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乃一声山水绿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译文】 夜晚傍着西山息宿,清晨打水生火,然烟消日出时却不见了人;原来人已上船,随着橹桨的一声欸乃,山水也似乎显得更翠更绿更可爱了。

 【出典】中唐 柳宗元 《渔翁》

  注:

  1、《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2、注释:

  傍:靠近。

  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作者曾写《始得西山宴游记》。

  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属楚地。

  销:消散。亦可作“消”。

  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3、译文1:

  渔翁夜晚靠着西山岩石歇息,天亮后他汲取湘水燃起楚竹。日出烟消忽然不见他的人影,只听得摇橹歌声从绿水飞出。回看渔舟已在天边顺流直下,山上白云漫无目的飘游追逐。

  译文2:

  渔翁夜晚停宿在西山,早上,取来清澈的湘水,又燃起楚竹。太阳出来了,云散烟消,却不见人影,只听见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从天际中流而下,只有山岩上的无心白云在相互追逐。

  译文3:

  渔翁夜晚停宿在西山(在今湖南零陵西湘江外)。待清晨醒来时,他取来清澈的湘江水,以楚竹为柴点火做饭。太阳出来后缭绕的烟雾渐渐消散,却并没有看到人影,只闻得摇橹的声音荡漾在青山绿水之中。回头望去渔舟早已顺流而下,惟有山上的白云在随意飘浮、互相追逐。

  译文4:

  渔翁夜里在西山岩石睡,清晨汲取湘水点燃楚竹。日出烟雾散去不见人影,从青山绿水中传来摇橹声。回头只见天边江心一渔舟,白云随意在山头追逐飘游。

  4、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虽然活了不到50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信佛,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正是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亲族。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之年,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母亲的良好品格,从小熏陶了柳宗元。

  柳州沿袭一种残酷的风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沦为奴婢。”柳宗元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得那些沦为奴婢者,仍可出钱赎回。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已经沦为奴婢的人,在为债主服役期间,都可以按劳动时间折算工钱。工钱抵完债后立即恢复人生自由,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一举动受到贫困百姓的欢迎,后来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

  柳州城外有着大片大片的荒地,柳宗元以父母官的身份,号召组织乡间的闲散劳力,开荒垦地,种树种菜,鼓励发展生产。有了足够的土地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和蔬菜,人民的生活才能走出饥饿和贫穷。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可耕种土地面积大增。柳宗元还重视植树造林,亲自参加植树活动。柳宗元在位期间,整治街巷,修筑庙宇,并开发了不少自然景观。

