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则拼多多员工猝死的消息,让2021的开局彻底坠入寒冬。习总书记“每个人都了不起”的致辞还在耳边,拼多多告诉你“底层人民就应该以命换钱”。
虽然拼多多过后将这段发言推给万能的外包接锅侠,但是冷冰冰的公关致辞也看不到一丝人味儿,倒是让逝者父亲2分钟内反馈朋友圈截图的效率颇高。
朋友圈里几个常年加班的朋友,深夜转发了这则新闻,配上惊恐的表情,继续埋头干活。
拼多多的市值暴跌后再暴涨,丝毫不受影响。
这个事件就像是一颗碎石投入大海,除了激起几丝涟漪,逃不掉石沉大海。
我向来不爱对公共事件做过多的评论,因为媒体早把我想说的话说完了,还说得更漂亮,除了表达无能为力,我们不过是韭菜,我又能说些什么呢?
可是这次,我希望留下一点声音,一个在内卷洪流中的声音,一个渴望改变的声音。
当树苗长成韭菜
种下一棵小树苗,
给它淋一场不会停的雨。
它拼命成长,
你努力收割。
绿枝变成韭菜,
躯干露出年轮。
天下人苦996久矣,猝死的悲剧也不是孤例。可怕的不只是这个事件本身,而是“拿命换钱”认同者绝非少数。
认同者认为在飞速奔跑的时代,本就是能者多劳,选择了互联网高收入,就应该承担加班、牺牲生活质量、甚至是生命的后果。
这是一个正常社会应该具有的价值观吗?
赚大钱的方法写在刑法里,那是不是只要愿意承担坐牢的后果我们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我们想要更高的报酬,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代价绝不应该是牺牲健康、牺牲生命。
更何况这个社会真的是多劳多得、奋斗就能改变命运吗?
早年的市场空白确实给了一批互联网从业者获取巨额财富,实现阶级跃升的机会。而如今,行业格局趋稳,发展步伐放缓,改变命运早已不易。
当然,大厂的工资依然是行业翘楚,但是平均到时薪,还有其他成本也不该被忽略。年轻就可以透支健康赚钱,那么透支的健康又需要多少成本去治愈呢?当你拖着残躯病体干到35岁,对不起,大厂的门关闭了,你又该怎么办?
不要高工资就能脱离996,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大厂996,小厂不落后,其他行业也自然不会错过加班文化结下的硕果。这几年,跟同学朋友们聊天,大部分人都经常加班,覆盖各行各业。公务员就能一张报纸一杯茶?其实加班到12点的比比皆是。
在影视行业工作几年,我经常能看到导演们通宵出策划、拍摄,日常收集北京清晨的日光,但大部分收入都不高。
赚得不多,身体毛病多,才是当代青年的常态。
昨天有个热搜,上海白领体检异常率99%,不健康的作息饮食严重摧残着年轻人的身体乃至心理。
这个报告显然不是危言耸听,工作四年多,我听了不少同事、朋友因为工作抑郁、月经紊乱的例子,交流脱发战痘成为我们的社交货币。
这是我们年轻人应该拥有的正常生活吗?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努力,没日没夜地学习,那是初代996的荼毒。随后,考上大学就能获得幸福生活的谎言被狼性文化、996福报取代,我们不得不重拾挑灯苦读的优良品质。
我曾经在微博看到一段评论:
从小都被教育要争分夺秒,以至于每天我都给自己安排了满满的工作学习计划,只要有意外打破了计划,我就感到焦虑,感到人生虚度,负罪感满满,不敢休息,觉得只有不断往前冲才是对的事。
这段评论下共鸣者很多,我也是其中一个。我很长时间里都认为为事业奋斗是年轻人最重要的事情,工作之后也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进步。不过,我骨子里的理想主义和懒惰主义常常作祟,在996“有前途”互联网企业和影视公司的机会面前,我都逃离了。
逃离之后,我却并未自洽,而是常常焦虑、愧疚,仿佛选择了一份正常上下班的工作我就选择了放弃进取,成了一个没用的废物。尽管生活还是很快乐,但看到朋友们加班升职,也常常滋生困扰。
就像是拼多多的那个回应里说的,选择安逸就要承担后果,焦虑、自我谴责都是我安逸的苦果。
正常的工作、生活有错吗?为什么要承担苦果?
到底是什么塑造了我们这样的价值观?
