人。
人们为什么感动?读完十二年书很常见,读完高中就有十二年了,在大学教育大众化的当今中国,读了12年书,真的不值得感动。让人感动的也不是他读的书多,写的文字好,甚至也不是他对读书的热爱。现在爱读书的人很多,很多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读很多书,也很爱读书。为什么我们单单对吴桂春热爱读书很感动呢?
吴桂春的热爱读书,首先出乎人的意料。农民工离妻别子到他乡打工,不是为了赚钱吗?他竟然业余时间在图书馆泡了十二年。其次,他读书有什么用呢?读了十二年,不还是一个农民工,一样面临失业。读书不是因为读书有用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改变命运而读书,为提高学习成绩而读书,等等,等等,哪一款都不适合吴桂春。因为热爱而热爱,他没有功用目的。因为外在的原因不得不离开书和图书馆,就像要与热恋了十二年的情人分手,“百般不舍”“余生永不忘你”,这缠绵的深情令人动容,让人深思。
一般人读书,因为很有必要,不读不行。自己不愿读,家长会逼着读,老师会逼着读。学校毕业之后,还要读,因为要提高学历层次才能晋升,是因为要写论文才能评职称,等等,等等。君不见,高考结束,多少学生漫撕书本喜欲狂,又有多少人职称到手后不无得意地感叹终于熬到了云开见月明。农民工吴桂春不同,他不是被逼着读书,他是闲读书,读闲书。
闲读书,读闲书,与因前途、功名不得不读书的区别,在我看里相当于酒与粮食、鲜花与蔬菜、爱情与传宗接代的差别。粮食、蔬菜、传宗接代,是维持生命和延续生命之必需,讲究的是实效;而酒、鲜花、爱情,则非必需品,没有,不伤大体,有了,更有滋味,讲究的是热爱和美。
闲读书,读闲书,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活法。
首先,闲读书,就是有闲了就读书,读书是打发闲暇时间的方式。休闲的方式很多,可以打牌、下棋、聊天、逛马路、睡懒觉。在休闲活动里度过的时间,也是生命的重要部分,这部分的质量如何对生命的质量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读书相对其他娱乐,内涵更丰富,更多样。书本里是无穷尽的思想、感情、经验、想象,古今中外,虚虚实实,人类生活所及、思维所及、想象所及的世界,都在书本中可以触摸、品尝、体验。读书让人突破眼下现实生活和个人体验,跨越所有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去感受多种多样生命的趣味和意义,去接触、理解各种对世界、人生的解读,去观察、思考万事万物的现象和规律。
其次,读闲书,读的是喜欢的书。闲书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没有用的书,这个用是指直接的功用。读了,古时不能考科举,今日无益上大学、无益评职称。第二层意思,是读者喜欢的书。尽管没用,但读的人喜欢,要千方百计找来看,偷偷摸摸也要看。贾宝玉找到的<<西厢记>>是闲书,他视若珍宝,只肯与黛玉偷偷分享,断断不能让贾政知道;当年上中小学时,我们课桌底下偷看的小说,就是属于闲书范围。成年后,工作之余的闲暇很多,本可以尽情地、光明正大读闲书,但大多数人却没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这真是让人悲哀。吴桂春很幸运,有闲去读书,东莞图书馆能提供场地和书籍,更重要的是他仍有阅读的兴趣。
第三,闲读书,读闲书,直抵幸福本身。相对功利打算或者作为任务的读书,这种读书直接充盈生命,带来幸福,不需要假借其他中间环节。作为任务的读书,从根本上是有益于生活、生命的,但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学生读书,首先要转化为好大学,再转化为好工作,再转化为好的收入,好的社会地位,最后才转化为人生的幸福。读书只是敲开重重人生幸福之门的第一块砖头,读书本身很难说是幸福。所谓十年寒窗,所谓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的滋味并不美好。闲读书,读闲书则不同,它让人很有趣味地度过生命的闲暇时间,直接给人带来幸福。
吴桂春下班之后到图书馆,找到想看的书,安静地坐着,悠然地阅读、品咂,尘世的喧嚣褪尽,满屋的书香萦绕。读书,让他的生命充盈、饱满、平和、优美。他连续享受这美好的光阴十二年了,一朝割舍,如何愿意?“万般不舍”是真情实意。
其实闲读书,读闲书,没有功利目的,但并非没有任何个人和社会功效。吴桂春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是的,满腹诗书气自华。首先,读书人很难去做坏事,很容易去做好事。因为做坏事会让他耻辱,做好事让他倍感尊荣,这样的荣辱相别,书上说得很清楚。其次,读书让人大度宽容。见多识广就能见怪不怪,大度宽容的基础在于理解和同情。在书里,人物的内心波动纤毫毕现,痛苦、纠结、怪异、乖张、愤怒都有自身的逻辑。与书里人物共情,读者体验了不同的人生问题,见识了众多的矛盾开展。回到现实,周边的人、事冲突,在别人眼中是麻纱,越扯越乱,他却看得清来路,摸得着去向,宽容一笑,矛盾冲突就成浮云一朵。
一个社会,如果闲读书,读闲书成为一种风尚,那必然是一个更和谐、更文明、更优雅的社会。有一个世界人均读书量的国家排名,以色列、日本、法国、韩国位居前列,中国排名比较靠后。以色列人均年阅读量为60本,中国人均阅读量不到5本,这里面包括了学生读的教材。对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重新焕发青春的历史古老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将逐步走向国际舞台中央,推动文明发展,建成文化强国,提高国民素质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除了要进一步推动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一代代栋梁之才外,很有必要改变、引领读书观念,不要以有用无用作为读书的唯一标准,鼓励民众闲读书,读闲书。
目前各大城市已经建有公共图书馆,图书馆的硬件软件、藏书量都很壮观,但去读书的市民并不十分踊跃,去的多是陪着孩子阅读的家长。农村的读书条件普遍不好。近年国家农业农村部在全国各地农村建农家书屋,免费配备书籍。但据了解,很多的农家书屋无专人管理,门可罗雀。
作为文明大国,成年民众中热爱读书的却不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读书的功利目的性太强。社会普遍认为读书是大事,但只是年轻人的事,读书决定他们的未来、前途,所以特别重要。当然,年轻人读书只能读有用的书,读闲书是浪费时间。至于成年人,工作又不与书打交道,读什么书呢?那不是闲得慌,吃饱了撑的?简直就是不务正业嘛!这种唯功利是图的读书观必须彻底改变。
闲得慌去读书,吃饱了去读书,读闲书,于个人是一种很好的活法,于社会是一种文化文明,应该在中国社会成年民众中普遍推广。读书不仅是读书人的事,而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的活动,是一种很有趣、很快乐逍遥的生活方式。
谢谢农民工吴桂春,你质朴的留言,也许为众多的人打开了一扇幸福之门。或许,感动于你的留言,中国成年人中会兴起一股闲读书、读闲书的风潮,能如此,善莫大焉。
2020.6.28
0阅读
搜索
闲时看书看闲书
季羡林读闲书的理由
看闲书的好处与坏处
值得看的闲书
读闲书有什么好处
东莞图书馆农民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