  5、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这首小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全诗共六句,按时间顺序,分三个层次。“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这是从夜到拂晓的景象。渔翁是这两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边,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影形象地显示着时间的流转。伴随着渔翁的活动,诗人的笔触又自然而然地延及西岩、清湘、楚竹,西岩即永州西山,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曾极言探得西山的欢悦,并描述了西山的高峻:居于西山之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而流经山下的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湘中记》,见《太平御览》卷六十五)。诗中的“清”字正显示了湘水的这一特点。再加以永州一带(今湖南零陵等地)盛产湘竹,于是,山、水、竹这些仿佛不经意地出现在诗句中的零星物象,却分明在读者脑海中构成了清新而完整的画面:轻纱般的薄雾笼罩着高山、流水、湘竹……司空图在《诗品》中有言:“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正可概括此诗首二句的艺术表现特点。这两句既设制了一个秀丽悦目的空间画面,又以夜幕初启、晨曦微露这样流动的时间感引出了下面对日出的描述,可以说在时空两方面奠定了全诗活跃而又清逸的基调。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是最见诗人功力的妙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若从内容上给予整理,这两句描写的是以下情景: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烟销日出,山水顿绿;一方面是渔翁的行踪:渔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然而,诗人没有遵循这样的生活逻辑来组织诗句,却从自我感受出发,交错展现两种景象,更清晰地表现了发生于自然界的微妙变异。前一句中“烟销日出”和“不见人”,一是清晨常见之景,一是不知渔船何时悄然离去的突发意识,两者本无必然的联系,但如今同集一句,却唤起了人们的想象力:仿佛在日出的一刹那,天色暗而忽明,万物从朦胧中忽而显豁,这才使人猛然发觉渔船已无踪影。“不见人”这一骤生的感受成为一个标志,划开了日出前后的界限,真实生活中的日出过程得到艺术的强化,以一种夸张的节奏出现在读者眼前。紧接着的“欸乃一声”和“山水绿”更使耳中所闻之声与目中所见之景发生了奇特的依存关系。清晨,山水随着天色的变化,色彩由黯而明,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诗中,随着划破静空的一下声响,万象皆绿,这一“绿”字不仅呈现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给人一种动态感。这不禁使人想起王安石的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借春风的飘拂赋“绿”字以动态,而柳宗元则借声响的骤起,不仅赋之以动态,而且赋以顷刻转换的疾速感,生动地显现了日出的景象,令人更觉神奇。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艺理论家莱辛在指出诗与画的区别时曾说:“一切物体不仅在空间中存在,而且也在时间中存在。物体也持续,在它的持续期内的每一顷刻都可以现出不同的样子,并且和其它事物发生不同的关系。……诗在它的持续性的摹仿里,也只能运用物体的某一个属性,而所选择的就应该是,从诗要运用它那个观点去看,能够引起该物体的最生动的感性形象的那个属性。”(《拉奥孔》)柳宗元没有静止地去表现日出的壮丽辉煌,或去描摹日出后的光明世界,他正是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特长,抓住最有活力,最富生气的日出瞬间,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表现得比真实更为美好,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苏东坡论此诗道:“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冷斋诗话》)这是恰如其分的评语。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对这一结尾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因而还引起一场争论,一时间,宋严羽、刘辰翁,明胡应麟、王世贞,清王士禛、沈德潜等人各呈己见,众说纷纭,但是他们的争论都局限在艺术趣味上,却没有深入体会柳宗元作此诗的处境和心情。柳宗元在诗文中,曾多次言及他被贬后沉重压抑的心绪,在《与杨诲之第二书》中,他写道:“至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理想抱负和冷酷的现实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极度悲愤的情况下,他“但当把锄荷锸,决溪泉为圃以给茹,其隟则浚沟池,艺树木,行歌坐钓,望青天白云,以此为适。”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表露得更明白:“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可见他并非以一颗平静恬淡的心徜徉于山水之间,而是强求宽解,以图寻得慰藉。但是,正如他在《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中所叹的那样:“谪弃非隐沧,登陟非远郊”,事实上,他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脱,有时候,他因一山一水的遭遇而想及自己的不幸,于是不胜怅惘感慨,有时候他在登陟跋涉中意有所感,情不自禁地显露出不平和抗争,正因为如此,他更强烈地希求摆脱这种精神的压抑。所以,与其说《渔翁》以充满奇趣的景色表现出淡逸的情调,不如说更袒露了隐于其后的一颗火热不安的心。这是热烈的向往,是急切的追求,诗中显示的自由安适的生活情趣对于处在禁锢状态的诗人来说,实在是太珍贵太美好了。于是,在写下日出奇句之后,诗人不欲甘休,以更显露地一吐自己的心愿为快,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的句子,宕开诗境,作了这样的收尾。只有真正体会柳宗元的现实处境,才能理解他结句的用心。诗人自始至终表现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仅出于艺术表现的需要,同样体现着他对自由人生的渴求。这也说明,要深入领会一篇作品的艺术风格,常常离不开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6、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欸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引自"超纯斋诗词" 这首诗是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色彩和动感,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和无限的遐想。

 7、也有版本将前四句作为词。

   《欸乃曲》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月明星稀的夜晚,垂钓的渔翁悠然归来。他既不傍船于流水孤村,也不停泊于古渡小镇,而是卧宿于西边高高的山崖旁,孤芳自赏。东方破白的拂晓,渔翁早早起床,打来湘江的清水,燃起楚地的翠竹,自做自食、其乐无穷。逍遥自在之中,一轮太阳喷薄而出,霞光万丈,流光溢彩。笼罩四周的缕缕烟雾渐渐消退,山清水秀,一目了然,赏心悦目。渔翁陶醉其中,难觅踪影。忽然,浩淼清澄的水面上,响起一阵耀橹划桨的“欸乃”声。回头望去,大地回春,山水皆绿,渔翁驾驶着小船,迎着七彩阳光,从容飘去。

