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习作迟迟未总结,因为我们没有“写”,而是换了一种形式。本单元习作要求见上图。
交流传统文化,主要目的还是增加语文学习趣味性,使了解学生多了解民族传统文化。但是,就习作来说,对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帮助不大,作为教材来说,除了学习趣味性、和了解民族的传统文化,最直接的习作教学目标不算明确。相比较前四个单元来说:
第一单元 写事
第二单元 写人
第三单元 秋天
第四单元 观察日记
练习目的明确,贴近学生生活,其实更功利一点来说,考试的时候容易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这几篇习作,或者改头换面、或者模仿改造,顺利在考试中赢得高分(这应该是很多老师、同学、家长最关心的)。因此,我们在教研中,想到了两种操作方法。
一,回归到写事的习作练习去,结合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描写、记叙一件事。比如:包饺子、包粽子、看灯展、放烟花、做风筝、参观名胜古迹,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事的习作上,得到了练习,不过内容很广,不易把握。
二,做一张手抄报,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要求:独立完成,图文并茂,不可打印,杜绝把自己的作业留给家长。这样做的好处是,难度降低,学生喜欢,民族传统内容可以得到最大化地拓展,增加学生的了解。
于是,上个周末,布置学生完成手抄报,然后课上先分组交流,再全班展示。整体来说,感觉学生们都开动脑筋,小报做得很精美,当然也不乏应付的、或者能力弱的同学,画面杂,颜色脏,书写乱,无排版。我又想到之前在《要不要辅导孩子写作业》一文中写过的,孩子的能力就在这样的一次次开放式作业中得到了提高,也拉开了差距。从第一次作业的时候,家长有指导和帮助,孩子的能力就一点点提升,如果从开始就完全放手,孩子的能力就原地踏步,落后于人了。
下面展示的是优秀作业。
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阅读!转发是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