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整理了ADHD的初步评估、筛查的几个明显的特点。
官方数据统计说比例在10%左右,但是根据我们的直接观察,不排除更高的比例,特别是现在普遍流行电子设备之后,原本注意力可以集中的孩子也会形成ADHD的表现。
今天要整理的会比较散乱一些。
1、ADHD的亚型。ADHD的全称是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另有别称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with Hyperactivity ,通过英文表达可以看到,ADD是基础,H是伴随出现。即基本症状是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障碍。在港台部分翻译中将ADD称为“注意力涣散障碍”,ADHD称为“过动症”。个人认为这样的翻译更加贴切些。
1)儿童期由于孩子的自控力是逐渐增强的过程,因此很多人会误以为ADHD的症状会逐渐消除,其实内部机制不过是孩子非常努力地克制了冲动,很多过动的行为被遮盖罢了。
2)而有一部分孩子骨子里就是ADD,不含H。具体表现为常说的“磨洋工”、“丢三落四”、“心不在焉”等,做事慢,像缺电的扫地机,慢慢悠悠,这部分孩子往往性子也软,容易自卑,情感细腻,不擅表达……但他们真的不是“性格内向而已”。Hyperactivity孩子的性格特点在这就与ADD区分开了,他们通常比较热情、积极、过分自信、过度表达……同样的,他们真的不是“只是过于外向而已”。因为——他们是真的控制不住我寄几!而性格,是可以修炼的哇。
3)关于共病。也被译为同病、合病,其含义是指两种疾病共同存在。国外数据暂且不论,我们国内权威儿童医院的各类研究统计得知,确诊的ADHD患儿里,单纯的ADHD只1/3,而高达85%的ADHD至少共病一类其他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60%的患儿至少共病两种障碍。它们可以同时或先后出现。为啥咧?就像我昨天说的,由于神经系统的缺陷导致了某些心理的影响,于是就产生共病了咯。所以在治愈的部分,我们也得两步走,一部分是针对神经系统的药物支持,另一部分就是要跟进心理支持。在一次研讨会上,我们进行案例探讨时就发现,在没有有效的心理支持下,即便用药三年,一旦停药,所有症状又会恢复,而在有效心理支持的共同作用下,患者可以逐渐停药,并维持较高质量的生活、学习以及社交。(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难以直接作用神经系统的缺陷修复,但我们通过提升行为训练、情绪管理、社交训练、自控力训练等可以侧面提升其他神经系统的协助,从而辅助患者的生活。)
下为几大共病:
①对立违抗障碍(ODD)。共病几率35%,往往表现为:对抗权威,故意不听大人的话,特别是对抗父母(母亲偏多),怼人无敌手,超明显的逆反、不配合,拒绝服从以及敌视行为。由于这种儿童与人的互动较敏感,因此当他心情不好时,会向他人破口大骂或推挤,甚至会出现暴力倾向。通常这种儿童个性固执、易怒,且会做出反抗的行为。
②品行障碍(CD)。是指在儿童少年期反复、持续出现的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打架、挑衅、虐待小动物……孩子的行为违反了与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与ADHD共病率可达21%~45%。共病患儿不良行为发生率最高可以达到30.8%,到成年后状况更差。
ODD与CD的区别是,在生活中可能更多感觉对立违抗的孩子是“性格差、缺引导”,而品性障碍会被大众理解为“人品有问题”。
但两者都有个很危险的将来,如果引导方式缺乏弹性,往往长大后更容易走上歧途。
③抽动症(Tic disorders,TD)又叫抽动障碍,指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以运动性抽动(motortics)和(或) 发声性抽动(vocaltics)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许多ADHD患儿在学龄早期伴发抽动症,30%~35%的抽动障碍的患儿共患ADHD。关于抽动症,也是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啊,有些孩子从眨眼、耸肩、面部抽动、偏头等简单的抽动到抬肩、抬腿、面容骤缩等,严重的后期伴随清嗓、吸鼻,到污言碎语,这都是无法自我控制的发生。
④焦虑障碍。是一组以过分焦虑、担心为主要体验的情绪障碍。包括分离性焦虑障碍、过度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怖性焦虑障碍、社交性焦虑障碍等。ADHD患儿中25%~50.8%伴有焦虑障碍,如频繁的焦虑、对亲人(母亲)的过度依赖。这种焦虑障碍如不进行干预,往往会延续到成年阶段,最直接的例子又是我啦,小时候哪里有人会关注到孩子有ADHD之类的,而我的症状比较隐蔽,所以一直是“乖乖女”、“自觉的孩子”,天知道我在书房三小时能不能专注看书半个钟~~但焦虑障碍伴抑郁症状的状态伴随我很久很久,这个比较明显,直到大学学习心理学后做个人分析,才发现曾经一个长达数年的时间,我将生活形容为“一片黑暗的压抑”,也是幸运,在朋友们的影响下,我逐渐走出来了。
⑤特定运动技能障碍DCD。表现为运动技能发育明显迟缓,以及协调性的受损表现,不了解的人会说“是不是胆小”或“缺少练习”,但是,真不是啊!就是脑袋和身体配合不了嘛!比如同手同脚,比如过不了独木桥、难以做平衡类游戏,大动作夸张,精细动作缓慢笨拙等。但是对平板车、自行车一类的,倒是666哦。
⑥其他情绪障碍。
2、如何治疗和改善。
由于这真是涉及到神经系统的事儿,所以单靠心理咨询肯定是不够的,或者说,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达到双剑合璧的功效,同时,也不建议单纯药物治疗,原因上文已讲过。
总说神经系统的事儿,具体咋回事呢?
ADHD神经生物学机制:其脑形态和脑功能都存在变化。ADHD神经递质异常,特别是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异常。受影响最严重的区域在前额叶。
其脑电图与常人明显有差异,因此最佳的确诊途径就是去医院拍个片子,一目了然。
这个对比图就稍微清晰点,大众只需要不负责任地知道ADHD患者该热的地方不够热,该冷的地方不够凉,就好了~
专业版解读:
①额叶尤其是右前额叶脑电频率低于正常组儿童;→双侧脑功能发育失衡。
②前额和顶部慢波明显高于正常组儿童;→慢波增多是ADHD症状呈现的主要元凶。
③中枢神经处于低觉醒状态。
(非医科专业,我能力有限,只能到此了。)
正是由于这脑电啊、DA、NE的事儿,得靠精神科药物去处理,因此至少一段时间内,还是离不开药物的。
考虑到需要各种负责任,副作用的事儿就不提了,而作为一个专职心理咨询师,必要卖弄一些心理康复的事儿,长篇大论且待明日~