  柳宗元和张志和一样,对写渔翁特有兴趣。诗如著名的《江雪》,词像本首。它们都是通过渔翁寄情山水,放任江湖,抒写隐士之乐之愿,寓含人生失意的孤愤。这首词中的那位自谴自歌的渔翁,大约就是作者自己。第一句从夜写起,渔翁既不傍于流水孤村,也不泊于古渡汉湾,而选择西岩去泊船,以高峻的山崖来作为渔翁傍船的处所,这是在为渔翁的人格和个性作映衬,其中含有独来独往、孤芳自赏的味道。下一句转入写拂晓,渔翁汲的是湘水,烧的是楚竹,何等高雅!何等超凡脱俗!最后两句,渔翁来到“不见人”的地方,是不是消极避世、无所作为呢?不是,“欸乃一声山水绿”便是明确的回答。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自然创造了人,人再回到大自然,即所谓返璞归真,人就成为超人,从而便能发挥无穷无尽的创造力。这句中的“绿”字,就是这种创造力的形象化表现。由此可见,作者胸怀之广博,见识之深远,决非迷恋富贵之人所能比拟。

  全词语淡意深,辞浅境远,所绘之景不仅疏淡清新,悦耳怡情,而且悠远旷达,洒脱豪放,富有奇趣。


  8、写渔翁的诗最喜欢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词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是一首清空的小令,一幅冲淡的水墨,一份超逸世外的闲逸。一渔童,一樵青,一个烟波钓徒几点淡墨泼出一江山水,斜风细雨晕染着多情的江南。

  钓徒之意不在鱼,在于青山绿水,在于这世外的闲情。无钩,无饵,无心,钓明月,钓夕阳,钓一江山水。其实要钓的,是一个“闲”字,一个“禅”字。诗意栖居,烟波之中,醉心的是那份淡泊,那份澄净,那份亘古的宁静。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一种境界。让灵魂诗意地栖居于山水之间,寻找世外桃源,是一种骨子里的浪漫。有的人骨子里,天生就有这种浪漫,只有这样,才能感悟佛陀的:“天上天下,唯吾独尊”的内涵与深意。

  淳朴,古拙,淡泊,深远。闲居山林,逍遥河上,也许人只有摆脱了物欲的禁锢,才能让灵魂得到飞升。不识字烟波钓叟,傲杀人见万户侯;闲居山野的隐士,羞煞世上名利客。

  斜风细雨,江南春色,落英缤纷。春水媚,绿波盈,青山横,白鹭飞。披蓑戴笠,心逐白云,意随鱼戏,行到水穷,坐看云起,卧听风韵松涛。不须归,不须归,只任心灵,放逐在深爱的自然里,忘世忘机。

  《芥子园画谱》云:“与山水有顾盼,人似看山,山亦似俯而看人”。司空图《诗品冲淡》说:“遇之非深,即之逾稀。”空灵天真,非性情中人而不能为。梅妻鹤子友麋鹿,是怎样一种超逸?

  其次是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首禅诗,空灵,寂静,天地之间,只余一人,是一种“空”的境界。我颇喜欢这种境界,万籁俱寂,天地一色。大雪遮盖了一切,心也变得沉静,不言不语,就这么静,仿佛时间凝固,空间消逝,空无一物。

  柳子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也风流蕴藉,天下独步。西岩就是现在零陵的朝阳岩,岩石怪异陡峭,高耸江岸,古树苍苍,翠竹蓊郁。内有一洞,洞径数米,深数百米,居于洞中,听水潺潺,与神仙无异,可谓是一种享受。傍西岩,枕水眠,人生一大快事!

  最妙的是“欸乃一声山水绿”、“岩上无心云相逐”,不知姓名,无有归处,人生如此,复夫何求?

  8、隆冬时节,重云如盖,薄暮冥冥,阔大苍凉的天幕之下,寂静无声的群山延绵直至天边,但却是飞鸟绝迹;蜿蜒曲折的古道通向万里之外,竟然渺无人踪;山谷中的一条江流也是雾锁烟迷、无声无色。弥漫天地的冰雪使得整个空旷寂寥的世界显得衰败零落、荒凉萧瑟,更有几分阴森恐怖。然而,就在这似乎没有半点生机的苍茫之中,一叶扁舟静泊江心,一位渔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凝若雕塑,端坐舟中。他无视刺骨的寒气,冷漠淡定,凛然自傲,倔强地伸出细长的钓竿,孤身一人独钓江雪。

