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女孩穿得圆鼓鼓的,坐在家里稍微动一动就满头汗了,妈妈忍不住对奶奶说:“孩子穿得过多,太热了,你看,额头都湿了……”没想到奶奶的神逻辑很“逆天”:“你大嗓门,口水太多喷的……”
小女孩的爸爸有时跟老人沟通也不是很顺利,话说小女孩刚出生时,这个家庭的爸爸要买一台洗衣机专门洗小女孩的衣物,但被小女孩的奶奶强烈反对。老人说:“洗衣机不干净……”快递送上门时硬是不收货……
这是一对年轻父母与老人的经历。小女孩今年3岁多,她的妈妈跟我说:“婆婆总喜欢唱反调”。
老人总喜欢跟年轻父母唱反调?
德国进化心理学家哈拉尔德.欧拉经过研究发现 ,婆媳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存在的现象。婆媳问题常常表现在家庭生活的细节冲突上:比如宝宝出生后是否要独睡还是跟产后妈妈睡;比如宝宝是喝母乳还是奶粉;比如宝宝要用尿不湿还是可清洗的尿布;宝宝未爬行前能否学步……在这些方面,婆媳间常常各自有说法。
除了婆媳矛盾,爸爸们也不会总是跟老人的沟通顺畅。比如一些老人会反对年轻的爸爸给孩子买新衣服,反对年轻的爸爸给孩子买玩具,还有些老人会坚持让孩子吃糖果零食,不顾年轻爸爸的反对等。
在育儿方面,很多年轻父母也难以理解老人们为什么总做出与年轻人的期望相反的行为:他们希望孩子能独立吃饭,但老人却以担忧孩子吃不饱为由追着喂饭;他们希望孩子学会自己穿衣,但老人却以孩子不懂或容易着凉为由帮孩子穿;他们希望孩子做家务洗衣服,让孩子养成劳动的习惯,但老人却认为孩子们在玩;他们希望孩子听故事看绘本,但老人却把电视当哄孩子的保姆;他们希望孩子生病时,按照科学的途径对症下药,但老人却凭借缺乏科学性的经验私自买药给孩子吃……
老人喜欢跟年轻父母唱反调,有深层根源
很多人说“老人太自信”,“老人跟不上时代”,“老人性格差”,“老人缺乏思考”……这些都是表面的原因。因为每个家庭的老人的具体情况都不相同,但隔代教育矛盾却很普遍,因为背后有共性的问题——每一个老人,他们内心深处都有“自我价值感”的需求。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老人们容易有无助和落寞感,与此同时,他们常常认为自己人生经验丰富,年轻人养育孩子和生活的经验不如他们,他们非常希望能在一个家庭中“说上话”,寻找自我价值。
法国有个心理学实验说明了老人们这一普遍的心理需求。研究的负责人是法国格勒诺布大学的Yannick Stephan等人,他们找来一群老年人,然后分为两组。在经过一个基本测试后,第一组的老人被告知说:“你比80%同龄人做得更好”,而第二组没有这样的称赞。接着,这些老人要进行手掌握力的测试,结果第一组老人在测试时,表现出来的成绩更好。获得了自我价值方面的肯定,老人们在行为上会变得积极。当他们“自我价值感”的心理需求受挫,比如被年轻人频繁地拒绝或否定,就会把老人们惹怒,他们可能便会做出“唱反调”的行为。
当老人获得了“自我价值感”,能更乐意地接受年轻人的建议和劝说。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跟婆婆情同母女,老人也事事征求年轻人的意见,一家人相敬相爱。我问她有什么心得,她说:“什么事情都找婆婆提意见,虽然有时我们也不会按照婆婆说的做,但婆婆很高兴。”年轻人事事找老人提意见、尊重老人,老人感觉到成就感和自我价值,便反过来尊重年轻人,也容易征求年轻人的意见,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我突然想起了一个朋友:她的奶奶差不多100岁了,每一年冬天,她都会撒娇般让年老的奶奶给她织一条围巾。老太太驼背得厉害,当她笑呵呵地坚持拄着拐杖撑着90度的驼背去市场买毛线、买钢针……再笑呵呵撑着90度的驼背回家,带着小小的老花镜笑呵呵为孙女织围巾时,这个“娇气”的孙女被所有人批评:“奶奶这么老了,你就别让她折腾了,我们送你一条。”但她的回应让所有人不再说话:“你没看见奶奶很开心吗?年纪大了,我们也要给机会她爱孙子孙女呀。”
心结如果真的打不开,你就给它系成一朵花;老人如果真的难以沟通,你就把他们当成任性的孩子,并理解他们就像孩子那样,渴望认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