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日更,之前日更还有的内容写,觉得还有些分享的意义,但最近慢慢感觉日更的写的太过于敷衍,读后又没有什么收获,过于空洞。于是我想到另一种写作方式——分享读书心得。
我将最近一段时间读过的书,用我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你不但读了文章,还收获一些有意义的心得,岂不乐哉!
第一篇 曾国藩的七次科举之痛
曾国藩这个人的一生可谓十分励志,他出身卑微,早年资质又极为平庸,可算的上是再普通不过的人了,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就靠着他自身的那种对生活不服输的一股倔劲,促使他完成了那个朝代极难的阶级跨越,让自己脱胎换骨,跻身于时代人物的印迹中,被后人所铭记,他的事迹也被后人所传唱。
说起曾国藩早年的平庸与落魄,可以拿他的七次科举,才中秀才说说。
曾国藩成就功名之前原名叫曾子城,改名是在他28虚岁时高中进士后,由其座师为他改名为“国藩”寄以“国之藩篱”之意。原名“子城”被认为太过于俗气了。
在曾子城14岁到22岁期间,他曾随其父亲曾麟书6次科考,均名落孙山。在第六次科考落榜后,他的文章还被当做反面典型,被主考官“悬牌批责”指其文章文理欠通被全省示众,提醒广大考生引以为戒。
这件事对于当时曾子城来讲,真可谓是人生中的一大挫折,对他刺激很大,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积极的反思自己是哪里做的不好,是自己太笨,还是什么等等,他就是这样的一个善于反省自己的人,时常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弥补。
直到第七次科考,他终于中了秀才,此时的他刚满23岁。这给曾子城极大的鼓舞,让他扬眉吐气了一把。在他中了秀才后的第二年,恰逢乡试之年,曾子城又来到长沙参加举人考试,这一次他顺利中了举人。
问为什么秀才考得这样艰难,而考举人却如此顺利呢?这是因为当时的曾子城已经掌握了考试诀窍,写应试文章越来越得心应手。事实证明,被学台“悬牌批责”,成了曾子城命运的转折点。
直到后来促使他向曾国藩的全新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