 这当然不是一幅现实中的景象,而是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那首《江雪》在我们眼前展现的场景。这首诗是他被贬任为永州司马时所作。在此不久之前,他是唐顺宗时期朝廷内革新派的重要人物,参与了王叔文和王伾所领导的永贞革新。随着唐顺宗下台,唐宪宗上台,革新以失败告终。顺宗的继任者宪宗虽是唐朝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中兴之主,但他对前帝的亲信却是不论是非功过一概予以谪贬驱除。泱泱大国从来不缺人才,驱除几个文臣对统治者来说如同赶走几只蚊虫。因此,所有的革新参与者都被谪黜,且终身不得赦免,此即史称之“二王八司马”事件。

 柳宗元一家人初到永州,生活极端艰苦,未及半载,老母卢氏便病逝,居所又连遭大火,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残酷政治斗争失败所遭受到的沉重打击加上艰苦的生活环境,身为朝廷的弃臣,柳宗元心中的忧伤愤懑、失意苦闷和孤寂落寞可想而知。此时,面对隆冬腊月的清寒世界、了无生机的荒僻之地,诗人用他的想象力和才华呐喊出他内心中的孤傲和怆然。

 外在的世界是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高天辽远,群山寂静,一派清冷寂寥;而默然直面寒江的渔翁,他那苍凉的身影展示出的既似无所作为的无奈和自我放逐,又似睥睨天地的勇毅和与冷漠俗世相抗衡的决然;同时,渔翁的心底应该也是充斥着极度的迷茫和焦虑、压抑和孤寂,混杂着心灰意冷的沮丧和不甘而抗争的忧愤,既是凄楚悲苦,又是孤高冷傲,那悲切和愤怒之情在不断奔涌,几欲喷薄而出。这场景、这渔翁的形象和内心应该正正是此时柳宗元所处环境和心绪的写照。

 人生在世,总会有挫折,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人生的重大挫折却是悲剧性的。当理想、梦想与现实严重冲突而致使完全落空甚至彻底破灭时,在人的内心深处所造成的强烈震撼产生出非常深重的毁灭感,柳宗元此时感到极度忧愤是不奇怪的。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他永远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而他准备了多年又经营了许久的官场人脉,他多年奋斗积累的业绩口碑,他建功立业的满腔抱负,所有一切均已化为烟云。这伤痛可谓深入骨髓。

 生活还在继续。来到完全陌生的荒僻之地,似乎一切又都回归到原点,苦闷中的柳宗元逐渐转而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寄托。他寻幽探胜的足迹踏遍了永州的山山水水,大自然的美丽和山民的善良淳朴给他受伤的心灵极大的抚慰,使他愁怀渐解,写下了众多的诗文作品。大概是在那个严酷冬日的两三年之后,柳宗元又写了一首描写渔翁生活的诗: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看来,秀丽的永州山水确能开解心怀,独钓寒江的渔翁终于熬过冬天,迎来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晨。晨炊之后,红日初升,江上晓雾消散,两岸群山渐次显出翠绿;一叶扁舟缓缓划过江心,橹声歌声悠扬回荡,打破清晨的静寂,江水也像是被歌声点染,变得清澄莹绿;渔歌遂又飘然远去,唯余飘渺的回响;回看天际,只有悠然的白云互相追逐、缭绕飘浮。诗人柳宗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丽柔美、恬淡空灵的画面。在美丽山川中逍遥自遣、独往独来应该是此时诗人向往的生活,那位孤高清绝、情怀旷达的渔翁则是诗人的自喻吧。

  人生诡异,命运弄人也成就人。当年朝廷中那些惯于弄权、落井下石或是幸灾乐祸的宦官们绝对想不到,一场风波之后,朝廷中少了一个意气风发、世俗功利的高官,文学史上却多了一位卓尔超然的文学大家。这可真算是万幸之事了。柳宗元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应该是源于自身骨子里的诗文情怀、不屈的文人气节和古时渔父的睿智旷达,还有那片神奇的秀山丽水。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游记自然是文人墨客真情吟咏的千古绝唱,偏远之地的青山绿水也沾光而广为世人所熟知;独钓江雪和泛舟春江的渔翁那孤高冷傲、逍遥旷达的形象更成为了历代名流隐士真心仰慕的典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839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543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116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7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84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1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16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5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5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07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1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56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2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1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3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78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77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