首先,是巧舌如簧的企业家们。
他们除了说996是福报,还会上升到精神追求的层面。
马云说:“我希望阿里人热爱你做的工作,如果你不热爱,哪怕8个小时你都嫌很长,如果你热爱,其实12个小时不算太长。”“找到喜欢的事,不存在996这个问题;如果不喜欢不热爱,上班每分钟都是折磨。”
热爱、理想,年轻人最爱的字眼。为梦想玩命,怎么会不值呢?更何况还伴随着与父辈们完全不一样的新人生。
其次,是贩卖焦虑的新媒体们。
互联网加班文化的兴起,也是新媒体取代纸媒成为大众信息获取渠道的重要时期。你可以不读成功学,却逃不掉朋友圈爆款鸡汤的投喂。
房价、物价飞涨,你要拼,要成功。
再不努力就晚了!!!
哪一个成年人不是在负重前行?
每一篇文章都要扎你的心,让你保持着不努力就落后、落后就挨打的日常焦虑。焦虑的人们养活了知识付费市场,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92亿元,用户规模突破4.1亿。当他们赚得越多,就越要继续贩卖焦虑,让用户停不下来。
最后,是从不为这个价值观作抗争的我们。
当企业奋斗文化、成功学鸡汤思想,一点点渗透我们的思维,也曾有一个声音在说:你清醒一点。不过我们没听,而是放弃清醒,选择麻木。大家都这样?我又能怎么办?
当一群人被奋斗文化彻底洗脑,另一群人选择用无能为力作为唯一的抵抗,沉迷于娱乐的消解,给自己扣上社畜、打工人、废物的帽子。
有谁真正想做一个废物呢?可是在奋斗狗的眼里,正常朝九晚五的你,是懒惰、是不思进取,是会被社会淘汰的。于是你只能给自己扣上废物的帽子,主动认怂,防止被他们的唾沫星子淹死。
可是,懒惰真的就是废物、不思进取吗?
这里,要提出一个使我们十分振奋的权利——懒惰权!
懒惰权的第一次提出,是由马克思的女婿保罗·拉法格在1880年《懒惰的权利或拒绝工作的权利》中提出,懒惰不再作为一份恶行、一项罪孽,而是一种自由的权利。他拆穿了狂热劳动的骗局,劳动不会使全社会变得富有,股东和商人赚到财富,反而会让生产这些财富的人一贫如洗。
同时,他认为无产阶级被一种异化的对工作的病态热情所绑架,不停地要求老板“给”自己工作。然而,劳动狂热的代价是肉体折磨和精神困顿,这会剥夺无产者的人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作是所有智力衰退和技能恶化的肇因。”
他相信懒惰才是革命的力量,唯有懒惰,即罢工,才能还工人们公正,恢复他们被掠夺的人性。因此,法拉格高歌:“哦,懒惰,艺术和高尚德行之母,安慰人类的焦虑吧!”
法拉格的理论,放在今天同样成立。
那些激情洋溢的奋斗狗们,不就是那个时代里狂热的工人吗?放弃一切生活的权利,把时间都献给工作,俨然一个只需要按下开关按钮的工作机器。
当人生走到尽头,复盘这一生,除了工作,就是空虚。
这绝不该是我们来人间这一趟的意义。
是时候夺回我们的懒惰权了!这样我们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别的事物,去发现自己更多可能、去追求快乐、美好。
正如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所提到的:
懒惰是一种宿命的战略,而宿命是一种懒惰的战略。……不管事情如何发展,我不会改变这种看法。我讨厌同胞们的积极活动、创新动议、社会责任、雄心壮志和相互竞争。这些都是外生的、城市的、高效的和雄心勃勃的价值。这些都是工业的品质。而懒惰,它是一种自然的力量。
为了夺回懒惰权,夺回我们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权利,我们需要有所行动了。
面对996,除了自嘲,除了感慨社会出了问题,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工会在哪里?劳动法的监管在哪里?我们劳动者的自卫在哪里?
最根本的制度、经济问题,我们确实无力撼动,但我们可以发出更多的声音,去影响国家、社会的决定。
抵制盲目奋斗文化,打倒奋斗逼。
对抗职场侵权行为,守护劳动法。
在996文化的牺牲者面前,没有一个沉默者是无辜的。
全中国的打工人们快快团结起来,不要被资本的重赏迷了眼,不要被他们的香饵勾了魂,心安理得地躺倒才是正道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